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数
3
浏览数
3288
羡
时间过得太快了,为了做好考前的备考复习,下面由我为你精心准备了“2020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考点知识:影响税负转嫁的因素”,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
2020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考点知识:影响税负转嫁的因素
1.应税商品供给与需求的弹性(决定税负转嫁状况的关键因素)。
需求弹性较大,供给弹性较小,商品不容易转嫁。需求弹性较小,供给弹性较大,商品较易转嫁。
2.课税商品的性质。
生活必需品,需求弹性小,税负容易转嫁。非生活必需品,需求弹性大,税负不易转嫁。
3.课税与经济交易的关系。
与经济交易无关而直接对纳税人课征的税,不容易转嫁,如所得税。通过经济交易过程而间接对纳税人征收的税,比较容易转嫁,如增值税、消费税。
4.课税范围的大小。
课税范围狭窄,容易找替代品,使需求具有弹性,税负难以转嫁。课税范围广泛,不容易找替代品,使需求缺乏弹性,税负容易转嫁。
5.商品的竞争程度。
其实我也懂
临近考试,考生应当专心备考复习,下面由我为你精心准备了“中级经济师2020经济基础备考知识点:税制要素”,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
中级经济师2020经济基础备考知识点:税制要素
1.纳税人: 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可能是自然人,也可能是法人。
纳税人=负税人: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等;
纳税人≠负税人:增值税、消费税等。
2.扣缴义务人是指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负有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1)扣缴义务人即非纯粹意义上的纳税人,又非实际负担税款的负税人,只是负有代为扣税并缴纳税款法定职责的义务人。
(2)扣缴义务人既可以是各类型的企业,也可以是机关、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部队、学校和其他单位,或者是个体工商户、个人合伙经营者和其他自然人。
3.课税对象(征收对象): 规定了政府可以对什么征税,是区别税种的主要标志。
(1)税源:税收的经济来源或最终出处。税源总是以收入的形式存在的。
(2)税目:税法规定的课税对象的具体项目,是对课税对象的具体划分,反映具体的征税范围,代表征税的广度。
(3)计税依据:指计算应纳税额的依据,两种主要的计税依据分别是计税金额和计税数量。
4.税率:
(1)是税法规定的应征税额与征税对象之间的比例,是计算应征税额的标准。
(2)是税收制度的中心环节。税率的高低,体现着征税的深度。
(3)分类:比例税率、定额税率(固定税额)、累进(退)税率。
(4)比例税率分为单一比例税率和差别比例税率。差别比例税率可分为产品差别比例税率、行业差别比例税率、地区差别比例税率和幅度差别比例税率四种。
(5)定额税率分为单一定额税率、差别定额税率、幅度定额税率和分类分级定额税率。
5.纳税期限是税法规定的纳税人发生纳税义务后向国家缴纳税款的期限。
6.减税: 指对应纳税额少征一部分税款;免税:指对应纳税额全部免征。
7.一般来说,纳税地点和纳税义务发生地是一致的。 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纳税地点和纳税义务发生地却是不一致的,如与总公司不在同一地点的分公司的利润在总公司汇总纳税。
小人国
财政税收专业共有十一章的内容。前三章讲了基础理论,主要有财政支出理论和税收理论。财政支出理论理论涉及到财政支出的分类、影响、规模和效益分析,税收理论涉及到税收的原则、税收负担和国际税收问题。 第四至章讲了商品劳务税制度、所得税制度、税务管理纳税检查。商品劳务税制度包括增值税制、消费税制和营业税制,所得税制主要有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税务管理包括税务基础管理、税收征收管理和税收控制管理。纳税检查包括对上述的营业税、增值税、消费税和企业所得税的检查。 第八至十章讲了政府财政问题,包括政府预算管理、政府间财政关系、预算外资金管理等。这部分主要讲的是政府宏观预算和部门预算的一些问题、各级政府财政关系的分配和预算外资金管理的方式等。 第十一章讲了财政法制和财政监督,其中财政法制包括现行法规体系、财政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
优质经济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