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数
3
浏览数
4642
bestlove
中级经济师速记750口诀如下:
1、我想我能。这一口诀总结自第一章的“需求和供给的组成因素”:即需求=购买欲望+支付能力;供给=我想供给+我能供给(取决于市场)。
2、多传完备。这一口诀总结自第二章的“消费者偏好的基本假定”:即完备性、可传递性、偏好于多而不是少。
3、很多同质了解自由。这一口诀总结自第四章的“完全竞争市场的特征”:即市场上有很多生产者和消费者、企业生产的产品是同质的、企业自由进入或退出市场、对市场信息都有充分的了解。
4、完全完全完全不存在。这一口诀总结自第六章的“帕累托最优状态的条件”:即经济主体是完全理性的、信息是完全的、市场是完全竞争的、经济主体行为不存在外部影响。
5、外公不聋。这一口诀总结自第六章的“导致市场失灵的主要原因”:即垄断、外部性、公共物品、信息不对称。
6、两个劳资。这一口诀总结自第八章的“经济增长率公式”:即经济增长率=技术进步率+(劳动份额×劳动增长率)+(资本份额×资本增长率)
7、及时的清晰的谨慎的反映实情那可是相当的重要。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及时性、清晰性、谨慎性、实质属于形式、可比性、可靠性、相关性、重要性
8、猛药。传统货币政策工具中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作用力度强,不将其作为适时调整的经常性工具使用。
9、一路发。168,即当数据服从对称的钟形分布时,可以运用经验法则来判断约有68%的数据与平均数的距离在1个标准差之内,标准分数在[-1,1]范围内,延伸记忆295,399
10、84分。1988年巴塞尔报告,总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8%,核心资本充足率不低于4%
赤心痴心
经济师栏目我们精心为广大考生准备了“中级经济师2017重点:生产要素市场理论”,各位同学赶快学起来吧,做好万全准备,祝各位同学考试顺利通过。
生产要素市场理论(2015新增)
1、生产者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是一种引致需求,在生产要素的市场上,需求者是生产者或厂家,供给者是消费者或居民,生产者对劳动、土地等生产要素的需求是从消费者对最终消费品的需求中间派生出来的。对这种生产要素的需求称为“引致需求、派生需求”。生产者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是联合需求、复合需求,对生产要素的需求具有相互依赖性,各生产要素要共同发挥作用才能生产最终产品,如:钢材需要炼钢工人和炼钢炉。同时,各生产要素之间也存在一定程度的替代性。
2、生产者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边际收益产品(MRP)=边际物质产品(MPP)×边际利益(MR),生产者使用要素的目的:是生产出消费者需要的产品,以获取利润最大化,生产者使用要素原则:边际要素成本=边际收益产品;边际收益产品>边际要素成本,每增加使用一个单位的要素给生产者带来的收益>给生产者带来的成本,导致生产者要使用更多的要素,一直到边际收益产品=边际要素成本为止;边际收益产品<边际要素成本,导致生产者就减少要素的投入,一直到边际收益产品=边际要素成本为止。
3、完全竞争生产者对生产要素的需求:完全竞争生产者的要素供给曲线形状是一条水平线;完全竞争生产者的边际要素成本曲线及平均要素成本曲线与要素供给曲线重合;MRP=VMP即生产者的边际产品价值=边际收益产品,由于MP曲线向下倾斜,而P为常数,所以MRP=VMP曲线向上倾斜。
4、完全竞争市场的要素需求曲线,当整个市场上的所有生产者都根据要素价格的变化调整产量时,产品价格就会发生变化,所以生产者的要素需求曲线会变得更陡峭。
5、劳动的供给原则:消费者要素供给的目标是实现效用最大化,如果劳动的边际效用<闲暇边际效用,通过增加闲暇减少劳动来增加消费者的总效用,反之,就减少闲暇时间增加劳动来增加总效用。
6、劳动的边际效用=劳动的边际收入×收入的边际效用;工资增加的替代效应:由于工资上升,收入增加,消费者用劳动替代闲暇,劳动供给增加;工资增加的收入效应:由于工资上升,收入增加,消费者相对更加富有而追求闲暇时间,从而减少劳动供给。
7、劳动的供给曲线:当工资低而少时,工资上升,替代效应>收入效应,消费者的劳动供给会增加,劳动的供给曲线向上倾斜;当工资提高到一定程度,消费者相对比较富足,工资增加的替代效应<收入效应,劳动供给减少,劳动供给曲线向后弯曲。
一直都是個傻子
经济师考试教材的内容主要包括:一、经济学基础理论: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三、国民经济学:包括国民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国民生产总值的分配与测算、国民收入的分配与测算、成本、价格和利润的决定、市场竞争与行业竞争、市场体系与市场机制。四、金融学:包括金融的基本概念、金融机构与金融市场、金融工具与金融服务、中央银行与银行监管。五、会计学:包括会计的基本概念、会计信息的内容及其性质、会计信息的用途及其作用。六、信用评价:包括信用评价的基本原理及方法。七、风险管理:包括风险的基本原理及方法。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成考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优质经济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