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经济师基础知识税制

满路荆棘少年我不负你
  •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8650

首页> 经济师> 初级经济师基础知识税制

3个回答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骚年拽出伱的气势茹凉骚出你的气质

已采纳

考试一天天的向我们靠近,为了做好准备,下面由我为你精心准备了“2020初级经济师财政税收常考知识点:税收的职能”,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

2020初级经济师财政税收常考知识点:税收的职能

(一)财政职能

含义

税收具有组织财政收入的功能,即税收作为参与社会产品分配的手段,能将一部分产品从社会成员手中转移到国家手中,形成国家财政收入的能力。

重要性

税收的财政职能是税收首要的、基本的职能。

(二)经济职能

含义

税收具有调节经济的功能,即税收在组织财政收入的过程中,必然改变国民收入在各部门、各地区、各纳税人之间的分配比例,改变利益分配格局。

重要性

通过对各种经济组织和社会成员的经济利益的调节,使微观经济行为尽可能符合国家预期的社会经济发展方向,使税收成为国家调节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经济杠杆。

(三)监督职能

含义

国家通过税收的征收管理可以整理出有关的经济动态,为国民经济管理提供信息,对纳税人生产经营活动起着制约、督促和管理的功能。

重要性

税收的监督职能包括反映和监督两方面:

通过对税收收入状况和税源的分析,可以及时、准确地反映微观和宏观全局,以及各经济部门、各地区经济活动的状况和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状况;监督纳税人认真贯彻执行税法和其他相关的经济法规以及各项税收征管制度。

14评论

单独分组为你留你却没有来

理解各个税制要素的内容,在此基础上掌握纳税人、课税对象、税率、加成和减免的内容。税收制度的基本构成要素主要有:纳税人、课税对象、税率、纳税环节、纳税期限、加成减免、违章处理等。(1)纳税人纳税人,是税法规定享有法定权力、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例题2:最终负担税款的单位和个人称为( )。(2005年单选考题)A.课税对象 B.征税对象C.征收主体 D.负税人答案:D解析:在理解纳税人的含义时,与纳税人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一个概念是负税人。负税人是指最终负担税款的单位和个人。纳税人与负税人可能是合一的,可能是分离的,主要看税负转嫁与否。(2)课税对象含义:课税对象,亦称征收对象,是税法规定的课税的目的物,是课税的依据或根据。课税对象是区别税种的主要标志,体现着不同税种课税的基本界限。按照课税对象的不同,我国的课税对象可以划分为:流转额、所得额、财产额、其他。例题3:我国商品课税的课税对象包括( )(2005年多选考题)A.营业额 B.增值额C.所得额 D.财产额E.销售额答案:ABE解析:商品和劳务税类,是指以商品或者劳务流转额为征税对象的税收体系,计税依据是商品销售额或者业务收入额。以C项所得额为征税对象的为所得税类,以D项财产额为征税对象的为财产税类。(3)税率含义:税率,是税法规定的每一单位课税对象所应纳的税额的比例或标准,它是计算应纳税额的尺度。税率是税收政策的中心环节。税率的分类:(1)按税率的表现形式,分为用绝对量表示的税率和用百分比表示的税率。用绝对量表示的税率,也称定额税率或固定税率,按这种税率来征的税称为从量计征或从量税。用百分比规定的税率,是税率最通常的方式,按照与课税对象的变动关系,分为①比例税率:分为统一比例税率、产品差别比例税率、行业差别比例税率、地区差别比例税率、幅度比例税率。②累进税率:即按照课税对象数额的大小,规定不同等级的税率。课税对象数额越大,税率越高。优点是税负公平,具有自动调节功能,缺点是计算比较复杂。分为ⅰ:全额累进税率ⅱ:超额累进税率(注意两种累进税率的比较)③累退税率。(2)边际税率和平均税率(3)名义税率和实际税率(4)零税率和负税率例题4:下列各项中,表明课税对象的持有人负有纳税义务,但不需要缴纳税款的税率是()。(2004年真题)A.名义税率B.实际税率 C.零税率D.边际税率答案:C(4)纳税环节:是指税法规定的一种商品或劳务应当缴纳税款的环节。(5)纳税期限:是负有纳税义务的纳税人向国家缴纳税款的最后时间限制。(6)加成和减免①附加和加成:都属于加重纳税人负担的措施。附加即附加税,是与正税相对应一个概念。加成是加成征收的简称,是对特定纳税人的一种加税措施。②减免税:属于减轻纳税人负担的措施减税就是减征部分税款,免税就是免交全部税款。减免税是为了发挥税收的鼓励作用或者照顾某些纳税人的特殊情况做出的税收优惠政策。③起征点和免征额:实质上都属于免税的特殊形式。起征点,是指税法规定的对课税对象开始征税时应达到的一定数额。免征额,是指税法规定对课税对象全部数额中免于征税的数额。注意起征点和免征额的区别。④出口退税,是指在国际贸易业务中,对报关出口的货物退还或免征其在国内各生产和流转环节按税法规定缴纳的税款的制度。(现行规定:增值税、消费税)(7)违章处理。例题5:下列选项中,体现了把税法严肃性与政策上必要灵活性有机结合的是()。A.纳税环节B.纳税期限C.附加D.加成 E.减免税答案:CDE例题6:根据国家现行税收制度规定,下列税种中,实行出口退税的税种为()。(2006年真题)A.个人所得税B.资源税C.增值税D.印花税答案:C

99评论

手上青春还剩多少

备考的时间不多了,在接下来的时间里,需要做好考前的复习,下面由我为你精心准备了“2020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常考知识点:所得税类”,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

2020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常考知识点:所得税类

(一)所得税的主要特点

所得税类是对所有以所得为课税对象的税种的总称。

所得课税的特点:(1)税负相对比较公平;(2)所得税类一般不存在重复征税问题,税负也不易转嫁;(3)税源可靠,收入具有弹性。

(二)企业所得税

企业所得税是对我国境内的企业和其他取得收入的组织,就其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征收的一种税。

2008年1月1日施行新《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

制定统一的企业所得税法遵循的原则:(1)贯彻公平税负原则;(2)落实科学发展观原则;(3)发挥调控作用原则;(4)参照国际惯例原则;(5)理顺分配关系原则;(6)有利于征收管理原则。

新企业所得税法的主要内容:

1.纳税人(掌握)

在我国境内的企业和其他取得收入的组织,不包括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

2.税率(掌握)

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

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的,或者虽设立机构、场所但取得的所得与其所设机构、场所没有实际联系的,应当就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缴纳企业所得税,适用税率为20%。

3.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掌握)

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

4.应纳税额的计算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税率-减免税额-抵免税额

5.征收管理

除另有规定外,居民企业以企业登记注册地为纳税地点,但登记注册地在境外的,以实际管理机构所在地为纳税地点。

纳税年度:1月1日~12月31日。

企业所得税按年计算,分月(季)预缴。

(三)个人所得税

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采取分类征收制度。

1.纳税人

分为居民纳税人和非居民纳税人两种。居民纳税人是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在中国境内居住满一年的个人;非居民纳税人是指在中国境内没有住所又不居住,或无住所且居住不满一年的个人。居民纳税人就其来源于境内、境外的所得纳税;非居民纳税人仅就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纳税。

2.课税对象

我国个人所得税采用分类所得税制,其应税项目为11项,包括工资薪金所得;个体工商户(包括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投资者)的生产、经营所得等。

3.税率

根据所得类别的不同,分别实行超额累进税率和比例税率。

4.计税方法(掌握)

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如果是超额累进税率)

(1)工资、薪金所得

每月收入额减除2000元费用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2)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3)企业事业单位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必要费用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4)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财产租赁所得:

每次收入不超过4000元的,减除费用800元;

4000元以上的,减除20%的费用;其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5)财产转让所得:以转让财产的收入额减除财产原值和合理费用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6)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120评论

相关问答

    向你推荐

      热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