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数
3
浏览数
5434
人潮拥挤我放你走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为了在考试中考到一个好的成绩,下面由我为你精心准备了“2020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考试知识点:消费理论”,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
2020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考试知识点:消费理论
消费理论
(一)消费理论
1.理论提出者: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
2.理论假设前提:
(1)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随着人们收入的增长,人们的消费随之增长;但消费支出在收入中所占比重却不断减少);
(2)收入是决定消费的最重要的因素;
(3)平均消费倾向会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减少。
3.边际消费倾向与平均消费倾向
(1)边际消费倾向:消费的增量和收入的增量之比率。边际消费倾向大于0小于1。
(2)平均消费倾向:消费总量在收入总量中所占比重。平均消费倾向可能大于、等于或小于1。
(3)边际消费倾向总是小于平均消费倾向。
4.凯恩斯的消费函数
公式表示为:C=α+βY。其中,α代表自发消费部分,β为边际消费倾向,β和Y的乘积表示引致消费。因此,消费等于自发消费和引致消费之和。
(二)生命周期消费理论
1.理论提出者:美国经济学家莫迪利安尼。
2.理论观点:强调了消费与个人生命周期阶段之间的关系,认为人们会在更长的时间范围内计划他们的生活消费开支,以达到他们在整个生命周期内消费的最佳配置。
(三)持久收入理论
1.理论提出者: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
2.理论观点:认为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不是根据他的当前收入决定的,而是根据他的持久收入决定的。
唤醒爱
距离考试越来越近,为了做好考前的准备,下面由我为你精心准备了“中级经济师2020经济基础考点:国际贸易理论”,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
中级经济师2020经济基础考点:国际贸易理论
1.绝对优势理论
提出者:英国—亚当•斯密(18世纪)。
观点:各国在生产技术上的绝对差异导致在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异,这是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的基础。各国应该集中生产并出口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而进口不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其结果是可以节约社会资源,提高产出水平。
2.比较优势理论
提出者:英国—大卫·李嘉图(19世纪)。
观点:该理论认为,决定国际贸易的因素是两个国家产品的相对生产成本。只要两国之间存在生产成本上的差异,即使其中一方处于完全的劣势地位,国际贸易仍会发生,而且贸易会使双方获得收益。
3.赫克歇尔俄林理论(要素禀赋理论)
提出者:瑞典—赫克歇尔和俄林(20世纪初)。
观点:这一理论认为,各国的资源条件不同,也就是生产要素的供给情况的不同,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基础。根据赫克歇尔和俄林的理论,各国应该集中生产并出口那些能够充分利用本国充裕要素的产品,进口那些需要密集使用本国稀缺要素的产品。国际贸易的基础是生产资源配置或要素储备比例上的差别。
4.规模经济贸易理论(当代贸易理论)
提出者:美国经济学家克鲁格曼(20世纪60年代)。
观点:规模经济的贸易学说来解释相似资源储备国家之间和同类工业品之间的双向贸易现象。该理论认为:大规模的生产可以降低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是现代国际贸易的基础。
比柠檬还要酸
中级经济师考点很多,在此给大家带来生产者的组织形式和企业理论的知识点。
1.生产者主要组织形式:个人独资企业、合伙制企业和公司制企业。
2.企业形成理论
(1)提出者:美国经济学家科斯。
(2)企业的本质特征:作为市场机制或价格机制的替代物。
(3)企业存在的根本原因:交易成本的节约。
(4)导致市场机制和企业的交易费用不同的主要因素:信息的不完全性。
3.交易费用是指围绕交易契约所产生的成本或费用。包括:
(1)产生于签订契约时交易双方面临的偶然因素所可能带来的损失;
(2)签订契约及监督和执行契约所花费的成本。
更多中济师考试相关问题请访问:
中级经济师是按分数还是按比例通过
如果严格来说中级经济师并没有通过率这一说法,因为中级经济师并不是按照比例录取,其实只要你达标了国家规定的中级经济师考试合格线就能拿到中级经济师合格证了。
来源:
优质经济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