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数
3
浏览数
4991
梦醒了生活就要继续
第一节 劳动力供给理论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非劳动收入的增加会导致劳动者劳动力供给时间的减少。 (一)家庭生产理论 1.生命周期中的生产率与工时 (1)一个人生命周期中的生产率模式为很低→迅速提高→保持→定水平→下降,该模式适用于各种不同的受教育群体。 (2)在一生当中可以预期到的工资率增长所带来的只有替代效应,而没有收入效应。 (3)中年时期将较多的时间用于从事有酬工作;刚刚成年阶段会把大部分时间用于接受正规教育,用于工作的时间较少;晚期阶段会彻底退休或部分退休。 (4)时间密集型的闲暇活动消费通常主要发生在一个人成长的早期阶段以及晚年阶段。 (5)在外出旅游的人当中,青年人和老年人占的比重很大,其主要原因在于他们的时间机会成本比较低。 2.生命周期中的劳动力参与率变动总体趋势: (1)女性(尤其是已婚女性)的劳动力参与率大幅度上升。 (2)男性尤其是青年男性和老年男性的劳动力参与率出现了下降。 3.女性劳动力参与率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 已婚女性的劳动力供给行为实际上是与丈夫的劳动力供给决策联合做出的,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已婚女性的劳动力参与率是随着丈夫收入的增加而下降的。 4.老年人劳动力参与率的变化 (1)趋势:明显下降。 (2)劳动者退休年龄的决定因素主要是工资率和养老金。第二节 劳动力需求理论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与劳动力边际产出量收益: 第一,在短期中,企业的劳动力边际曲线就是它的劳动力需求曲线。 第二,劳动力需求之间存在一种负相关关系,因而劳动力需求曲线应是下倾的,即斜率为负,这就是说,竞争性企业的短期劳动力需求曲线就是劳动力边际收益曲线的下降部分。 (三)长期劳动力需求 劳动力市场的均衡: 1.劳动力市场均衡是指市场上的劳动力供求相等,从而市场出清的一种劳动力市场状态。 S:市场劳动力供给曲线 A:劳动力市场均衡点 W0:均衡工资率 E0:均衡就业量 劳动力市场非均衡: (一)劳动力需求方遇到的摩擦力 1.处在竞争性产品市场上的企业被视为工资接受者(而不是工资决定者),因而它们的劳动力市场决策只涉及使用多少劳动力和资本的问题。 2.一些企业为了激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会提供效率工资。 3.企业支付效率工资可以起到强化企业竞争力的作用,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在现实中劳动力并非是同质的,而是存在明显的质量差异的。 4.最低工资立法等法律法规阻止了企业根据本来意义上的劳动力市场均衡情况来支付“通行市场工资率”。 5.雇用和解雇劳动力的过程都不可能在不付出成本的条件下实现,所以企业的裁员或解雇行为非常谨慎。 (二)劳动力供给方遇到的摩擦力 1.劳动力流动是有成本的,包括寻找就业信息的成本、离开原雇主而失去的很多经济或非经济收益、掌握新技能的成本,导致劳动力流动受到限制。 2.完全竞争的劳动力市场理论认为,一旦市场上的劳动力供给大于需求,则市场工资率就会趋于下降,这是不以劳动者方面的意志为转移的。 3.工资刚性或工资黏性:劳动者很不愿意接受工资水平的下降。
迷鹿屿鹿迷森
众所周知,中级经济师考试共有10个专业,其中人力资源、金融管理是考生们最受青睐的热门报考专业,今天深空网就跟大家讲解下人力资源相关考点内容,大家可根据自身情况进行报考。一、经济师人力资源考试内容介绍对于该专业,学姐了解到如果是非常害怕计算题的同学,很多人也会直接选择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因为这个专业的计算题题量比较少,分值也比较小,分值在3分以内,属于非常少的了。出题形式也很简单,一般考察的是劳动参与率、失业率计算,案例题考察经济赔偿金额、养老保险计算,出题形式主要是单选和案例题。所以,中级经济师人力资源的计算题难度不高,都是简单的计算,数学较好的考生可以直接拿下,计算不好的考生也可以酌情选择放弃。经济师人力资源相关考点领导行为、组织设计与组织文化、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规划、人员甄选、绩效管理、薪酬管理、培训与开发、劳动关系、劳动力市场、工资与就业、人力资本投资理论、社会保险法律、劳动合同管理与特殊用工、劳动争议调解仲裁、社会保险、法律责任与行政执法。二、经济师人力资源专业特点介绍考的知识基本都是与人有关的,一共是四个板块的内容: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劳动力市场、劳动与社会保险政策。人力资源和我们的工作和生活都是息息相关的,实用性比较强。三、经济师人力资源专业难度分析中级经济师考试的内容比较多,一共有14章,考点比较碎,从历年考试题型来看,多选题的难度比较大,但是考点相对于工商会多一些,考生在备考时一定要多背多记,确保能够拿下一些比较简单的计算题。四、人力资源专业适合哪些人报考?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适考人群主要有:(1)从事人力资源的考生;(2)有意向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的考生;(3)没有基础想考经济师的考生。
真真假假分不清明明白白已混乱
不知不觉已经到了最后的冲刺阶段,为了做好考前的备考工作,下面由我为你精心准备了“中级经济师2020人力资源管理备考知识点:劳动力供给总量”,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
中级经济师2020人力资源管理备考知识点:劳动力供给总量
劳动力供给总量
一、劳动力质量
一个国家或地区能够获得的劳动力供给总量都包括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劳动力质量主要是指劳动力队伍的身体健康状况以及受教育和训练的程度,主要表现为劳动者的知识、技能和经验等的水平。
二、劳动力数量
劳动力数量主要受到人口总量、劳动力参与率以及劳动者的周平均工作时间三个因素的影响。
(一)人口总量
人口总量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劳动力供给数量的最重要基础,主要取决于人口出生率、死亡率以及净流入率三个因素
(二)劳动力参与率
1.概念 劳动力参与率通常是指就业人口与失业人口之和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16岁以上人口中所占的百分比;或者为实际劳动力人口与潜在劳动力人口之比。其中,就业人口=劳动适龄就业人口+未成年就业人口+老年就业人口;“实际劳动力供给人口”或“经济活动人口”,有时简称“劳动力人口”,即劳动力人口=就业人口+失业人口。劳动力参与率反映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们希望走出家庭,到劳动力市场上去寻找并实际从事工作的意愿高低。
2.公式 劳动力参与率(%)=(就业人口+失业人口)16岁以上总人口×100%=(经济活动人口或劳动力人口)16岁以上总人口×100%
3.与保留工资的关系 保留工资是指为了使一位劳动者愿意到市场上来工作,而不是待在家里所必须达到的最低工资水平。这种保留工资是一种工资的心理价位,每个人的具体情况不同,保留工资水平也存在差异。在劳动者个人的保留工资水平和其他情况一定的前提下,市场工资率越高,则劳动者到市场上来工作的可能性就越大,社会的劳动力参与率也就会越高。
(三)周平均工作时间
1.概念 劳动者平均每周在劳动力市场上供给的工作小时总和;即一位劳动者在愿意到劳动力市场上来工作的 情况下,平均每周愿意提供的工时总量
2.取决的因素
(1)劳动力需求方提出的具体要求,即企业在法律允许范围内有决定员工的周工作时间的权利
(2)劳动力供给方在选择方的自主权
(3)企业的经营波动一级经济周期所处的阶段
优质经济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