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经济师基础知识所得税

香水味
  •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9248

首页> 经济师> 初级经济师基础知识所得税

3个回答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折断他的傲骨

已采纳

考试马上就要来了,为了做好考前的准备工作,下面由我为你精心准备了“2020初级经济师财政税收备考知识点:企业所得税收入确认”,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

2020初级经济师财政税收备考知识点:企业所得税收入确认

(一)收入总额

企业以货币形式和非货币形式从各种来源取得的收入。包括:

(1)销售货物收入;(2)提供劳务收入;(3)转让财产收入;(4)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5)利息收入;(6)租金收入;(7)特许权使用费收入;(8)接受捐赠收入;(9)其他收入。

(二)不征税收入

(三)免税收入

1.国债利息收入:企业持有国务院财政部门发行的国债取得的利息收入。

2.地方政府债券利息收入:企业持有2012年及以后年度省级政府发行的地方政府债券渠道的利息收入。

3.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之间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是指居民企业直接投资于其他居民企业取得的投资收益,不包括连续持有居民企业公开发行并上市流通的股票不足12个月取得的投资收益。

4.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的非居民企业从居民企业取得与该机构、场所有实际联系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不包括连续持有居民企业公开发行并上市流通的股票不足12个月取得的投资收益。

5.符合条件的非营利组织的收入:不包括非营利组织从事营利性活动取得的收入,但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的除外。

(四)一般收入项目的确认

(五)特殊收入项目的确认

131评论

他是光

只有付出努力才能收获成功,考生应该抓紧最后的时间,做好考前的备考复习,下面由我为你精心准备了“2020初级经济师财政税收考点知识:企业所得税的征税对象”,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

2020初级经济师财政税收考点知识:企业所得税的征税对象

企业所得税的征税对象,包括销售货物收入、提供劳务收入、转让财产收入、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入、利息收入、租金收入、特许权使用费收入、接受捐赠收入和其他收入。

居民企业应当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境外的所得缴纳企业所得税。(居民企业承担全面纳税义务)

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的,应当就其所设机构、场所取得的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以及发生在中国境外但与其所设机构、场所有实际联系的所得,缴纳企业所得税。

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的,或者虽设立机构、场所但取得的所得与其所设机构、场所没有实际联系的,应当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缴纳企业所得税。(非居民企业承担有限纳税义务)

【提示】实际联系,是指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设立的机构、场所拥有据以取得所得的股权、债权,以及拥有、管理、控制据以取得所得的财产等。

57评论

酒醉行

备考的时间不多了,在接下来的时间里,需要做好考前的复习,下面由我为你精心准备了“2020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常考知识点:所得税类”,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

2020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常考知识点:所得税类

(一)所得税的主要特点

所得税类是对所有以所得为课税对象的税种的总称。

所得课税的特点:(1)税负相对比较公平;(2)所得税类一般不存在重复征税问题,税负也不易转嫁;(3)税源可靠,收入具有弹性。

(二)企业所得税

企业所得税是对我国境内的企业和其他取得收入的组织,就其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征收的一种税。

2008年1月1日施行新《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

制定统一的企业所得税法遵循的原则:(1)贯彻公平税负原则;(2)落实科学发展观原则;(3)发挥调控作用原则;(4)参照国际惯例原则;(5)理顺分配关系原则;(6)有利于征收管理原则。

新企业所得税法的主要内容:

1.纳税人(掌握)

在我国境内的企业和其他取得收入的组织,不包括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

2.税率(掌握)

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

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的,或者虽设立机构、场所但取得的所得与其所设机构、场所没有实际联系的,应当就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缴纳企业所得税,适用税率为20%。

3.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掌握)

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

4.应纳税额的计算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税率-减免税额-抵免税额

5.征收管理

除另有规定外,居民企业以企业登记注册地为纳税地点,但登记注册地在境外的,以实际管理机构所在地为纳税地点。

纳税年度:1月1日~12月31日。

企业所得税按年计算,分月(季)预缴。

(三)个人所得税

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采取分类征收制度。

1.纳税人

分为居民纳税人和非居民纳税人两种。居民纳税人是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在中国境内居住满一年的个人;非居民纳税人是指在中国境内没有住所又不居住,或无住所且居住不满一年的个人。居民纳税人就其来源于境内、境外的所得纳税;非居民纳税人仅就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纳税。

2.课税对象

我国个人所得税采用分类所得税制,其应税项目为11项,包括工资薪金所得;个体工商户(包括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投资者)的生产、经营所得等。

3.税率

根据所得类别的不同,分别实行超额累进税率和比例税率。

4.计税方法(掌握)

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如果是超额累进税率)

(1)工资、薪金所得

每月收入额减除2000元费用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2)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3)企业事业单位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必要费用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4)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财产租赁所得:

每次收入不超过4000元的,减除费用800元;

4000元以上的,减除20%的费用;其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5)财产转让所得:以转让财产的收入额减除财产原值和合理费用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6)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42评论

相关问答

    向你推荐

      热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