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数
8
浏览数
13059
胖子都是潜力股
我建议你可以转考文理结合的专业,比如法硕,一些经济类院校的法硕就业方向可以走事务所法律顾问、董事长助理等,法硕不用考数学,但是英语一定要过线。B区的英语线不是很高,今年法硕的整体分数线都不是很高,许多学校都有调剂,你可以看一下。另外,大部分学校对本科学校都不是太在意的,因为重点院校保研的已经非常多了,考研的根本没几个
我爱的
1、更正你的一个错误认识。你本科的“工商管理”专业,不是你如果想继续深造的必须就得考“工商管理硕士”(MBA),MBA是专业硕士的一种,其目的是为了某些专业人士进行职业继续教育培训而设置的,法律硕士、教育硕士、公共事业管理硕士、农业推广硕士都属于专业硕士范畴。 咱们平常说的硕士研究生,其实正确的名称应该是“学术硕士研究生”。其目的才是为了继续深入进行科研工作而设定的。此外,研究生专业名称设置与本科专业设置大不相同。其实你就根本不用换专业。你可以报考“工商管理”一级学科下的专业,比如:会计学、企业管理、旅游管理、技术经济及管理。其中,你比较对口的是“企业管理”专业。所以,你就不存在什么换不换专业的问题。2006年高校学科评估(排名)结果一级学科代码及名称:1202 工商管理 本一级学科中,全国高校具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有30个,参加本次评估的有28个;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有28个,参加本次评估的有9个;还有7个具有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和15个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也参加了本次评估。参评单位共59个。学位授予单位代码及名称 整体水平 排名 得分 10003 清华大学 1 94 10698 西安交通大学 10002 中国人民大学 3 92 10055 南开大学 10284 南京大学 5 90 10384 厦门大学 6 89 10248 上海交通大学 7 87 10001 北京大学 8 86 10272 上海财经大学 10335 浙江大学 10558 中山大学 10246 复旦大学 12 80 10611 重庆大学 13 79 10173 东北财经大学 14 78 10532 湖南大学 10056 天津大学 16 77 10213 哈尔滨工业大学 10486 武汉大学 10487 华中科技大学 10183 吉林大学 20 76 10520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10651 西南财经大学 10004 北京交通大学 23 75 10533 中南大学 10559 暨南大学 10423 中国海洋大学 26 74 10036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7 73 10079 华北电力大学 10140 辽宁大学 10475 河南大学 10610 四川大学 10007 北京理工大学 32 72 10034 中央财经大学 10247 同济大学 10290 中国矿业大学 35 71 10385 华侨大学 10561 华南理工大学 10011 北京工商大学 38 70 10353 浙江工商大学 10251 华东理工大学 40 69 10217 哈尔滨工程大学 41 68 10027 北京师范大学 42 67 10285 苏州大学 10108 山西大学 44 66 10459 郑州大学 10593 广西大学 10702 西安工业大学 10466 河南农业大学 48 65 10488 武汉科技大学 11846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90026 军事经济学院 10052 中央民族大学 52 64 10200 东北师范大学 10701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10110 中北大学 55 63 10712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10637 重庆师范大学 57 62 10708 陕西科技大学 11318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 59 61
遥望深海少年不知深浅眺望孤岛少女良人未归
我是食品科学院大四的学生了,前一阵子我正打算跨专业报考研究生。虽然现在准备回家继续从事食品行业,但是我不怎么支持你转到我们专业。首先我觉得很多人对食品存在一定误解,读食品并不意味着就是天天和食品打交道,更多的是其他一些事情。有时候我们一连好几个月都只是在重复同一个操作,比如提取。步骤就是摆在那里,可是被选物很繁杂,只是需要一次又一次的排除,有时候我们打趣说:嘿,看谁手气更好一点,去~~ 再来:为什么高考那阵你想念食品,是高中的生物很好,化学很好,还是其他某些特长?可是我不得不说,食品很杂,有些东西很肤浅而且很错乱,甚至有时候我觉得比高中的知识来得更不严谨,更让我失望。也许仁者见仁吧,就像围城,里头的人想出来,外头的人想进去。而且食品专业如果去企业工资可能不高,如果想进事业,我现在的师兄姐告诉我没博士及其以上,很难进事业的,看着他们在那里挤挤,我只有摇头。。 你喜欢的那个学校刷人率更是高,分数到了也很容易在面试的时候被刷。你要想清楚。另,食品,我觉得还是要报一流的那些院校,其他的只是过家家,我不看好。这句话可能会被炮轰,可是我真是这么感觉。虽然我所在的大学给了我很多,也让我改变了不少,可是我更多的是感谢而不能太看好,因为前景是现实的。 哥们,你真的是喜欢食品吗?问问你自己是what吸引你,why你有资本,how你非食品不可。如果你只是淡淡的喜欢,或者你只是想换个环境,抑你觉得食品前景好,那,请你pass吧,因为这些都不是你该选择食品的理由。 个人觉得,实验能力很重要,比如,现在我要你做一杯酸奶。你要怎么做?你脑子里头闪过什么?拿起你的笔,运用你的电脑和人脑,给我个实验方案吧,如果你能做的出来,发到我邮箱吧:。再想想,哪里你能再完善,或者市面上的产品有哪些不足,而你能做得更好的,你的措施呢?另,酸奶有哪些指标,或者国家的规定,行业的标准等。再来,是里头什么成分导致了这杯酸奶的风味,而这个成分又为什么会有这个效果,这就涉及到了结构,是分子水平了。还有很多,你想到了多少。另这些方面并不需要你做出回答,而且我们常常也只能就某一个问题在某一个层面程度做出回答而已,精力脑力时间都有限。最好你是喜欢实验,并且有本事把实验做得比别人更精更准更快更省材料,最后你还要不疲倦。如果你动手能力很好的话倒真可以尝试。还有一个不错的理由:思维。我们说过文科理科等的思维。食品也有思维。你的思维是否够严谨,够发散,够(自己填空)。因为同样一个实验,有些人就瓶颈了,你能突破吗?另,以上两点都是能锻炼的,但是不知道你遇到没有。最后,你觉得和我们这些本专业的竞争,你的优势在哪里?别说你只有懵懂无知的满腔热情。也许你真的适合我们食品,但是想想,你有多少时间准备考研,毕竟这是第一道关卡,我最近的考研就败在这里,不过我祝你能成功。你说你现在对自己的现状仍然很不满意,觉得是你的根本问题没有解决,是没有找到一个自己真正适合而且适合自己的专业吗?还是其他?你自己本身可能也有原因和问题?其实你自己心里最清楚,我也不好猜测。但是我想说我们上一辈的干一行爱一行是很有道理的。最近我特别信奉这一条。世上最珍贵的不是得不到,而是珍惜现在。我相信,你静下心来可能会更爱你现在的专业,试着在这方面多下点功夫吧,我觉得兴趣也是可以培养的,试着给自己找点小成就,会有感觉的。 如果你真要冒险,那我也只有再次祝你成功,但是三思,那边刷的很厉害的,你还需要充充电。。而我要断电了,夜禁熄灯,88.
别调戏我小心我非礼你
工商管理硕士(MBA)是工商管理类硕士研究生学位,MBA是培养能够胜任工商企业和经济管理部门高层管理工作需要的务实型、复合型和应用型高层次管理人才,兼具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而其他硕士研究生只是培养科研型和教学型人才,偏向理论,不参与实践;MBA的招生对象一般为大学本科毕业、并有三年以上工作实践经验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干部和工商企业管理人员及技术人员,而其他硕士研究生可以招收应届毕业生,也可以招收在职人员;培养方MBA教育从本质上讲是一种专业实践,特别强调在掌握现代管理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商业案例分析、实战观摩、分析与决策技能训练等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使学生接受知识与技能、个性与心理、目标与愿望等方面的挑战,更具有职业竞争的实力,而其他研究生则侧重于理论学习、学术研究。MBA起初诞生于美国,经过百年的探索和努力,它培养了为数众多的优秀工商管理人才,创造了美国经济发展的神话和奇迹。MBA被誉为"天之骄子"和“管理人才”,成为企业界乃至社会敬重和羡慕的特殊人物,甚至在公众心目中被视为“商界英雄”。据统计,美国最大的500家公司的总经理、董事长等高层主管,绝大多数都是MBA。这一惊人的事实,是对MBA教育的成功业绩的最好说明。MBA意味着超群的能力、胆识、品德;代表着财富、地位、权力、荣誉;预示着希望、成功和辉煌。1966年,香港中文大学商学院开设为期两年的MBA课程,成为亚洲区第一所提供工商管理硕士(MBA)课程的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MBA)的出现,使得中国教育与世界接轨。我国有两种硕士学位,一种为学术硕士学位,一种为专业硕士学位。通常情况下所说的学术硕士学位是中国特有的学位系统,在国外并不存在学术学位一说。专业硕士学位是世界高校统一的学位,也就是说国外只有一种硕士学位,不管是搞学术研究,还是搞实践的硕士,在国外都是授予MA学位,国外不存在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之分。所以说中国两种硕士学位的存在,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引进MA,MFA,MBA等等学位制度,是为了与世界接轨。在国外攻读文学领域的硕士课程,最终都是授予MA学位;攻读艺术领域的硕士课程,都是授予MFA学位;攻读商学的硕士课程,都是授予MBA学位,这是世界高校统一的学位系统,国外不存在学术硕士学位一说的,也就是说在国内获得的工商专业的学术硕士与专业硕士到国外时,都被认证并翻译为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也就是MBA,但有些情况学术硕士学位在国外是不被承认的。整体来说,学术学位是中国国内制度体系,MBA学位是全球高校国际制度体系。
优质经济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