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数
3
浏览数
17341
故梦赏味
(二)国际收支差额分析(熟悉) 1.贸易差额 即货物进出口差额。反映了一国产业结构、产品国际竞争力和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 2.经常差额 经常差额代表经常账户的收支状况,反映了实际资源的跨国转移状况。 3.综合差额 考察除储备资产以外所有项目的状况。该差额反映了一国国际收支的综合情况,可以衡量国际收支对一国储备的压力。 「例题1.单选题」(2004年中级经济基础)在用于衡量国际收支状况的局部差额中,反映实际资源跨国转移状况的是( )。 A.贸易差额 B.经常差额 C.基本差额 D.综合差额 [答案]B 「例题2.单选题」反映了一国国际收支的综合情况,可以衡量国际收支对一国储备压力的国际收支局部差额是( )。 A.贸易差额 B.经常差额 C.基本差额 D.综合差额 [答案]D 「例题3.单选题」(2008年中级经济基础)在衡量国际收支状况的指标中,反映实际资源跨国转移状况的是( )。 A.贸易差额 B.经常账户差额 C.储备资产差额 D.综合差额 [答案]B (三)国际收支失衡的调节(掌握) 1.外汇缓冲政策 通过外汇储备的变动或临时向外借款抵消超额外汇供求以调节国际收支。逆差时,货币*减少外汇储备或临时向外借款,在外汇市场抛售外汇;顺差时,货币*增加外汇储备,在外汇市场购进外汇。 2.货币财政政策 逆差时,紧缩的货币财政政策。顺差时,扩张的货币财政政策。 紧缩的货币政策:在公开市场上卖出政府债券、提高再贴现率、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紧缩的财政政策:减少政府支出、增加税收 3.汇率政策 政府运用汇率的变动来调节国际收支。逆差,本币贬值;顺差,本币升值。 4.直接管制措施 直接管制措施是指政府直接干预国际经济交易的政策措施,包括贸易管制和外汇管制。 国际收支调节的基本原则是,正确使用并搭配各种调节政策,以最小的经济和社会代价恢复国际收支均衡。 「例题1.单选题」(2006年中级经济基础)当国际收支出现逆差时,宜采取的调节政策是( )。 A.扩张的货币政策 B.扩张的财政政策 C.增加外汇储备 D.本币贬值 [答案]D 「例题2.多选题」当国际收支出现顺差时,宜采取的调节政策是( )。 A.扩张的货币政策 B.货币*在外汇市场抛售外汇 C.货币*在外汇市场购进外汇 D.本币贬值 E.本币升值 [答案]ACE
友两三
(二)社会因素 1.相关群体 对消费者的生活方式和偏好有影响的各种社会关系,就是相关群体。 按照群体内成员之间相互联系和影响的程度,一般可将相关群体分为三类: (1)联系紧密、影响最直接的群体,如家庭、邻居、朋友等; (2)联系较松散、影响力较次的一些群体,如协会、俱乐部等; (3)没有多少直接联系,但影响显著的群体,如歌星、影星、社会名流等。 一般来说,越是容易为人知晓的产品,越是价格昂贵的非必需品,相关群体的作用也就越突出。 如果经营的产品或服务受到相关群体的影响很大,企业就应该设法接触和利用相关群体中的意见领袖。意见领袖是一个群体中为其他人过滤、解释和提供信息的人。 2.家庭 在购买决策的所有参与者中,家庭成员对决策者的影响。 在家庭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家庭对消费的需求有明显的差异,同时家庭结构的变化也会导致家庭消费的重大变化。家庭生命周期一般分为五个阶段: (1)单身未婚阶段; (2)新婚阶段; (3)育儿阶段; (4)子女成年阶段; (5)老年阶段。熟悉这五个阶段对消费需求的差异。 「例1.单选题」在一个群体中为其他人过滤、解释和提供信息的人是( ) A.家庭成员 B.意见领袖 C.消费者 D.营销决策者 [答案]B 「例2.单选题」单身未婚阶段、新婚阶段、育儿阶段、子女成年阶段以及老年阶段反应的是( )的五个阶段。 A.产品生命周期 B.市场演化周期 C.家庭生命周期 D.消费者学习周期 [答案]C (三)个人因素 1.人口统计因素 人口统计因素包括个人的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职业和经济状况。 2.个性 个性是一个人特有的心理特征,它会导致一个人对他所处的环境作出反应。个性具有独特性、稳定性以及可塑性等特征。 3.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是通过个人的日常活动、兴趣和对周围事物的看法表现出来的。企业应该尽力了解产品和消费者生活方式的关系,并努力加强产品对消费者生活方式的影响。 「例1.多选题」个性具有( )特征 A.独特性 B.动态性 C.稳定性 D.可塑性 E.交互性 [答案]ACD (四)心理因素 1.动机 人的行为是由动机支配的,而动机是由未满足的需要引起的。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把人的基本需要按由低到高的顺序分为五个层次: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会的需要、尊重的需要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 「例1.单选题」依据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理论,人类的各种( )按强度由低到高可以分为五个层次:生理的、安全的、社会的、尊重的、以及自我实现的( )。 A.需要 B.欲望 C.需求 D.愿望 [答案]A 「例2.多选题」依据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理论,人类的各种需要中最基本的两个需要是( )的需要。 A.安全 B.社交 C.尊重 D.自我实现 E.生理 [答案]AE 「例3.单选题」(2005年)按照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有一系列不同层次的需要,其层次的需要是( ) A.安全的需要 B.社交的需要 C.尊重的需要 D.自我实现的需要 [答案]D 2.认知 认知是人们通过感觉器官对客观刺激的反应。心理学认为,不同的人在同一刺激下之所以会产生不同的知觉,是因为认知过程是一个有选择性的心理过程,包括三种认知过程:选择性注意、选择性误解、选择性记忆。 认知的选择性与客观刺激物的特征、消费者的经验与期望和动机有关。一般在下列情况下,消费者更容易去选择外部刺激物进行信息处理: (1)与消费者目前需要有关的; (2)与预期相符的; (3)变化幅度大于一般的、较为特殊的刺激物。 「例1.单选题」心理学认为,不同的人在同一刺激下之所以会产生不同的知觉,是因为认知过程是一个有( )的心理过程 A.选择性 B.习惯性 C.差异性 D.稳定性 [答案]A
闲花疏影
考试不单单需要调整好心态,还需要做好备考复习的准备,下面由我为你精心准备了“2020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常考知识点:税收的基本涵义与特征”,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
2020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常考知识点:税收的基本涵义与特征
(一)税收的基本涵义
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其政治权力,依法参与单位和个人的财富分配,强制、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
对税收内涵的理解:
1.税收的征收主体是国家,征收客体是单位和个人。
2.税收的征收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国家实现其职能的需要,或者说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3.税收征收的依据是法律,凭借的是政治权力,而不是财产权力。
4.征税的过程是物质财富从私人部门单向地、无偿地转给国家的过程。
5.从税收征收的直接结果看,国家以税收方式取得财政收入。
(二)税收的基本特征
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
1.税收的强制性
指征税凭借的是国家的政治权力,通过颁布法令实施,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违抗。
2.税收的无偿性——无直接偿还性
税收的无偿性是相对的,税收对具体纳税人而言具有无偿性,但是对于全体纳税人而言由具有返还性。
3.税收的固定性
税收的固定性特征是指税收的确定性和征收标准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优质经济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