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数
3
浏览数
12829
厌今恋往
--写给报考中级经济师的小伙伴们 2022年4月6日 周三 深圳 晴 9111000 【主题】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部分 【字数】1231 备考中级经济师的小伙伴们都很清楚,公共科目《经济基础知识》部分有很多曲线,而曲线通常是考试中的难点,所以很多小伙伴看到曲线就感觉有些头大。随着学习的深入,曲线越来越多,各类曲线在脑袋里面绕成一团,理也理不清楚。其实,我们可以换一个角度来想这个问题:曲线没有那么难,各类曲线都有他们自己的规律和所想要表达的内容。理解并掌握了曲线,也就掌握了关于曲线所指的各类知识点,根本不用花更多时间去背那些文字,也即一个曲线图帮助你说明了该曲线所指的知识点。理解并掌握之后,想忘掉都很难;但是如果没有理解这些知识点,即便一字不差地把文字内容全部背了下来,也不能确保不丢分。这就是曲线学习的精妙之处。昨天的简文,用图表的方式,理清了2个等式及一个概念,在分享短期成本曲线之前,作个简单复盘。 2个等式:短期总成本TC=总固定成本TFC+总可变成本TVC。 平均成本ATC=平均固定成本AFC+平均可变成本AVC。1个概念:边际成本,是指增加一个单位产量时总成本的增加额。 所以,我们今天我们要一起来看看,固定成本、可变成本、总成本他们三者的曲线。 如图所示:横轴代表产量,纵轴代表成本,即可以知道这个坐标轴是要表达的在短期内产量和成本之间的关系,也即是短期成本曲线图。通过这个曲线图,我们还可以知道与短期成本曲线相关的3个内容:1、黄色的线代表总固定成本曲线。 你可以理解为:如果你想要开家店开家公司,首先你得要投入厂房、设备,这些投入的店铺和设备在短时间内不会发生变化,所以用曲线表示它是一条黄色的横线,即这个成本在短时间内可以理解为既定。举一个具体的例子,便于理解得更清晰。比如,我要开家面包店,首先我得租店铺、买制作面部的机器设备,这些从短期来看,都属于固定成本,也就是说投入进去之后,相当长一段时间都不会在添置这些设备,他们在短时间内是不变化的。也就是昨天的简文所说的,短期内的总成本包含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2、橙色的线代表总可变成本曲线。 总可变成本曲线是从原点出发的。如何理解呢,我开了家面包店,要开始制作面包了,我就需要购买面粉、黄油之类的原材料。一切从头开始,从起点开始。这个成本是可变成本。所以,这两条曲线可以更进一步佐证:为什么研究短期成本函数时,包含了两个部分的成本,1个是固定的成本,另1个是可变的成本。3、红色线代表总成本曲线。 图中也可以看出:红色总成本曲线与总可变成本曲线图形相似,长得一个样子,开始时都是以递减的速度慢慢上升,当产量达到一定水平时,快速递增。但他们所不同的是出发点不一样。 总可变成本曲线是从原点开始的,也就是上述所说的“从头开始”。 而总成本曲线是从纵轴上的一个截点开始的,这个截点是总固定成本的那个点。 这说明了什么呢?说明在短期内,你生不生产面包,你都有成本,那个成本就是固定成本,即你购买设备和租或买店铺的钱。 …… 好啦,今天就到这里吧。明天,将继续探讨短期成本曲线的位置关系。
蒙住双眼
【 #经济师考试#导语】做了些整理,帮助大家对比分析: 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相信大家学习过经济学的对这两个曲线并不陌生,就不多说,主要是要搞清楚含义、变化情况、什么情况下会导致移动就可以了。 以下主要讲无差异曲线、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曲线等,详情如下: 无差异曲线 含义:表示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的曲线,在这条曲线上的所有各点的两种商品组合带给消费者的满足程度是完全相同的,消费者对这条曲线上各个点的偏好程度是无差异的。(无差异曲线用来描述消费者偏好) 无差异曲线特征: ①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消费者的偏好程度越高。 依据:根据“多比少好”的假定 ②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都不能相交。 依据:根据偏好的可传递性 ③无差异曲线从左向右下倾斜,凸向原点。 依据:根据商品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决定的 第三章: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曲线 1、边际产量曲线及边际产量递减规律 边际产量递减规律也称为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是指在技术水平和其他投入保持不变条件下,连续追加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总是存在着一个临界点,在这一点之前,边际产量递增,超过这一点,边际产量将出现递减的趋势,直到出现负值。 (1)劳动投入达到L1之前,劳动的边际产量为正数并且递增,所以总产量以递增的速度增加,总产量曲线向上倾斜,并且斜率递增,凸向L轴。 (2)劳动投入在L1,L3之间时,劳动的边际产量递减,但为正数,所以总产量是以递减的速度增加,总产量曲线向上倾斜,并且斜率递减,即凹向L轴。 (3)当劳动投入量为L3,劳动的边际产量为0,总产量达到值。 继续增加劳动投入,劳动的边际产量为负值,总产量开始递减。 3、平均产量曲线图形 (1)劳动投入在L1之前,边际产量曲线在平均产量曲线的上方,平均产量是递增的。 (2)在L1后,边际产量开始递减,但边际产量会大于平均产量,平均产量仍是递增的。边际产量曲线与平均产量曲线相交于L2,此时边际产量等于平均产量。在L2后,平均产量递减,L2是平均产量的值。 (3)只要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平均产量就是递增的。 上述图形中,L1时边际产量; L2时平均产量; L3时总产量。 4、总成本、总固定成本和总可变成本曲线 (1)总成本曲线是从纵轴一个截点即产量为0时总成本等于固定成本的那一点开始,随产量的增加而逐步上升,开始以递减的速度上升,产量达到一定水平之后以递增的速度上升。 (2)总固定成本是一条平行横轴的直线 (3)总可变成本曲线从原点出发,之后随产量增加而上升。刚开始以递减的速度上升,产量达到一定水平之后以递增的速度上升。 总变动成本曲线和总成本曲线的变动规律是一致的。 5、平均总成本、平均固定成本、平均可变成本、边际成本曲线 (1)达到M点时平均总成本最低(与边际成本曲线相交); (2)平均可变成本曲线开始时随产量增加而逐步下降,达到M’点时(与边际成本曲线相交)平均可变成本最低,在M’点后,平均可变成本又随产量增加而上升。 (3)平均固定成本曲线随产量的增加而递减,逐渐向横轴接 (4)无论是上升还是下降,边际成本曲线的变动都快于平均变动成本曲线。 (5)平均总成本、平均可变成本、边际成本曲线都是先下降后上升的曲线。 (6)边际成本曲线与平均总成本曲线交于平均总成本曲线的最低点M。此时MC=ATC,ATC最低;M点前,MCATC,ATC上升, (7)边际成本曲线与平均可变成本曲线交于平均可变成本曲线的最低点M’,此时MC=AVC。M’之前,AVC下降,MCAVC. (8)边际成本曲线最早达到最低点,其次是平均可变成本曲线,总成本曲线的最低点出现的最慢,且高于边际成本曲线及平均可变成本曲线的最低点。
泪落沾衣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学习之路虽说要“勤”,但是正确的学习方法却能事半功倍。那么,在经济师考试的备考复习中,如何掌握《经济基础》的复习方法呢?一、针对教材特点的解决方案教材特点:内容多、记忆量大1、注意归纳总结,要让教材由厚到薄。要找出那出闪光的句子和词语。什么是闪光的?也就是结合考试要求比较重要的内容。要有由繁到简的效果,其实是简约而不简单。看似总结出三两句话或一两个重要词,却每词每句都是要点。2、注意梳理不同问题间的逻辑关系。教材中有的内容之间是有一定逻辑关系的,但教材在编排时并未将其串连在一起,看似很零散,这就需要我们在学习过程中注意梳理其中的逻辑关系,以便于将前后知识联系起来形成知识体系。3、注意记忆技巧。这么大的记忆量不仅是对毅力的挑战,同时也是对记忆技巧的挑战。运用了科学的记忆技巧,记忆便可由难变易。①记忆时只要聚精会神、专心致志,排除杂念和外界干扰,大脑皮层就会留下深刻的记忆痕迹而不容易遗忘。如果精神涣散,一心二用,就会大大降低记忆效率。② 根据生活理解记忆,理解是记忆的基础。只有理解的东西才能记得牢记得久。仅靠死记硬背,则不容易记得住。不少知识都可以运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经验和认识去理解和把握,要靠理解和想象地去记忆。③强化学习,即对学习材料在记住的基础上,多记几遍,达到熟记、牢记的程度。④按照遗忘曲线,及时的整理知识,不断重复容易忘记的知识点。⑤多种手段结合,灵活运用分类记忆、图表记忆、 编提纲、作笔记、卡片等记忆方法,这些均能增强记忆力。二、读你千遍也不厌倦(强调)要想掌握应对考试应该掌握的内容,就要对照着大纲,好好读教材,对需要记忆的内容进行记忆。三、科目搭配学习例如:《中级经济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与实务》两门课程有交叉的知识点,对于这些交叉的知识点可以两门一起来学习,这样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四、注意听课、看书和做题的结合由于讲课的时间有限,每讲涉及的内容可能会较多,所以听课之前应适当进行预习,先大概看看教材的内容。听课之后再对教材的知识进行复习,复习之后再做一些典型题目进行强化。
优质经济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