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数
3
浏览数
1290
流年之后的旧友人
中级经济师考试民航知识点:航线布局决策
航线布局决策
(一)航线布局的意义与原则
航线布局是航空公司对所要经营的航线进行的全面规划与安排,航线布局过程,是航空公司选择运输市场,安排生产格局的过程;航线布局结果,是建立起航空公司的产品架构。
1.航线布局的意义
航线布局的意义包含:(1)决定市场结构;(2)指导计划生成;(3)影响机队构成;(4)制约经济效益;(5)关系生死存亡。
2.航线布局的原则
(1)以市场需求为依据。
(2)以自身条件为基础。
(3)航线网络整体优化。
(4)注重经济效益。
(5)考虑竞争,注重发展。
(二)航线布局模式
1.城市对航线结构
城市对航线结构是在两个通航点之间开辟直达航线,航线网络中基本没有通过枢纽中转连接的通航点。其基本形式是直达航线(点对点航线);补充形式是甩鞭子航线(中间增加经停点)。
(1)城市对航线的优点
①旅客可直达目的地;②提供最短的飞行时间;③易于排班;④减少拥塞。
(2)城市对航线的缺点
①不能最大限度地开发市场;②载运率低;③飞机利用率低。
2.中枢辐射航线结构
中枢辐射航线是区别于传统的城市对航线的一种航线网络结构,其主要特点是航空公司建立一个或多个中心枢纽站(Hub),客流量较小的城市(Spoke)之间不直接通航,而是通过在枢纽站中转的方式加以连接。中枢辐射航线的基本形式是沙漏式和内地馈运式。(参见图5—2和图5—3)。
沙漏式是一种定向式的中枢辐射航线,通过枢纽站的航班方向大致相同,于相近时间在枢纽站经停,“漏”下转机旅客,很快衔接到经停的其他航班上。
内地馈运式中枢辐射航线是在适当的地点建立枢纽机场,周围客流量较小的城市之间不直接通航,通过在枢纽机场中转航班的方式实现周边城市之间的连接及与其他枢纽的连接。
中枢辐射航线的优点是:(1)增加通航城市,拓展航线网络的市场覆盖面;(2)增加航线运量,提高载运率;(3)增加航班密度,提高飞机利用率;(4)降低单位成本,增强竞争能力;(5)促进支线运输发展;(6)中枢航线对于旅客来说,意味着更多可供选择的航班。
中枢辐射航线的缺点是:(1)中途转机,旅途时间变长,给旅客带来不便;(2)航班衔接导致枢纽机场和重要航路交叉点上的拥挤,航班延误增加;(3)航班编排复杂;(4)单独事件的发生对整个系统影响很大;(5)枢纽机场建设投资增加。
3.混合式航线网络
混合式航线网络是中枢辐射航线与城市对航线并存互补,相互结合而成的一种航线网络,它能够更好的适应航空运输需求,发挥城市对航线和中枢辐射航线各自的优点,避免单一的城市对航线或单一的中枢辐射航线的缺陷。
你爸把你妈干的蛋疼
中级经济师考试民航知识点:飞机利用计划
飞机利用计划
(一)飞机利用计划的内容
飞机利用计划包括以下三种计划:①飞机数量计划。②飞机利用率计划。③飞机、发动机维护与送修计划。
(二)飞机数量计划
1.主要指标
(1)报告期末在册飞机架数;(2)计划期内增加飞机架数;(3)计划期减少飞机架数;(4)计划期末在册飞机架数。
2.飞机数量计划的编制
(1)匡算计划期飞机需要增减量
因素法测算计划期飞机利用率:根据以往飞机利用率水平、航线结构变化影响、过站时间变化、机务维修因素、空勤组配备等因素,测算计划期可达到的飞机利用率水平。
任务法测算计划期飞机利用率:根据生产计划中安排的生产飞行任务测算计划期可达到的飞机利用率水平,然后比较两个飞机利用率,任务法大于因素法,表明运力不足,需要增加运力;任务法小于因素法,表明运力过剩,需要减少运力或增加生产任务。
(2)综合平衡,确定飞机增减量
(三)飞机利用率计划
1.主要指标
(1)平均在册飞机架数,即计划期内平均每天拥有的飞机数量。
平均在册飞机架数:年初在册飞机架数±(增(减)飞机架数*自增(减)至年末日数年日历日数)
(2)平均可用飞机架数,指计划期企业平均每天拥有的可用飞机数量。
平均可用飞机架数=(在册飞机总驾日-不可用驾日)年日历日数
不可用架日含大修理停场架日、各级定检停场架日、其他停场架日。
各级定检停场架日=∑定检架次×每架次定检停场天数
大修理停场架日=∑大修飞机架数×单架飞机大修停场天数
其他停场架日:一般按照各级定检架日的百分比测算。
(3)计划飞行小时,指计划期内的各种飞行时间,包括:运输飞行小时、通用航空飞行小时、训练飞行小时、熟练飞行小时、公务飞行小时,其中运输与通用航空飞行合称为生产飞行小时。
(4)飞机日利用率,指计划期内平均在册或可用飞机每天的生产飞行小时数,是衡量飞机利用程度的重要指标。
在册飞机日利用率=生产飞行小时(平均在册飞机架数*日历日数)
可用飞机日利用率=生产飞行小时(平均可用飞机架数*日历日数)
2.计划编制
(1)根据有关计划计算、填列:平均在册飞机架数(飞机数量计划);修理飞机架日(飞机维护与送修计划);定期维护架日(飞机维护与送修计划);其他停场架日(飞机维护与送修计划);可用飞机架数;计划飞行小时(飞行计划)。
(2)计算飞机利用率。
(3)综合平衡,确定飞机利用率计划。飞机利用率是根据其他指标计算出来的,但并不意味着计算出来的利用率就是利用率的计划水平。利用率的计划水平必须具有先进合理性。
3.提高飞机利用率的意义
(1)提高飞机利用率可以不增加飞机需要量,而大幅度提高产量;
(2)提高飞机利用率可以减少飞机需要量,减少资金占用,降低资产负债率;
(3)提高飞机利用率可以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4.提高飞机利用率的途径。
(1)正确确定飞机数量,合理选择机型,使飞机数量、结构与生产任务相适应;
(2)科学组织运输生产,使所拥有的飞机得到充分利用;
(3)提高机务维修质量和效率;减少不可用架日;
(4)加强机场和航路建设,提高地面综合保障能力;
(5)合理配备机组,提高机组技术水平,增加可飞行时间。
(四)飞机维护与送修计划
1.飞机、发动机维修制度
(1)飞机、发动机维护。
(2)飞机、发动机大修理。
2.主要指标
(1)上次大修后累计使用小时。
(2)计划使用小时。指计划期计划飞行小时(全部飞行小时)。
(3)飞机(发动机)大修架(台)次。指计划期计划大修飞机架次、大修发动机台次
大修飞机架次=(上次大修后累计使用小时+计划使用小时)飞机大修间隔时限
大修发动机台次=(上次大修后累计使用小时+计划使用小时)飞机大修间隔时限×发动机台数
(4)各级定检次数,指计划期各种定期检修的次数。
某一等级定检次数=计划使用小时该等级定检间隔时限-重复次数
换发台次=计划使用小时换发间隔时限*发动机台数。
爱男人爱生活爱女人爱生活
中级经济师考试民航知识点:经营决策与计划的基本原则
经营决策与计划的基本原则是指决策者和计划者在决策和计划工作中必须确立的基本指导思想。
决策者应当确立的基本指导思想有:
(1)树立实事求是观点。(2)树立平衡观点。(3)树立全局观点。(4)树立效益观点。(5)树立市场导向观点。(6)树立竞争观点。(7)树立群众观点。
经营决策与计划的基础工作
经营决策与计划的基础工作是指企业在进行决策和计划管理时,必须具有的业务基础和基本的资料来源。主要包括定额管理和信息管理。
(一)定额管理
1.定额的定义
定额是在一定的生产技术条件下,为了完成一定的任务,在人力、财力、物力的利用或消耗方面应该达到或遵守的标准。
2.定额的种类
(1)劳动定额:对劳动组织所确定的劳动者数量要求,或对劳动者本人应完成一定的生产、工作任务,所规定的时间、数量标准。如人员定额、工时定额、产量定额、飞行定额等。
(2)物资定额:为生产一定量的产品或满足正常生产经营的需要,对企业物资的消耗和储备所规定的数量限额。如物资消耗定额、物资储备定额。
(3)设备定额:为合理安排生产任务,对设备在使用、维修、保养等方面所规定的时间和数量标准。如设备产量定额、设备完好率、飞机利用率等。
(4)技术工作定额:对企业技术工作的重要成果——工艺文件的完整性、齐备性、正确性以及贯彻执行情况的考核标准。如工艺文件完整率、齐全率、准确率定额、贯彻率定额。
(5)生产定额:为合理、科学地组织企业的生产活动,在期限和数量方面规定的标准数据。如航班飞行时间、过站经停时间等。
(6)质量工作定额:为确保生产和服务质量而制定的有关考核标准,如产品合格率、旅客投诉率、等级事故率、事故征候率等。
(7)流动资产定额:指在正常生产经营条件下,为使企业持续经营所规定的合理的流动资产需要量。如运营资金定额、应收账款定额、存货定额等。
(8)期间费用定额:对与某一会计期间相联系,不能直接归属于某一特定产品成本的费用所制定的定额,如管理费用定额、财务费用定额、销售费用定额等。
3.定额管理工作
定额管理是对各类定额所进行的制定、贯彻执行、修订完善和考核奖惩等一系列管理活动。包括:(1)科学制定定额,即定额要全面、水平要合理;(2)组织执行定额;(3)及时修订定额。
(二)信息管理
1.信息的定义
信息是对人们有用,并具有新内容、新知识的消息,是经过加工处理后对企业经营决策具有参考价值的资料和数据。信息是企业的一种无形资源,是企业正确制定经营战略和决策的前提,是控制与调节生产经营过程的手段。
2.信息的种类
(1)从信息的来源分,包括:①企业内部信息:来源于企业内部的人流、物流以及各项专业管理和综合管理方面的信息。②企业外部信息:从企业外部取得,反映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有影响的有关外部环境的信息。
(2)从信息的稳定性分,包括:①固定信息:在一定时期内相对稳定,可重复使用的信息,如外部信息中的国家方针政策、技术标准;内部信息中的企业方针、目标,规章制度和定额等。②流动信息:随着时间推移和企业经营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信息。如外部信息中的供求信息、科技动态、金融动态等;内部信息中的企业资金、产量、质量、销售等。
3.信息的载体
一般来说信息的载体是文字或语言,但对企业管理来说,信息必须形成一定的格式,以文字或数字形式记录下来。具体形式有:
(1)原始记录,是通过一定的表格形式,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所作的最初的文字或数字记载,是反映生产经营活动的第一手资料。如旅客客票乘机联、飞机加油单等。
(2)统计报表,是按照预先的统一规定,通过对分散的原始记录进行搜集整理和分析而形成的一系列表格。如运输生产统计、飞机利用统计等。
(3)档案,是对企业经营决策和管理活动具有查询和重复使用作用的,分类保存的各种文件、资料。如人事档案、设备档案、政策法规档案等。
(4)各种专题报告和情报资料。
4.信息管理工作
信息管理是对信息所进行的收集、处理、传递、储存和反馈等一系列管理工作。信息管理应该做到:信息收集制度化;信息形式标准化;信息传递规范与快速;信息内容系统与准确;信息处理自动化。
优质经济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