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师经济基础第六章

旧年旧巷旧回忆
  •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4840

首页> 经济师> 经济师经济基础第六章

3个回答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海滨故人天际友人

已采纳

【 #经济师考试#导语】2018年经济师考试备考中, 考 网为帮助大家备考特分享了相关备考资料,本文分享的“2018年经济师考试初级经济基础章节考点:第六章”,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第六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其运行基础  一、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  考试内容:掌握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存在的原因,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定义和特征。  1.社会主义社会存在商品经济的原因:一是社会分工;二是独立经济利益实体的存在。商品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内在属性。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指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体制。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与其他社会的市场经济一样的共同特征:①市场机制起基础性作用;②市场主体自主经营、自负盈亏;③商品的价格由市场竞争形成;④政府不直接干预市场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⑤经济运行依据法律规范进行。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  ①在所有制结构上,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制度。  ②在分配制度上,要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③在宏观调控上,社会主义国家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结合起来,建立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保证国民经济健康运行。  5.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规律,只要存在商品经济,价值规律就必然存在并起作用。  【例题1·单选题】(2004、200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指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作用。  A.统治性  B.决定性  C.辅助性  D.基础性  [答案]D  (2007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在资源配置过程中应起()作用。  A.基础性  B.辅助性  C.主导性  D.统治性  [答案]A  (2008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资源配置过程中,市场机制起()作用。  A.辅助性  B.先导性  C.基础性  D.平衡性  [答案]C  【例题2·多选题】社会主义社会存在商品经济主要有()原因。  A.独立经济实体的存在  B.生产资料公有制  C.社会分工  D.社会化大生产  E.按劳分配  [答案]AC  二、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和基本模式  考试内容:掌握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和基本框架。  1.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市场和计划都是资源配置的调节手段,两者能够而且必须相互结合。同时,二者所处的地位和功能又有区别,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计划则是国家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一个重要手段。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模式  ①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②建立和培育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  ③转变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建立以间接调控手段为主的、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  ④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  ⑤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  【例题·单选题】(2006~2008年)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以后,国家对企业的管理应以()为主。  A.间接方式  B.直接方式  C.统一管理  D.风险控制  [答案]A  三、社会主义市场体系  (一)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基本特征(掌握)  1.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特征  (1)统一性(2)开放性(3)竞争性(4)规范性  2.培养和完善市场体系的意义(了解)  (1)是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不可缺少的条件。  (2)是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必不可少的条件。  (3)是政府转变职能,建立国家宏观调控体系的基础,也是国家搞好宏观管理的必要前提。  (4)是把微观搞活和宏观管理统一起来的基础。  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同样是由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构成的一个完整的系统。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  考试内容:掌握商品市场、要素市场的涵义和类型。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商品市场  商品市场是市场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商品市场主要包括消费品市场和生产资料市场。从社会再生产的过程来看,消费品市场是最终市场。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要素市场  金融市场、劳动力市场、房地产市场(土地市场和房产市场的统称)、技术市场和信息市场等。  【例题1·单选题】社会主义市场体系是由()构成的。  A.各种消费品市场  B.各种生产资料市场  C.各种生产要素市场  D.商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  [答案]D  【例题2·多选题】()属于要素市场。  A.消费品市场  B.生产资料市场  C.金融市场  D.劳动力市场  E.房地产市场  [答案]CDE  (三)社会主义市场规则与秩序  考试内容:掌握市场规则和市场秩序的涵义和内容。  1.市场规则  (1)含义:市场规则是国家制定的维护市场公平竞争,保证市场正常运行的制度、法规和准则的总称,包括进入市场各主体的行为规范以及处理相互关系的准则。  (2)内容:①市场进入规则:关于市场主体及其经营商品进入市场的规范和准则;②市场交易规则;③市场竞争规则。  2.市场秩序  市场秩序包括市场进入秩序、市场竞争秩序和市场交易秩序。其内容是市场规则的实现。  3.市场管理  (1)市场管理的手段:  ①法律手段;②行政手段;③经济手段。  (2)市场管理的主要内容:  ①对市场主体的管理②对市场客体的管理  ③对市场经营活动和竞争方式的管理④对价格的管理和监督  (四)市场中介组织  1.市场中介组织含义  介于国家和市场经营主体及消费者之间的非行政性社会经济组织和机构的通称。  2.市场中介组织分类  (1)主要为商品流通提供服务和沟通的市场中介,如经纪人、信息咨询等。  (2)主要对市场运行提供公证和进行监督的市场中介,如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资产和资信评级机构等。  3.市场中介组织作用  ①协助政府对市场实行非行政监督。  ②为市场主体及其交易提供服务,节约交易成本,保证交易秩序。  4.对市场中介组织管理  一般包括立法管理、行政管理、行业管理和自律管理。  【例题1·单选题】市场中介组织是指介于国家和市场经营主体及消费者之间的()社会经济组织和机构的通称。  A.非行政性  B.行政性  C.非盈利性  D.盈利性  [答案]A  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  考试内容:熟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微观基础的涵义及其构成。  在我国现阶段,企业、农户、居民构成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运行主体。  (一)社会主义企业和企业制度  社会主义企业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从事商品生产和经营活动的经济组织,是面向市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和民事义务的具有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  只有当资本主义发展到大机器工业发展阶段以后,企业才大量出现。  企业具有两重性,既是生产力的组织形式,又体现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  (二)企业的类型  1.按企业的所有制性质分  分为全民所有制(国有)企业、集体所有制企业、私营企业、混合所有制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  其中外商投资企业包括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个体工商户以其个人或家庭的财产对其债务承担无限责任。  2.按企业的组织形式分  按企业的组织形式分,可以分为公司制企业、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和个体工商户。  (1)公司制企业包括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国有独资公司为有限责任公司。  (2)个人独资企业是以其个人财产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责任的经营实体。  (3)合伙企业,由合伙人对合伙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的营利性组织。  (4)个体工商户以其个人或家庭的财产对其债务承担无限责任。  其他分类了解即可。  【例题·多选题】(2005、2007年)下列市场经济组织中,应对自身债务承担无限责任的是()。  A.个体工商户  B.股份有限公司  C.个人独资企业  D.国有独资公司  E.合伙制企业  [答案]ACE  (三)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  考试内容:掌握现代企业制度的涵义、特征和组织结构。  现代企业制度是同社会化大生产和现代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企业制度,它是以完善的企业法人制度为基础,以有限责任制度为特征,以公司制为主要的、典型的企业资本组织形式的新型企业制度。  【例题·单选题】现代企业制度是同()相适应的企业制度。  A.财产私有制和法人财产权  B.社会分工和社会化大生产  C.生产资料公有制和现代市场经济  D.社会化大生产和现代市场经济  [答案]D  1.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  (1)产权清晰  两个层面,一个是出资人的所有权要清晰;二是企业法人财产权要清晰。  (2)权责明确  出资者对企业的债务承担有限责任。  (3)政企分开  政府对国家出资兴办或拥有股份的企业,是出资人,享有所有者权益,对企业债务承担有限责任,不直接干预企业经营活动。  (4)管理科学  2.现代企业制度的财产关系  (1)财产关系  包括财产的所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关系。在业主制企业中,五者完全集中在个人(即业主)身上;在合伙制企业中,集中在合伙者集体。公司制的出现导致财产终极所有权和企业法人财产权的分离。  (2)财产所有权与法人财产权(非常重要)  财产所有权是指出资者按投入企业的资本额享有所有者的权益,即资本受益、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的权利;法人财产权是指企业法人依照法律、法规对企业实际拥有的财产的直接占有权、使用权和处置权。财产所有权指的是财产的归属权,法人财产权指的是财产运营权。法人财产权没有改变财产的归属。  国有资产的最终所有权与法人财产权的分离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前提。产权清晰不是搞私有化。  【例题1·单选题】(2005~2007年)在现代企业制度中,法人财产权指的是()。  A.财产的归属权  B.财产的运营权  C.出资者的决策权  D.出资者的受益权  [答案]B  【例题2·多选题】(2006年)企业法人财产权包括企业法人依法对企业实际财产所拥有的()。  A.所有权  B.占有权  C.使用权  D.处置权  E.归属权  [答案]BCD  (3)法人财产权确立的意义  法人财产权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根本特征。其意义在于:  ①为清晰产权奠定了理论基础,找到了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结合点。  ②使法人企业找到了存在的基础,使国有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  ③为企业制度创新奠定了基础,为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开辟了道路。  ④为国有资产的重组和流动、保值、增值创造了条件。  【例题1·单选题】(2007年)现代企业制度的根本特征是()的确立。  A.企业法人财产权  B.财产终极所有权  C.资产受益权  D.财产归属权  [答案]A  【例题2·单选题】(2004年)在实施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确立企业法人财产权的目的包括()。  A.确保企业所有者能够获取利润  B.有利于政府对企业的监管  C.简化企业注册登记程序  D.使法人企业具备存在的基础  [答案]D  【例题3·多选题】(2005年)在现代企业制度中,确立法人财产权的重要意义是()。  A.为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所有制结构创造了前提条件  B.为清晰产权奠定了理论基础  C.使国有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和自我约束的经济实体  D.为企业制度创新和转换经营机制奠定了基础  E.为国有资产的重组和流动、保值和增值创造了条件  [答案]BCDE  3.现代企业制度的组织形式和组织结构  (1)现代企业制度的组织形式  现代公司制度是现代企业制度的主要组织形式,具体形式主要有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①有限责任公司  由两人以上五十人以下股东共同出资,每个股东以其出资额对公司行为承担有限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公司不对外公开发行股票。了解其优缺点。这种形式适合于中小企业。  ②股份有限公司  由五名以上的发起人,通过发起设立或募集设立的方式所设立,注册资本由等额股份构成,并通过发行股票筹集资本,股东以其所持有股份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的法人企业。了解其优缺点。  股份有限公司更适合于大中型企业。  【例题1·多选题】现代企业制度的组织形式主要有()。  A.有限责任公司  B.合作制  C.合伙制  D.租赁制  E.股份有限公司  [答案]AE  【例题2·多选题】(2007年)股份有限公司的特点有()。  A.资产总额均分为每股金额相等的股份  B.股东可以转让股票,也可以退股  C.股东人数只有上限,没有下限  D.需定期向社会公开其财务状况  E.股票可以在社会上公开发行  [答案]ADE  (2)现代企业制度的组织结构  现代企业制度对于企业的经营管理是通过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这种法人治理结构来进行的。  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公司制的核心。  ①股东大会是权力机构;  ②董事会是公司的经营决策机构;董事长是公司法定代表人;  ③监事会是公司的监督机构;  ④经理层负责日常经营活动,部门经理对总经理负责,总经理对董事会负责。  【例题·单选题】()是公司制的核心。  A.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  B.有限责任制度  C.法人财产权  D.法人治理结构  [答案]D  (四)我国农村的基本经济制度  考试内容:掌握我国农村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是率先从农村开始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又是以实行土地的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为主要标志。  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没有改变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性质,只是改变了经营方式,由相对集中的统一经营改为以家庭为单位的分户经营。  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是我国农村经济制度的基础,也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方式的基础。  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与以社会化服务为内容的集体统一经营相互依存,构成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的双层经营体制。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含义:是指以市场为导向,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以本地优势资源为依托,依靠多种形式的龙头企业带动,形成生产—加工—流通一体化的产业体系和利益机制。  【例题单选题】2008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未改变农村土地的集体所有制性质,只是改变了农村土地的()。  A.种植结构  B.经营方式  C.分配方式  D.管理模式

138评论

半生苦楚

《经济基础知识》在中级经济师考试中是一门难度较低的基础级科目,从往年来看,该科目涉及的考点是比较多的,那么《经济基础知识》有哪些重点章节值得注意?怎么学习?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重点章节有哪些?第一章市场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第三章生产和成本理论;第四章市场结构理论;第六章市场失灵和政府的干预;第十三章财政收入;第十四章税收制度;第十八章货币供求与货币均衡;第十九章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第二十章商业银行与金融市场;第二十一章金融风险与金融监管;第二十三章统计与统计数据;第二十四章描述统计;第二十五章抽样调查;第二十八章会计概论;第二十九章会计循环;第三十章会计报表;第三十四章物权法律制度;第三十五章合同法律制度;第三十七章其他法律制度。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学习建议1.构建思维导图我们在考前冲刺备考经济师期间,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回顾基础,把握核心知识。基础知识能够灵活运用,也代表着你能拿到多数初等、中等题目的分数。牢记基础知识,还是要从教材出发,反复看教材,看例题,主动分析解题思路。尝试画出基础知识的思维导图,梳理核心考点,总结技巧,针对性进行题目训练,考查自身运用掌握程度。2.把握出题思路经济师备考冲刺期间,一定要利用好真题及模拟套题。在完成这些题目过程中,你需要从正确答案中梳理命题者的出题思路,常考考点及不同题型不同分值的分布。这些内容如果能很好把握,到了真正考试的时候,做题速度及准确率都能看到明显的提升。

185评论

莺声渐老

一共37章,详情如下。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目录

1、经济学基础

第一章:市场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

第二章:消费者行为分析

第三章:生产和成本理论

第四章:市场结构理论

第五章:生产要素市场理论

第六章:市场失灵和政府的干预

第七章:国民收入核算和简单的宏观经济模型

第八章: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理论

第九章:价格总水平和就业、失业

第十章:国际贸易理论和政策

2、财政

第十一章:公共物品与财政职能

第十二章:财政支出

第十三章:财政收入

第十四章:税收制度

第十五章:政府预算

第十六章:财政管理体制

第十七章:财政政策

3、货币与金融

第十八章:货币供求与货币均衡

第十九章: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第二十章:商业银行与金融市场

第二十一章:金融风险与金融监管

第二十二章:对外金融关系与政策

4、统计

第二十三章:统计与数据科学

第二十四章:描述统计

第二十五章:抽样调查

第二十六章:回归分析

第二十七章:时间序列分析

5、会计

第二十八章:会计概论

第二十九章:会计循环

第三十章:会计报表

第三十一章:财务报表分析

第三十二章:政府会计

6、法律

第三十三章:法律对经济关系的调整

第三十四章:物权法律制度

第三十五章:合同法律制度

第三十六章:公司法律制度

第三十七章:其他法律制度

内容来源:

11评论

相关问答

    向你推荐

      热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