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数
3
浏览数
10679
长伴花娇
【 #经济师考试#导语】做了些整理,帮助大家对比分析: 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相信大家学习过经济学的对这两个曲线并不陌生,就不多说,主要是要搞清楚含义、变化情况、什么情况下会导致移动就可以了。 以下主要讲无差异曲线、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曲线等,详情如下: 无差异曲线 含义:表示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的曲线,在这条曲线上的所有各点的两种商品组合带给消费者的满足程度是完全相同的,消费者对这条曲线上各个点的偏好程度是无差异的。(无差异曲线用来描述消费者偏好) 无差异曲线特征: ①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消费者的偏好程度越高。 依据:根据“多比少好”的假定 ②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都不能相交。 依据:根据偏好的可传递性 ③无差异曲线从左向右下倾斜,凸向原点。 依据:根据商品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决定的 第三章: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曲线 1、边际产量曲线及边际产量递减规律 边际产量递减规律也称为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是指在技术水平和其他投入保持不变条件下,连续追加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总是存在着一个临界点,在这一点之前,边际产量递增,超过这一点,边际产量将出现递减的趋势,直到出现负值。 (1)劳动投入达到L1之前,劳动的边际产量为正数并且递增,所以总产量以递增的速度增加,总产量曲线向上倾斜,并且斜率递增,凸向L轴。 (2)劳动投入在L1,L3之间时,劳动的边际产量递减,但为正数,所以总产量是以递减的速度增加,总产量曲线向上倾斜,并且斜率递减,即凹向L轴。 (3)当劳动投入量为L3,劳动的边际产量为0,总产量达到值。 继续增加劳动投入,劳动的边际产量为负值,总产量开始递减。 3、平均产量曲线图形 (1)劳动投入在L1之前,边际产量曲线在平均产量曲线的上方,平均产量是递增的。 (2)在L1后,边际产量开始递减,但边际产量会大于平均产量,平均产量仍是递增的。边际产量曲线与平均产量曲线相交于L2,此时边际产量等于平均产量。在L2后,平均产量递减,L2是平均产量的值。 (3)只要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平均产量就是递增的。 上述图形中,L1时边际产量; L2时平均产量; L3时总产量。 4、总成本、总固定成本和总可变成本曲线 (1)总成本曲线是从纵轴一个截点即产量为0时总成本等于固定成本的那一点开始,随产量的增加而逐步上升,开始以递减的速度上升,产量达到一定水平之后以递增的速度上升。 (2)总固定成本是一条平行横轴的直线 (3)总可变成本曲线从原点出发,之后随产量增加而上升。刚开始以递减的速度上升,产量达到一定水平之后以递增的速度上升。 总变动成本曲线和总成本曲线的变动规律是一致的。 5、平均总成本、平均固定成本、平均可变成本、边际成本曲线 (1)达到M点时平均总成本最低(与边际成本曲线相交); (2)平均可变成本曲线开始时随产量增加而逐步下降,达到M’点时(与边际成本曲线相交)平均可变成本最低,在M’点后,平均可变成本又随产量增加而上升。 (3)平均固定成本曲线随产量的增加而递减,逐渐向横轴接 (4)无论是上升还是下降,边际成本曲线的变动都快于平均变动成本曲线。 (5)平均总成本、平均可变成本、边际成本曲线都是先下降后上升的曲线。 (6)边际成本曲线与平均总成本曲线交于平均总成本曲线的最低点M。此时MC=ATC,ATC最低;M点前,MCATC,ATC上升, (7)边际成本曲线与平均可变成本曲线交于平均可变成本曲线的最低点M’,此时MC=AVC。M’之前,AVC下降,MCAVC. (8)边际成本曲线最早达到最低点,其次是平均可变成本曲线,总成本曲线的最低点出现的最慢,且高于边际成本曲线及平均可变成本曲线的最低点。
宠溺是病
距离2022年的中级经济师考试还有八十多天的时间,在这八十多天的时间里各位考生是否能实现弯道超车,在短时间内实现分数上的反超呢?我在本文中为大家带来了2022年中级经济师考试考前必备基础易错题合集,相信能对大家的考试有所帮助,快来看看吧!
【单选题】
关于垄断竞争市场上供给曲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垄断竞争市场上不存在供给曲线
B、垄断竞争企业处于平均固定成本之上的边际成本曲线
C、垄断竞争企业处于平均总成本之上的边际成本曲线
D、垄断竞争企业处于平均可变成本之上的边际成本曲线
【答案】A
【点评】 本题考查垄断竞争市场上生产者的行为。和完全垄断市场相同的是,垄断竞争市场上不存在供给曲线。
【多选题】
影响总需求变动的因素主要有( )。
A、货币供给量
B、政府购买
C、市场竞争程度
D、技术进步
E、价格总水平
【答案】ABE
【点评】 本题考查总需求。影响总需求的因素主要有:(1)利率。(2)货币供给量。(3)政府购买。(4)税收。(5)预期。(6)价格总水平。
【多选题】
关于总供给和总供给曲线的说法,正确的有( )。
A、总供给的变动主要取决于企业的利润水平
B、长期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C、从长期来看,总供给变动与价格总水平无关
D、总供给曲线反映的是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总供给与价格总水平变动的关系
E、总供给曲线可以分为长期和短期两种
【答案】ACDE
【点评】 本题考查总供给。选项B错误,长期总供给曲线是一条与横轴相交的垂直线。
【多选题】
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问题有( )。
A、逆向选择
B、搭便车
C、道德风险
D、财政幻觉
E、帕累托改进
【答案】AC
【点评】 本题考查信息不对称。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是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的。
【多选题】
关于各种不同的生产要素的供给曲线的说法,正确的有( )。
A、土地的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直线
B、劳动的供给曲线是一条后弯曲线
C、资本的供给曲线在短期内是一条后弯曲线
D、各种要素的供给曲线具有同样的形状
E、资本的供给曲线在长期内是一条垂直线
【答案】AB
【点评】 本题考查劳动供给曲线和均衡工资的决定。劳动的供给曲线是后弯曲线。由于土地的数量一般不会变化,所以土地的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直线。而资本的供给在短期内是垂直线,从长期来看也是一条后弯曲线。
专业选择
(一)工商管理
考试内容:企业战略与经营决策公司、市场营销与品牌管理、法人治理结构、管理、分销渠道、生产管理、物流管理等的内容。
专业特点:年考报考人数最多的专业;专业性不强但通用性强;计算题较少;偏重于理论性的知识。
(二)人力资源管理
考试内容:组织激励、领导行为、组织设计与组织文化、人力资源规划、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甄选、绩效管理、薪酬管理、培训与开发等的内容。
专业特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一共包括四个部分: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劳动力市场和劳动与社会保障政策。考核的主要内容包括六大模块;人力资源规划、招聘与设置、绩效管理、培训与开发、薪酬福利管理、劳动关系管理。计算题比较少;考得比较浅;专业性更强。
(三)金融
考试内容:金融市场与金融工具、利率与金融资产定价、金融机构与金融制度、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投资银行证券投资基金、信托与租赁、金融工程与金融风险等。
专业特点:计算题会比较多,有时候会涉及一些比较复杂的计算,特别是在综合案例题会比较考验考生的综合水平。国家每年的金融政策都会有所改变,所以同学们对时政需要有一定的把握。
(四)财政与税收
考试内容:公共财政与财政职能、财政支出理论与内容、税收理论、货物和劳务税收制度、所得税制度、纳税检查、政府预算理论与管理制度等的内容。
专业特点:主要包括财政税务这两方面的专业知识;计算题比较多;专业性强;考点分布十分广泛;零基础的同学不建议报考。
扯起你
为了在考试的时候考到一个好的成绩,下面由我为你精心准备了“2020中级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常考知识点:劳动力需求”,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
2020中级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常考知识点:劳动力需求
一、短期劳动力需求
(一)边际收益递减规律与劳动力边际产出量
在经济学中,新增一个工人所增加的产出被称为劳动力的边际实物产出(MPL),简称为“劳动力的边际产出量”。劳动力的边际产出量是理解短期劳动力需求曲线的核心概念。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基本思想是:如果把一种生产要素逐渐越来越多地增加到数量固定的另外一种生产要素上去,那么不断增加的这种生产要素所带来的边际产出量最终会下降,甚至会变为零。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表明,只要其他生产要素(通常指资本)的数量不变,随着生产中所使用的劳动力数量的增加,每一单位追求的劳动力为总产量所带来的增加量即他们的边际产出量会先上升,而后逐渐下降,然后达到零甚至为负的规律。
(二)竞争性企业的短期劳动力需求曲线
1、劳动力边际收益(MRPL)反映的是每增加一个工人所增加的收益。与MPL的联系是:劳动力的边际收益等于劳动力边际产出量的价值量。
2、在短期中,企业的劳动力边际收益曲线就是它的劳动力需求曲线。
由于实物生产率的边际收益递减必定造成收入生产率的边际收益递减,所以它的形状也同样反映了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3、一个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只要条件在MRPL>W时必然会增雇工人,一直增雇到最后雇用的一个工人的MRPL=W时为止。这显示了两个重要情况:
第一,在短期中,企业的劳动力边际曲线就是它的劳动力需求曲线。
第二,工资率与企业愿意雇用的人数,即劳动力需求之间存在着一种负相关的关系,因而劳动力需求曲线应是下倾的,即斜率为负。
二、长期劳动力需求
分析短期劳动力需求行为时,一般假定企业拥有一定数量的资本,且资本量不随工资率的变化而变化。但生产要发展,企业不可能永远不增加劳动力以外的其他生产要素。
工资率变动在长期中能够比短期中对企业的劳动力需求产生更大的影响,主要是因为工资率变动的替代效应和规模效应能够得到充分的实现。
(1)所谓规模效应,又称产出效应,它是指工资率变动首先直接作用于生产规模或产出规模,然后再进一步影响劳动力需求量的作用过程及其结果。
原理:工资率上升 —→ 成本上升 —→ 缩减生产规模 —→ 劳动力需求下降
(2)工资率上升的替代效应是指工资率变动通过影响资本和劳动力之间的相对投入比例而对劳动力需求量产生影响的作用过程及其结果。工资率上升时,企业势必会更多地依赖资本来进行生产,而更少地使用劳动力,向“资本密集化”的生产方式转变。
原理:工资率上升 —→ 增加资本需求,减少劳动力需求
工资率下降 —→ 增加劳动力需求,减少资本需求
工资率变动的替代效应和规模效应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方向是相同的,即在长期内,工资率上升的替代效应和规模效应都使劳动力需求减少,工资率下降的替代效应和规模效应都使劳动力需求增加。所以,工资率变动对长期劳动力需求的影响是两种效应所引起的变化之和。长期劳动力需求曲线的走向,只能是向右下倾斜的,其斜率为负。
三、劳动力需求弹性与派生需求定理
(一)劳动力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
劳动力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η)是指某种劳动力的工资率(W)变化1%所引起的此种劳动力的需求量(L)发生变化的百分比。公式为:
η=劳动力需求变动%工资率变动%=(△LL)(△WW)
η的值为负数,但经济学通常重视的是弹性的绝对值。
(1)|η|>1时,富有弹性。如果劳动力需求曲线是富有弹性的,那么当工资率上升时,劳动力需求量下降的速度会超过工资率上升的速度,工资总量就会下降。反之,工资率下降,工资总量将上升。
(2)|η|<1时,缺乏弹性。如果劳动力需求曲线缺乏弹性,那么当工资率上升时,劳动力需求量下降的速度会慢于工资率上升的速度,工资总量就会上升,反之,工资率下降,工资总量将下降。
(3)|η|=1时,单位弹性。
(二)派生需求定理 希克斯——马歇尔
影响劳动力需求自身工资弹性的因素:
①最终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指产品价格变动1%所引起产品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产品需求弹性越大,生产此种产品的劳动力的需求弹性也越大。
②要素替代的难易度。其他生产要素对劳动力替代越容易,劳动力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就越高。
③其他生产要素的供给弹性。其他生产要素的供给弹性越大,劳动力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也越大。
④产品总成本中劳动力成本所占的比重。总成本劳动力成本所占的比重越大,劳动力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越高。
(三)劳动力需求的交叉工资弹性
是指一种劳动力的工资率变化1%所引起的另一类劳动力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如是正值,即一种劳动力的工资率提高促进了另一种劳动力的就业量增加,说明两者是总替代关系;如是负值,说明是总互补关系。
优质经济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