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数
2
浏览数
1857
良辰美景奈何君不领情
2017年高级经济师考点:经济增长方式
● 经济增长方式及其转换
1、经济增长方式的内涵及类型
经济增长方式是与经济增长联系在一起的。经济增长本身是一个客观存在的过程,经济增长方式则体现了人们对这一增长过程的总体特征的看法和评价。当经济增长只有一种方法或途径时,就不会产生经济增长方式这样的概念,正是由于不同国家和同一国家在不同时期的经济增长呈现出了多样性的特征,才有了经济增长方式这样的概念。
经济增长方式所要说明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经济增长是如何实现的,即经济增长是通过什么方法和途径实现的,这种增长有哪些特征。由于经济增长的过程表现为各种生产要素、各种资源的组合和配置过程,因此,经济增长方式是指资源的总体配置方式,即决定经济增长的各种要素的组合方式及各种要素组合起来推动经济增长的方式。
由于要素的组合方式不同,以及不同要素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不同,经济增长呈现出了不同的特征,从而有了不同的经济增长方式。经济增长方式一般分为粗放型经济增长和集约型经济增长两种类型。
2、经济增长方式与经济发展阶段
粗放型增长是指主要依靠资本、劳动等生产要素投入来增加产品数量、推动经济增长的方式。集约型增长是指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来增加产品数量和提高产品质量、推动经济增长的方式。
3、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内容和途径
(1)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两个重要转变,即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这两个转变是紧密相关的。转换经济增长方式首先要转变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优化生产要素组合与配置、协调供需关系的功能,能促进竞争、优胜劣汰,能促进企业改进管理、提高技术、降低成本、改善服务,是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换的基本前提。
(2)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转换经济增长方式的基础在企业。我国国有企业多数是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不能不带有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烙印,这是我国国有企业长期活力不足、效益不高的主要原因。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要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通过建立产权明晰、权责明确的企业财产组织制度,彻底转换经营机制实现企业的高效运转。
(3)大力调整经济结构,促进产业优化升级。整合优化经济结构,是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根本性措施。调整经济结构,不仅要对低水平的、污染环境和浪费资源的落后生产能力坚决进行压缩,还要加快发展短缺的、技术含量高的和有国际竞争力的生产能力,特别是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不仅要调整产品结构、产业结构和企业结构,还要对地区和城乡经济结构进行合理调整。当前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思路是:加强第一产业,提高第二产业,发展第三产业。当前地区经济结构调整的基本思路是:东部地区继续保持发展势头,大力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4)加快科技进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是提高经济增长中科技含量的根本途径。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科技进步的主攻方向,一是要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二是要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努力占领科技制高点。为此,国家要加大科技投入,引导社会资金参与科技开发,建立和完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风险投资机制,继续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形成科技与生产紧密结合的机制。企业必须跟踪行业技术发展的前沿,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进行自主开发和技术创新,实现技术跨越。
(5)重视人力资源开发,提高劳动者素质。人是最重要的生产要素,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生产力水平包含着生产者的素质。高素质的劳动者、高素质的经营者、高素质的各类专业人员,是促进生产发展、提高经济效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因素。为此,要加快教育改革和发展,继续有条件地扩大招生规模,积极鼓励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办学,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格局。加快人力资源的开发,合理使用人力资本,加强和发展职业培训,建立企业优化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全面提高劳动者、经营者与各类专业人员的素质。
拈花笑说
五、经济增长与经济波动
考试目的
本章阐述了经济增长的基本理论和经济与社会发展战略的问题。通过本章考试,使考生了解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关系,熟悉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和不同增长方式和我国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战略。
考试内容
(一)经济增长与决定经济增长的因素
熟悉国内生产总值的含义;掌握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含义和区别;熟悉经济增长率的计算公式;掌握决定经济增长的因素;熟悉和了解各种经济增长模型的含义和内容。熟
悉经济增长方式及其转换的含义和内容。
1.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国内生产总值(gdp)
经济增长的含义: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总产出与前期相比所实现的增长。
绿色gdp,强调在经济增长过程中要注意环境的保护。
经济发展的含义:经济发展是一个比经济增长含义更广的概念。经济发展既包括经济增长,还包括伴随经济增长过程而出现的技术进步、结构优化、制度变迁、福利改善及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进一步和谐等方面的内容。
关系: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基础和核心,没有一定的经济增长,就不会有经济发展。
经济增长率的计算公式:
g(经济增长率) = δyt(本年度经济总量的增量)yt-1(上年所实现的经济总量)
用现行价格计算的gdp,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规模。
用不变价格计算的gdp,可以用来计算经济增长速度。
2. 影响短期经济增长的因素
在短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主要取决于总需求的变化。
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资源没有被充分利用之前,即存在闲置资源的情况下,总需求的增加会拉动经济增长。
相反,总需求的减少则会使经济增长的速度放缓,严重时甚至会导致经济出现负增长。
总需求包括: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支出或政府需求、净出口需求(正比变量)
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净出口需求被视为内生变量,即在经济模型内部与其他经济变量具有内在联系的变量。
消费需求的大小主要决定于消费者的可支配收入,被视为可支配收入的函数;
投资需求的大小主要决定于利率,被视为利率的函数;
净出口需求的大小主要决定于国民收入和汇率,被视为国民收入和汇率的函数。
政府支出或政府需求,外生变量。
3. 影响长期经济增长的因素
一个社会的长期经济增长,常常受总供给方面的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取决于:(1)生产要素的投入数量;(2)生产要素效率的提高
影响长期经济增长的两个基本的生产要素:劳动和资本。(正比)
劳动的数量:取决于劳动者的人数和劳动时间。在劳动时间不变的情况下,取决于人口的增长。
资本的数量:取决于资本积累,包括资本积累的规模和资本积累的速度,也包括引进外资的数量。
生产要素效率的提高,主要表现为劳动者素质的提高、以物质资本形态存在的机器设备的技术水平的提高以及劳动资本两种要素结合方式的改进。
影响生产要素效率高低的因素包括:
(1) 技术进步;
(2) 制度创新;
(3) 管理效率的提高;
(4) 人力资本的增进、知识的积累和教育的发展。
社会发展不同阶段:
在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传统农业社会中,劳动是促进经济增长的最重要的因素。人口的增长和劳动效率的提高,是经济增长最基本、最重要的源泉。
工业化进程的初期,资本积累成为制约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
现代社会,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
4. 经济增长模型
哈罗德——多马模型:强调资本积累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g(经济增长率) = s(储蓄率)v(资本产出比率)
假定,资产产出比率不变,这时,一国的经济增长率就取决于储蓄率亦即资本积累率。
资本投资也就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
索洛模型:强调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认为技术进步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并提出了测算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推动作用的“余值法”。
g(经济增长率)=αl(劳动增长率) + βk(资本增长率) + a(技术进步率)
α+β = 1 ,α、β分别表示劳动和资本对总产出(gdp)所作贡献的比例,即贡献权数,亦称劳动产出弹性和资本产出弹性。
经济含义:一个社会的经济增长是由劳动和资本的增长及技术进步推动的。
用适当的方法估计出α、β值,便可以把技术进步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作为“余值”计算出来。
a = g –αl - βk
5. 经济增长方式及其转换
(1) 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和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
粗放型增长:指在生产要素效率不变的情况下,主要依靠增加要素投入数量而实现的经济增长。
集约型增长:指在要素投入数量不变的情况下,主要依靠提高生产要素效率而实现的经济增长。
(2) 经济增长方式的选择和转换
经济增长方式的选择是与经济发展的一定阶段相联系的。
经济发展初期,尤其是在工业化进程的初期,经济增长一般以粗放型增长方式为主;
优质经济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