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数
3
浏览数
2827
如今你一切安好
不知不觉已经到了最后的冲刺阶段,为了做好备考复习,下面由我为你精心准备了“初级经济师2020金融专业备考知识点:会计科目",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
初级经济师2020金融专业备考知识点:会计科目
会计科目
(1)定义:是根据会计要素的基本框架,对会计对象所做的具体分类的名称和标志,是会计核算的基础,是设置账户和确定报表项目的依据。
(2)分类: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和损益类。
在上述会计科目分类的基础上,各商业银行在实际工作中都增加了资产负债共同类科目,主要是反映商业银行各项资产和负债双重性的科目,如清算资金往来、货币兑换、金融衍生工具、套期工具、被套期项目等科目。
银行会计科目按照其与会计报表的关系分类,分为表内科目和表外科目。
需要在会计报表中进行反映的会计科目称为表内科目,不需要在会计报表中反映的会计科目称为表外科目。
说着违心话想着叛心人
时间一天天的过去,为了提高备考复习的效率,下面由我为你精心准备了“初级经济师2020经济基础备考知识点:会计的基本前提”,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
初级经济师2020经济基础备考知识点:会计的基本前提
会计的基本前提
会计的基本前提又叫基本假设,是对会计核算所处时间、空间环境等所作出的合理假设,是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基础。
1.会计主体
(1)会计主体,是指会计工作为其服务的特定单位或组织。会计核算应当以企业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为对象。
(2)明确会计主体可以将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与会计主体所有者的经济活动区分开来。凡是法人单位必然是一个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人单位。
2.持续经营
(1)持续经营是指会计核算应当以企业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
(2)会计确认和计量的原则中的历史成本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就是建立在这个前提下的。
3.会计分期
会计分期这一前提规定了会计核算的时间范围,是适时总结生产经营活动或预算执行情况的前提条件之一。会计期间通常分为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
【注意】我国《会计法》规定,会计年度自公历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
4.货币计量
(1)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会计核算过程中采用货币作为计量单位,记录、反映会计主体的经营情况及其成果。
(2)在我国,企业的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
小心语Royal小言语Royal
本文“2017年初级经济师知识点:商品流通会计核算”,跟着经济师资格考试频道来了解一下吧。希望能帮到您! 商品流通会计核算 1、商品采购的确认:(与该商品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该商品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商业折扣、现金折扣、购货折让进口商品(CIF到岸价格为基础 进口环节税金包括关税和增值税,关税和消费税是价内税应计入进口商品的采购成本;进口增值税是价外税,应作为进项税额予以折扣) 2、商品销售收入的确认①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②企业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已售出的商品实施控制③与交易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④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⑤相关的已发生或将发生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商业折扣、现金折扣、销售折让商品销售成本的核算:个别计价法、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先进先出法、毛利率法、售价金额核算法。 3、商品储存会计核算 商品数量的盘存方法:定期盘存法、永续盘存法。商品清查及处理:商品盘盈、商品盘亏或毁损。商品的期末计价:商品期末计价的原则(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商品期末计价的方法(单项比较法、分类比较法、总额比较法) 4、期间费用即商品流通费用包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利润分配的顺序:提取法定公积金、提取任意公积金、向投资者分配利润或股利 计算部分: 商品单位成本=(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单位销售量=单位变动成本+单位固定成本 商品单价=进货成本(1-售价加成率) 计划期初物品库存量=编制计划一定时点的实际库存量+预计期的进货量-预计期的发货量 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投资收益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 可供分配利润=当年实现的净利润+年初未分配利润(或:年初未弥补亏损)+其他转入 期末未分配利润=可供分配的利润-提取法定盈余公积-提取任意盈余公积-向投资者分配利润。
优质经济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