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数
8
浏览数
5496
劣
从司考到法考,都有深刻的历史背景。改革是响应国家的号召以及顺应时代的需求,考生特别是非法本必须抓住最后的机会。改革主要让人无法适应,分两段免去了大量的改卷之辛苦,客观题机器改,卷四可是人改。无论怎样改革,考试内容不会变,知识不会变。一年两次有利也有弊,利在于客观题成绩保留;弊在于不适应以及知识的遗忘无法趁热打铁,以前那样某卷60多分还能通过司考的情况还存在吗?前四卷客观题是达到360即可还是每卷都90目前还不确定(很可能是每卷都需要达到90)。作为考生来说,适应改革是无法选择的,但必须化被动为主动,化不利为有利。必须集中一切兵力攻克客观题,但客观题主观题之间是可以随机切换的(客观题知识可以出现在主观题中,反之亦然),好在客观题全是选择题(全面覆盖和每科均衡复习以及选择题技巧才是三大法宝),复习时完全可以按照以前的方法复习,所谓的主观题无非还是那几科分值大的六门学科,包括三实体三诉讼,公司加论述,这六科按照主观题的要求来复习客观题。总之,无论怎样改革都不必惊慌,知识不会变,只要还有机会能继续考就是万幸。重要的事情说三遍,能考能考能考!1.按照主观题的要求和深度来复习,纵向深挖;2.每科均衡复习,按广度横向铺开全面覆盖有印象能选对答案即可,不必死记硬背因为不用写出来;3.客观题攻克后,再狂背卷四(论述和要点),主观题不攻自破!总体来说,分两次是利大于弊。最后,希望所有考生特别是非法本抓住最后的机会,祝愿大家都能在2018法考元年取得开门红!
旧非
做好充分的准备即可。先制定可行的复习计划再认真执行。关于复习计划,我们有收集了复习计划模版等资源。
相关的学习资源,网盘免费分享给你,实时更新,值得收藏。
法考资源实时更新
链接:
提取码:2D72
资源包括:
2022众合法考重点法条解读;2022年瑞达法考思维导图;2022年瑞达法考应试指南;案例分析指导用书;历年法考真题详解;新大纲专题;电子书;2022文都法考;2022法大法考;2022粉笔法考;2022独角兽法考;;各种真题大纲考点等,知名机构的视频资源合集!
后面会不断汇聚更多优质资源,供大家交流分享学习,准备报考以及即将开考的同学们赶紧收藏哦,有时间慢慢学习~
我很拽
首先这并不是一篇考证的“安利”文,我只是想通过考证这件事,聊聊如何通过有效的时间管理,来在工作之余,做些自己想做的事情。有的时候我觉得所谓人生自由,也不一定非得是“诗和远方”,而是你有多少时间,多大能力做成了多少自己想做的事。至于说要不要考证,或者考证有没有用。这个,有些事情,其实只有做到了,才会知道有没有用。 下面,言归正传。本人在一家银行的省分行做财务,工作按部就班,薪资待遇在我生活的二线城市也还算可以。但是在银行这样的体制内工作,总有一种本领恐慌的焦虑,所以从2015年开始,我便陆续准备了注会和法考(我2017年过的时候叫司法考试,2018年变更为法考,但是基本的考试内容还是大同小异)。2017年通过法考,2018年通过注会专业阶段,今年刚刚考完注会综合。 这么回首看来,我也并不是那些“零基础”一次过法考,一年过注会六科的大牛。只是这几年一边工作,一边把零散的时间利用起来,做了这样两件事情而已。 另外,对注会来讲,我本科学的是会计,算是有基础。而司考则是从零开始,所以16、17考了两次才通过。下面我把自己备考的时间表大致列出来: 2015年,通过注会会计 2016年,开始法考和注会两头备战,注会过了审计和经济法,司考没有通过 2017年,通过了法考和注会的税法 2018年,通过注会财管和公司战略管理,至此通过专业六科 2019年,参加注会综合(成绩还未出) 由于我是在职考证,战线自然是拉的长了些。尤其是16、17两年一边备战法考,9月下旬法考结束后,又要开始备战注会,期间又叠加了工作上银行三季末收息结账一系列的事情,生活上又经历了结婚生子,所以每次考试都非常煎熬。不过,虽然过程异常艰苦,但还是坚持下来。 下面是干货部分,谈谈我是怎么做到的,以及过程中的一点心得体会: 首先,是时间安排。 本职工作还是要放在第一位的,毕竟并不会有公司宽容到让你放下工作,去考证,更没有同事愿意帮你多承担工作,好让你节约出更多的时间来看书。 所以,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有序的梳理一下自己的工作,如果你的工作不是996的程度,其实通过合理的安排,以及高效的工作,每天还是可以节约出一些时间的。 一方面,看那些工作是可以集中一下处理,把握一下工作节奏;另一方面,依照工作的忙闲,调整学习进度。其实很多时候,尤其是日常工作,如果可以把握问题的关键点,真正有实效的实际工作占用的时间并不多。很多时间都花在无效的沟通、联系上以及自己碰到新问题的束手无策上。另外,如果诸如excel这样的办公软件用的非常好的话,也是可以节约很多时间的。 好比,我所从事的银行财务,除了月初发工资,以及季末结账,报税,收息以外,基本忙成狗几乎不会有时间空余以外,平时的一些琐碎的日常工作,是可以整合一下,通过提高工作效率,结余出一些时间的。 第二件要做的事,最关键,就是有效利用工作之余的时间。注会和法考可都是号称最难过的考试,确实不是翻一翻就能通过的。基本的复习时间还是要保证,尤其法考,东西太多,而且要一次通过。八大法部合起来的资料上千页,背记的东西又多。 学习,最宝贵的就是,工作之余的时间。因为即使你的工作很闲,可以空出很多时间,但在办公室里,一方面环境嘈杂,另一方面还要顾虑领导、同事对你考证的态度,根本不可能畅快的学习。所以,真正意义上,学习的时间还是工作之余。 其次,利用网课 当我们安排好时间以后,就要充分有效的利用时间,工作上如果可以节约出时间,如果单纯用来看书和学习,其实效率是比较低的,而且很容易被打断。 一个人进入学习状态是需要时间的,尤其是高效的学习,有的时候,虽然看了一个小时的书,其实真正有效的学习只有二三十分钟,如果在工作环境中,可能有效时间十几分钟都不到。 所以,听网课,是利用工作空余时间很有效的方式。同时也可以做的比较隐蔽,不会被领导或者同事轻易发现。现在法考网上资源非常多,喜马拉雅上就有很多学习音频,尤其对于《刑法》和《民法》这些一般每年变化不太大的法部,用上一年的音频也是可以的。至于注会,也同样有很多资源。 但对于在职党,不论是法考还是注会,从头到尾学,都要占用大量的时间,根本不太可能,即使是网课,如果基础班、强化班等等一路听下来,也不现实。 所以运用网课也需要一些技巧,一定要和自己的学习进度搭配起来。也就是说,听网课,是不能代替学习的,还是要以学习为主。我的做法一般是,先看书学习,然后再针对自己学的内容,找相应的网课来听。一方面,强化印象,另一方面把不太明白的知识点弄懂。也就是说,网课不能从头听到尾,这样太耗时间。应该挑着,有所针对,捡针对自己的学习状况重点难得的听。 另外,现在网上讲法考和注会的机构和老师有很多,资源也有很多。但最好能跟着一个老师学,不要这个老师听两天,又去听别的老师的课。所以,找到适合自己学习节奏和学习能力的老师也很重要,有的老师讲课水话比较多,爱开玩笑什么的,如果本身时间就很紧,跟这样的老师,其实有时蛮浪费时间的;但是如果,你的学习时间相对充裕,听这样老师的课比较轻松有趣,也会让你容易坚持下去。总的来讲,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学习状态来听适合自己的老师的课。 再者,自制力和专注力 自制力和专注力,对于在职学习来说,可能是最重要的要求和素质了。如果一边手机刷着抖音,或者一边看着剧,一边学习,听网课。那基本不如放下书,专心的看剧、刷手机,毕竟生活本来艰辛,何必再用学习来折磨自己。 一旦要决定考证,不管是考什么证,就应该在最初定下一条底线,如果要通过一门考试,需要比如100小时,那这100个小时,就绝对只能学习,不能再去煲剧,或者做其他的。虽然说劳逸结合,但是对于在职党,每天工作忙成狗,好不容易挤出一点时间,再“逸”一下,时间就“逸”没了。 所以,一定要有自制的觉悟。之前一个大学同学,一直在基层做财务,从本科毕业,快做了十年了。按理说经验已经积累到一定程度了,但职业上却很难再上一个台阶。我几年前就建议他至少要把中级财务过了,其实对于他这样的从业人员,认真学习一段,过个中级是不难的。但他每年都报,每年都打个酱油,求个心理安慰。至于一些在政法系统工作,又多年拿不到证的从业人员,处境就更尴尬了。 另外,就是专注力,高效的学习其实就是指的专注力。现在我们不比学生,工作、家庭一大堆事。虽然说有时难得抽出时间来,看看书,学习一下。其实脑子里,心里里还是停留在工作、生活的事情中。一般以我的观察,大部分的人可能需要20-30分钟,才能真正进入状态。这样可能刚入状态,就又有事情来了。里里外外,其实看着学了挺久,其实没有太多的实效。 就我而言,提高专注力的主要方式是静心。心静下来,人的整个状态其实完全不一样的。心静的程度和可以达到的专注力的程度是成正比的,记忆力、理解力也都会有所提。如何静心,我的体会:一个是环境,人其实是最易受外界环境影响的,所以我一般会把学习时间放在深夜或者凌晨,这样比较容易进入状态;另外,深呼吸、静坐之类的方法也可以调理。 关于静心,这一点,说的再多,可能有点偏题了。但是,个人觉得还是比较重要,但也容易被人忽略。很多时候,大家愿意多刷几遍题,而往往容易忽视专注的刷一遍的效果。因为,对于在职,时间是最宝贵的。毕竟我们没法每天都花大量的时间在学习上,然后把生活,工作放一边。 最后,前面说的这些比较泛泛,并没有实际的经验贴,因为法考和注会都是有一定通过难度的, 后面打算写专门的东西来聊具体细致的方法。说了这么多,其实想表达的,虽然我们在工作、家庭上都要投入大量的时间,但是合理的安排自己,再加上一定的方式方法,我们也可以空余一些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比如未来,我打算学习写作,可能就会每天有一个计划,慢慢做起来。
旧爱痴情
看你是先法考还是先考研了,制定规划前要先做法考、考研普及了解,然后考研还要确定目标院校等,然后才能具体的设定规划,我同学给我推荐过一个专门做法考、考研辅导的机构,叫来胜教育,就在人大东门,我年前有听她们的一个法考、考研复习规划,感觉方法挺好的,本来年后准备报他家辅导班呢,但现在因为疫情在家,还没有特别下定决心,不过那个规划课程你可以听一下,免费的,估计现在应该可以在线听的
格外敏感
很多考研同学都表示自己这一年以考研为主要目标,并没有法考的打算,但我的建议是即便是不参加法考,在复习的时候最好也要把法考或者是以前司考的课程拿来听一遍。从我个人的备考经历以及我身边其他同学的考试经验或教训来看,法考的知识体系对于你们准备考研也是大有裨益的。对于打算同时参加两门考试的同学来说,两门考试的内容大多是相通的,所以大家也不必担心时间上会不会存在严重的冲突而影响复习质量。一般来说,3到6月份这四个月的时间是用来巩固基础的,这个时候考研复习应当将各科教材看过两遍以上,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尝试开始背诵理论法的内容。同时这段时间在复习考研内容的同时应当与法考的讲义和课程结合起来。大家也不用担心但是这段时间不看考研教材会不会耽误了复习考研的时间,事实上复习法考的过程也就是复习考研的过程,尤其是对于那些法考和考研都要涵盖的科目就更有必要熟练掌握法考中的相关知识点。
1、英语。英语复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至少从3到4月份就应当开始了,英语的复习资料我推荐来胜发的英语真题资料,资料做的不错,尤其是真题讲解的很清楚。而且这是一个系列,有真题、模拟题、专项突破、阅读等,风格是承接的,也比较容易接受。复习资料这一系列就足够了,大家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自己选择具体需要做什么,我当时买的是真题、一套模拟题、排序和完形填空的专线突破。就整个英语复习而言,阅读理解和新题型是最关键的部分,其实各种题型说到底都是考察的阅读能力。所以对阅读的练习要一直保持,建议是每天都要做一到两篇,尽量坚持下去。
2、政治科目是性价比最高的科目,短时间的投入即可取得很大的回报。 因为时间短暂,我没有去细读通读教材,而是跟着来胜的政治课把教材过了一遍,效果很不错,这样速度比自己看书要快得多,老师都是北大和南开的政治学大咖,讲解风趣、深入浅出。 然后就开始刷题了,这个时候错误率会比较高,因为知识点虽然过了一遍但是很多并没有理解和记忆,这是很正常的现象。 刷题的作用是查漏补缺巩固记忆,这时要圈出错题和自己没有记忆的知识点,刷完以后反复背诵。考研政治就是一门记忆的学科。然后针对错误率高的章节再配合习题集进行强化。对于选择题知识点,只要了解会运用就行了。 主观题知识点要求背诵,平时复习时,我会背诵错题和翻阅来胜的考点精讲讲义,一次几十页,不断重复。最后的一个月,背诵押题卷的大题和高频主观题考点。
三、复习节奏怎么调整?
正如我们之前所说,上半年各科的复习都很难显现出成果,而这又是一个打基础的阶段,所以复习进度可能会非常缓慢,复习效率也会显得很地下。但大家一定要认识到这是正常的现象,也是复习中的必经阶段。所以不要在这个阶段对自己的复习成果有过高的奢求,而是尽可能地复习得细致到位。
暑假的时间也不能荒废,这也是我建议同学最好利用暑假集中地准备法考的原因之一。因为正如很多考研机构都会跟大家强调的一样,暑假的时间如果没有约束的话大家的复习可能都比较懒散,这段时间如果用来集中准备法考,相比于只准备考研专业课,对知识点的掌握效率是要高得多的。所以大家在这个时候用法考来督促自己复习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而不打算参加法考的同学,从这个时候起也应当开始背诵专业课的知识点了,从而为后来的复习减轻压力。
进入9月份开学以后,同学们也没有必要一开始就把复习效率提的很高,搞得非常紧张,这并不利于你在考前最关键的时候发力,通常来胜的工作人员也会经常督促我们把握复习的进度。从11月份到12月份这个时间,大家就根据自己的复习进度安排,循序渐进地增加每天的复习时间。下半年是能够显示出来复习的成果的,所以这个时候大家就要通过按照年份做历年的真题来不断检验自己的复习成效,专业课还是政治英语都是如此。然后根据做题的效果来判断自己是否还需要调整各科的时间安排。
大家在应对考试的时候,不论是法考还是考研,都不要有畏难心理。很多考试失利的同学都是还没有考试,心态就先崩了;所以就需要大家一直保持一种平稳的心态直到考试前的最后几天。首先大家要不要陷入各种跟考试有关的信息所营造出来的紧张氛围当中。
思慕你
第一轮:综合打基础阶段:开始复习到7月份!之所以无数次强调,认真准备法考的同学,可以大大提高考上人大的概率!就是因为法学的知识都是相通的,也是因为合并同类项的合力,两者在复习的时候,不是冲突的,而是相互促进的!所以,想同时通过法考和考研的话,必须要重视综合打基础这个阶段。很多考生只想着两者同时考,但是前期复习根本没协调起来,很容易导致两者都竹篮打水一场空!所以,在这个阶段,不仅要复习法考的内容,也要复习考研的内容。所谓的协调,并不是有一种特别的办法或者特别的材料让其可以通过一遍复习,就彻底掌握了法考和考研的基础,这种办法和材料是不存在的。而只是你在这个阶段中,注意全身心的投入到知识的消化中,并且通过考研的素材去汲取知识,同时也通过法考的素材去汲取知识,当你走过了这个过程之后,对于考点的理解就容易加深了,更容易掌握的更牢固!为后期的法考冲刺和考研冲刺提供能量!这就是所谓的协调复习!也就是说,这个阶段,务必要两者都要打基础!一些考生之所以两这个都没用过,除了冲刺期间没做好之外,更关键的是没有在这个阶段进行同时复习!而只是复习了其中之一,或者懒散的压根就没有去复习!此阶段的复习资料为:1、法理学教材 (重点看)2、2019年考试通宝典—人大法学考研真题库(1991—2017)3、2019年考试通宝典—法理学重点考点讲义(重点看)4、2019年考试通宝典—法理学基础导学讲义5、法理学人大课堂录音(重点听)6、法理学的法考录音(重点听)7、法理学的法考专题讲义(系统梳理知识的那种教材或者讲义)具体参考哪位名师的,大家跟随经验即可!6和7的这两份素材最好是配套的!
优质经济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