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数
3
浏览数
12167
碍至深
单选题:流动性偏好理论认为,当流动性陷阱发生后,货币需求曲线是一条( )的直线。A、平行于横坐标轴B、垂直于横坐标轴C、向左上方倾斜D、向右上方倾斜 查看答案【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本题考查流动性偏好理论。在“流动性陷阱”区间,货币政策是完全无效的,流动性陷阱发生后,货币需求曲线的形状是一条平行横轴的直线。
我们相差太远
凯恩斯流动性偏好理论的主要内容如下:
流动性偏好理论是凯恩斯提出的一种利率理论,其主要的观点就是认为利息是在一定的时期放弃货币、牺牲流动性所应得到的报酬,而不是古典利率理论所讲的利息是对节欲、等待或推迟消费的报酬。“流动性偏好”指由于货币具有使用上的灵活性,人们宁肯以牺牲利息收入而储存不生息的货币来保持财富的心理倾向。
凯恩斯认为货币需求起因于三种主要的动机,即交易动机、谨慎动机和投机动机。前两个动机可以称为交易性动机,凯恩斯认为出于交易性动机的货币需求L1是收入y的递增函数,交易性货币需求函数可以记为L1=L1(y);而出于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L2则是利率r的反函数,投机性货币需求函数可以记为L2=L2(r)。从而总的货币需求函数可以表达为:L=L1+L2=L1(y)+L2(r)=ky-hr。
凯恩斯认为利率是由货币的供给与需求所共同决定的,即货币供求相等决定了利率的水平。同时,凯恩斯认为当利率降到一个非常低的水平时,有价证券的价格很高,人们对于货币的需求量趋于无限大,此时货币需求曲线的右端为水平线,增加货币的供给,人们只会以现金的形式持有,并不能对投资和经济增长水平造成影响,出现“流动偏好陷阱”。
你哭了他笑了一群狗疯了
流动性偏好(也被称为货币需求):由于货币具有使用上的灵活性,人们宁肯以牺牲利息收入而储存不生息的货币来保持财富的心理倾向。
流动性偏好理论,解释债券 (金融资产) 利率期限结构的一种理论。
该理论认为,债券的到期期限越长,价格变化越大,流动性越差,其风险也越大;为补偿这种流动性风险,投资者对长期债券所要求的收益率比短期债券要求收益率要高。
扩展资料
货币供给曲线的移动:凯恩斯假定货币供给完全为货币当局所控制,货币供给曲线表现为一条垂线,货币供给增加,货币供给曲线就向右移动,反之,货币供给曲线向左移动。
影响均衡利率变动的因素:所有上述这些因素的变动都将引起货币供给和需求曲线的移动,进而引起均衡利率的波动。
流动性陷阱对利率的影响: 凯恩斯在指出货币的投机需求是利率的递减函数的情况下,进一步说明利率下降到一定程度时,货币的投机需求将趋于无穷大。
因为此时的债券价格几乎达到了最高点,只要利率小有回升,债券价格就会下跌,债券购买就会有亏损的极大风险。
于是,不管中央银行的货币供给有多大,人们都将持有货币,而不买进债券,债券价格不会上升,利率也不会下降。这就是凯恩斯的"流动性陷阱"。在这种情况下,扩张性货币政策对投资、就业和产出都没有影响。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流动性偏好
优质经济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