中级经济师成本曲线图形

坚持却坚持不了的心
  •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6096

首页> 经济师> 中级经济师成本曲线图形

3个回答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匿瘾

已采纳

【 #经济师考试#导语】做了些整理,帮助大家对比分析:   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相信大家学习过经济学的对这两个曲线并不陌生,就不多说,主要是要搞清楚含义、变化情况、什么情况下会导致移动就可以了。  以下主要讲无差异曲线、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曲线等,详情如下:  无差异曲线  含义:表示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的曲线,在这条曲线上的所有各点的两种商品组合带给消费者的满足程度是完全相同的,消费者对这条曲线上各个点的偏好程度是无差异的。(无差异曲线用来描述消费者偏好)  无差异曲线特征:  ①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消费者的偏好程度越高。  依据:根据“多比少好”的假定  ②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都不能相交。  依据:根据偏好的可传递性  ③无差异曲线从左向右下倾斜,凸向原点。  依据:根据商品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决定的  第三章: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曲线  1、边际产量曲线及边际产量递减规律  边际产量递减规律也称为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是指在技术水平和其他投入保持不变条件下,连续追加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总是存在着一个临界点,在这一点之前,边际产量递增,超过这一点,边际产量将出现递减的趋势,直到出现负值。  (1)劳动投入达到L1之前,劳动的边际产量为正数并且递增,所以总产量以递增的速度增加,总产量曲线向上倾斜,并且斜率递增,凸向L轴。  (2)劳动投入在L1,L3之间时,劳动的边际产量递减,但为正数,所以总产量是以递减的速度增加,总产量曲线向上倾斜,并且斜率递减,即凹向L轴。  (3)当劳动投入量为L3,劳动的边际产量为0,总产量达到值。  继续增加劳动投入,劳动的边际产量为负值,总产量开始递减。  3、平均产量曲线图形  (1)劳动投入在L1之前,边际产量曲线在平均产量曲线的上方,平均产量是递增的。  (2)在L1后,边际产量开始递减,但边际产量会大于平均产量,平均产量仍是递增的。边际产量曲线与平均产量曲线相交于L2,此时边际产量等于平均产量。在L2后,平均产量递减,L2是平均产量的值。  (3)只要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平均产量就是递增的。  上述图形中,L1时边际产量;  L2时平均产量;  L3时总产量。  4、总成本、总固定成本和总可变成本曲线  (1)总成本曲线是从纵轴一个截点即产量为0时总成本等于固定成本的那一点开始,随产量的增加而逐步上升,开始以递减的速度上升,产量达到一定水平之后以递增的速度上升。  (2)总固定成本是一条平行横轴的直线  (3)总可变成本曲线从原点出发,之后随产量增加而上升。刚开始以递减的速度上升,产量达到一定水平之后以递增的速度上升。  总变动成本曲线和总成本曲线的变动规律是一致的。  5、平均总成本、平均固定成本、平均可变成本、边际成本曲线  (1)达到M点时平均总成本最低(与边际成本曲线相交);  (2)平均可变成本曲线开始时随产量增加而逐步下降,达到M’点时(与边际成本曲线相交)平均可变成本最低,在M’点后,平均可变成本又随产量增加而上升。  (3)平均固定成本曲线随产量的增加而递减,逐渐向横轴接  (4)无论是上升还是下降,边际成本曲线的变动都快于平均变动成本曲线。  (5)平均总成本、平均可变成本、边际成本曲线都是先下降后上升的曲线。  (6)边际成本曲线与平均总成本曲线交于平均总成本曲线的最低点M。此时MC=ATC,ATC最低;M点前,MCATC,ATC上升,  (7)边际成本曲线与平均可变成本曲线交于平均可变成本曲线的最低点M’,此时MC=AVC。M’之前,AVC下降,MCAVC.  (8)边际成本曲线最早达到最低点,其次是平均可变成本曲线,总成本曲线的最低点出现的最慢,且高于边际成本曲线及平均可变成本曲线的最低点。

129评论

你忘了忆起我

--写给报考中级经济师的小伙伴们     2022年4月6日 周三 深圳 晴 9111000  【主题】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部分 【字数】1231 备考中级经济师的小伙伴们都很清楚,公共科目《经济基础知识》部分有很多曲线,而曲线通常是考试中的难点,所以很多小伙伴看到曲线就感觉有些头大。随着学习的深入,曲线越来越多,各类曲线在脑袋里面绕成一团,理也理不清楚。其实,我们可以换一个角度来想这个问题:曲线没有那么难,各类曲线都有他们自己的规律和所想要表达的内容。理解并掌握了曲线,也就掌握了关于曲线所指的各类知识点,根本不用花更多时间去背那些文字,也即一个曲线图帮助你说明了该曲线所指的知识点。理解并掌握之后,想忘掉都很难;但是如果没有理解这些知识点,即便一字不差地把文字内容全部背了下来,也不能确保不丢分。这就是曲线学习的精妙之处。昨天的简文,用图表的方式,理清了2个等式及一个概念,在分享短期成本曲线之前,作个简单复盘。 2个等式:短期总成本TC=总固定成本TFC+总可变成本TVC。 平均成本ATC=平均固定成本AFC+平均可变成本AVC。1个概念:边际成本,是指增加一个单位产量时总成本的增加额。 所以,我们今天我们要一起来看看,固定成本、可变成本、总成本他们三者的曲线。 如图所示:横轴代表产量,纵轴代表成本,即可以知道这个坐标轴是要表达的在短期内产量和成本之间的关系,也即是短期成本曲线图。通过这个曲线图,我们还可以知道与短期成本曲线相关的3个内容:1、黄色的线代表总固定成本曲线。 你可以理解为:如果你想要开家店开家公司,首先你得要投入厂房、设备,这些投入的店铺和设备在短时间内不会发生变化,所以用曲线表示它是一条黄色的横线,即这个成本在短时间内可以理解为既定。举一个具体的例子,便于理解得更清晰。比如,我要开家面包店,首先我得租店铺、买制作面部的机器设备,这些从短期来看,都属于固定成本,也就是说投入进去之后,相当长一段时间都不会在添置这些设备,他们在短时间内是不变化的。也就是昨天的简文所说的,短期内的总成本包含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2、橙色的线代表总可变成本曲线。 总可变成本曲线是从原点出发的。如何理解呢,我开了家面包店,要开始制作面包了,我就需要购买面粉、黄油之类的原材料。一切从头开始,从起点开始。这个成本是可变成本。所以,这两条曲线可以更进一步佐证:为什么研究短期成本函数时,包含了两个部分的成本,1个是固定的成本,另1个是可变的成本。3、红色线代表总成本曲线。 图中也可以看出:红色总成本曲线与总可变成本曲线图形相似,长得一个样子,开始时都是以递减的速度慢慢上升,当产量达到一定水平时,快速递增。但他们所不同的是出发点不一样。 总可变成本曲线是从原点开始的,也就是上述所说的“从头开始”。 而总成本曲线是从纵轴上的一个截点开始的,这个截点是总固定成本的那个点。 这说明了什么呢?说明在短期内,你生不生产面包,你都有成本,那个成本就是固定成本,即你购买设备和租或买店铺的钱。 …… 好啦,今天就到这里吧。明天,将继续探讨短期成本曲线的位置关系。

165评论

派大星永远的海绵宝宝海绵宝宝永远的派大星

2022年4月26日 周二 深圳 晴9311000【主题】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系列【字数】1214昨天的简文分享了5个6字概念:边际物质产品(也就是边际产量)、边际收益产品、边际产品价值、边际要素成本、平均要素成本。4个边际1个平均,他们的故事都是由边际物质产品引起的。前3个等式都与边际物质产品相关,也有规律可寻,详细规律可以参考昨天的简文“5个6字概念”。今天继续分享让人头大的6条曲线,这6条曲线中,每3条重合,实际也就是2条曲线。但我们需要分清这2条曲线的形状是怎样的,他们到底和谁重合在一起。至于为什么重合,推导的时间比较长,教材没有给出具体的推导过程。也可能默认前面章节的内容已经全部掌握,所以教材不赘述。但作为经济师的考点只在于曲线的形状及到底和谁重合,如果推导过程认为太难,那就记住考点和结论就好啦。一、完全竞争生产者的要素需求曲线和要素供给曲线1、完全竞争生产者的要素供给曲线要解决的第1个问题:供给曲线的形状这里所看到的大前提是:完全竞争市场上。根据前面所学内容,可以知道:在完全竞争市场上,生产者没有价格自主权,只能跟随市场的价格。所以,在要素市场上也不例外,生产者要购买的要素(比如,劳动者的劳动力)价格就只能跟随市场的价格,即是一个常数。如图所示:如果横轴表示要素之一的劳动量,W1表示完全竞争市场上要素的价格,这个价格由劳动力市场所决定(大前提是完全竞争)。无论生产者需要多少劳动力,他们都没有可能自主决定这个劳动力的价格,只能是跟随市场。所以:完全竞争生产者的供给曲线是一条水平线,形状即为水平线。这是第一个需要解决的形状问题。完全竞争要素市场上要素的供给曲线第2个问题:供给曲线和谁重合完全竞争生产者要素供给曲线与边际要素成本曲线、平均要素成本曲线重合。记忆浓缩为:要(生产要素)供(供给曲线)水(水平线),有成本(边际要素成本、平均要素成本)。你眼里看到的是一条曲线,但实际上是3条曲线,只是这3条曲线重合在一起了。第3个问题:为什么他们会重合继续回到大前提:完全竞争条件下,劳动要素的价格是一个常数,假如是1000块,这就是劳动要素的价格。每增加一个劳动要素,所带来的成本称为边际要素成本,即增加一个劳动力,其价格是1000块;企业也由此多产生了1000块成本(边际要素成本)。可见:边际要素成本=要素的价格,由此得知

126评论

相关问答

    向你推荐

      热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