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经济师收入法和支出法

云像梦话
  • 回答数

    5

  • 浏览数

    18873

首页> 经济师> 中级经济师收入法和支出法

5个回答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可爱似你爹

已采纳

三者计算方法不同:

支出法属于买方,计算公式为:国内生产总值=总消费+总投资+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居民消费+政府消费)+(货物和服务出口-货物和服务进口)+(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存货增加)

收入法属于卖方, 国内生产总值=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

生产法用于直接计算产品与劳务。国内生产总值=总产出-中间投入

支出法又称为 产品流动法、产品支出法、最终产品法、增值法。 它是从产品的使用出发,将一个国家在一年内消费者所购买的各项最终产品和劳务的货币支出进行加总,来计算该年内全社会所生产出来的最终产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收入法又称所得或要素所得法、要素收入法。这 种方法是从收入角度出发,将各种生产要素所得到的收入相加起来,即把劳动所得到的工资,土地所得到的地租,资本所得到的利息和企业家才能所得到的利润相加起来计算国民收入。

生产法又称部门法。 根据提供产品和劳务的各部门所提供的最终产品的价值来计算国民生产总值,它反映了国民收入从各个不同部门的来源。

13评论

理睬

国内生产、国民收入和国内支出反映一国范围内从生产、分配、使用的全过程,生产不仅增加了产品和劳务,还创造了出收入,收入形成支出,支出又决定了生产,三者相互联系,循环流动。所以三种方法计算指标一致。

2.支出法是把消费支出和投资支出进行加总,从而得出按市场价格计算的国内总支出。它只是总和最终购买价值,而把所有对中间货物的支出排除在外。

3.产出法是汇总该国的工业和生产性企业在每一生产阶段上的增加值。这些增加值之和得出按要素成本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若再包括来自国外的财产净收入,它就能给出国民生产总值。

29评论

梦三年

一、收入法是从生产过程创造收入的角度,根据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应得的收入份额反映最终成果的一种核算方法。按照这种核算方法,GDP=工资+利息+利润+租金+企业间接税和转移支付+折旧。  1、工资、利息、租金等生产要素的报酬。工资包括薪酬、福利、个人所得税及社会保险税;利息为人们储蓄所得的本期净利息收入;租金包括土地、房屋出租收入以及专利、版权等收入。  2、非公司企业主收入(个体从业者)  3、公司税前利润  4、企业转移支付及企业间接税。  5、资本折旧。  二、支出法是从最终使用的角度衡量核算期内产品和服务的最终去向,包括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和货物与服务净出口三个部分。  具体就是整改社会在一定时期内消费C、投资I、政府购买G以及净出口(X-M)这几方面支出的总和。  GDP=C+I+G+(X-M)  从理论上说,按支出法、收入法计算的GDP在量上是相等的,但实际核算中常有误差,因而要加上一个统计误差项来进行调整,使其达到一致。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季度GDP是以生产法为基础核算的结果

27评论

78奀雒

一、定义不同

1、支出法

指经济社会(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消费、投资、政府购买以及净出口等几方面支出的总和。

2、收入法

指用要素收入即企业生产成本核算国内生产总价值。严格说来,最终产品市场价值除了生产要素收入构成的成本之外,还有间接税、折旧、公司未分配利润等内容。

二、计算公式不同

1、支出法

公式:GDP=C+I+G+(X-M)

经济学中的投资I是指增加或更换资本资产(厂房、设备、住宅和存货)的支出。资本产品和中间产品虽然都用于生产别的产品,但不一样的是前者在生产别的物品的过程中是部分被消耗,而后者则是完全转化。

公式中的I为总投资,而净投资=I-重置投资。重置投资指的是当年以前资本产品的折旧消耗。G为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转移支付(救济金等)不计入。X-M为净出口,可正可负。

2、收入法

公式:GDP=工资+利息+租金+利润+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

其中:工资、利息、租金是最典型的要素收入。工资中还需要包括所得税、社会保险税;利息是指提供资金给企业使用而产生的利息,所以需要剔除政府公债利息和消费信贷利息;租金包括租赁收入、专利和版权的收入等。

3、实践计算结果不同

按支出法和收入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反映的是同一经济总体在同时期的生产活动成果。从理论上讲,两种计算方法所得到的结果应该是一致的。但是,在实践中,由于受资料来源的口径范围的限制和计算方法的影响,要保证这两种计算方法所得到的结果完全相等几乎是不可能。

扩展资料:

收入法的特点

1、收入法数据来源取自财务数据,而企业的财务数据受国家会计准则和相关审计制度的刚性制约,或是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规则的强制约束,相对真实。

2、收入法基础数据来源口径比较一致,生产法的资料来源需采集自基层统计核算、会计核算和业务核算等。以“收入法”核算GDP,其各行业增加值,从而国内生产总值收入分配结构基本体现了企业、政府和住户在生产中所投入的资本、管理和劳动等生产要素的收入。

3、分析收入构成及其变动,对验证各行业增加值数据质量,分析各机构部门的收入变动趋势及其对国家宏观经济格局的影响,也有重要意义。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国民收入核算

45评论

千里寻他

2.收入法:GNP等于各生产要素收入的总和,即上例中的1万元加1万元再加2万元。生产中增加的价值,最终转化为各种要素(土地、劳动、资本等)投入所获得的收入。把全社会所有的要素收入相加,就是全社会的国民生产总值。因此国民生产总值也就是广义的“国民收入”。3.支出法:GNP等于全社会购买“最终”的(即不用作为“中间消耗”的)产品和劳务的全部支出。在上例中,假定全社会只有这一家企业,那么社会购买产品支出了10万元,但也从该企业购买的"中间消耗"中收到了6万元,两者相抵,实际只支出4万元。支出法也叫“最终产品法”,在这种方法中,“中间消耗”是相互抵销的,只统计“最终”的支出。支出法与增加价值法的区别在于它是从企业外面进行统计,而增加法是从企业内部统计的。两者可以互相印证。支出法与收入法的统计结果之所以会相等,是因为全社会的收入最终都会转化为支出。个人即使是把部分收入存入银行储蓄,银行也将把它们贷出去使用,成为购买支出。

89评论

相关问答

    向你推荐

      热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