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师中级财务管理笔记

45号暖阳
  • 回答数

    3

  • 浏览数

    7616

首页> 经济师> 经济师中级财务管理笔记

3个回答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插到深处自然疼

已采纳

中级会计《财务管理》考点提炼:年金净流量与现值指数

一、年金净流量

(一)计算公式

年金净流量=现金净流量总现(终)值年金现(终)值系数

(二)判定标准

(1)年金净流量指标的结果大于零,说明每年平均的现金流入能抵补现金流出,投资项目的净现值(或净终值)大于零,方案可行。

(2)在寿命期不同的投资方案比较时,年金净流量越大,方案越好。

二、现值指数

(一)计算公式

现值指数=未来现金净流量现值原始投资额现值

(二)判定标准

(1)若现值指数大于等于1(即净现值大于等于0),方案可行;若现值指数小于1(即净现值小于0),方案不可行。

(2)现值指数越大,方案越好。

总结:

143评论

奢侈品堆出的我

中级会计职称《财务管理》公式繁多,下面我为你总结了中级会计职称《财务管理》里的公式,欢迎查看。

1、单期资产的收益率=利息(股息)收益率+资本利得收益率

2、方差=∑(随机结果-期望值)2×概率(P26)

3、标准方差=方差的开平方(期望值相同,越大风险大)

4、标准离差率=标准离差期望值(期望值不同,越大风险大)

5、协方差=相关系数×两个方案投资收益率的标准差

6、β=某项资产收益率与市场组合收益率的相关系数×该项资产收益率标准差÷市场组合收益率标准差(P34)

7、必要收益率=无风险收益率+风险收益率

8、风险收益率=风险价值系数(b)×标准离差率(V)

9、必要收益率=无风险收益率+b×V

=无风险收益率+β×(组合收益率-无风险收益率)

其中:(组合收益率-无风险收益率)=市场风险溢酬,即斜率

P-现值、F-终值、A-年金

10、单利现值P=F(1+n×i)‖单利终值F=P×(1+n×i)‖二者互为倒数

11、复利现值P=F(1+i)n =F(PF,i,n)――求什么就把什么写在前面

12、复利终值F=P(1+i)n =P(FP,i,n)

13、年金终值F=A(FA,i,n)――偿债基金的倒数

偿债基金A= F(AF,i,n)

14、年金现值P=A(PA,i,n)――资本回收额的倒数

资本回收额A= P(AP,i,n)

15、即付年金终值F=A〔(FA,i,n+1)-1〕――年金终值期数+1系数-1

16、即付年金现值P=A〔(PA,i,n-1)+1〕――年金现值期数-1系数+

17、递延年金终值F= A(FA,i,n)――n表示A的个数

18、递延年金现值P=A(PA,i,n)×(PF,i,m)先后面的年金现再前面的复利现

19、永续年金P=Ai

20、内插法瑁老师口诀:反向变动的情况比较多

同向变动:i=最小比+(中-小)(大-小)(最大比-最小比)

反向变动:i=最小比+(大-中)(大-小)(最大比-最小比)

21、实际利率=(1+名义次数)次数-1

股票计算:

22、本期收益率=年现金股利本期股票价格

23、不超过一年持有期收益率=(买卖价差+持有期分得现金股利)买入价

持有期年均收益率=持有期收益率持有年限

24、超过一年=各年复利现值相加(运用内插法)

25、固定模型股票价值=股息报酬率――永续年金

26、股利固定增长价值=第一年股利(报酬率-增长率)

债券计算:

27、债券估价=每年利息的年金现值+面值的复利现值

28、到期一次还本=面值单利本利和的复利现值

29、零利率=面值的复利现值

30、本期收益率=年利息买入价

31、不超过持有期收益率=(持有期间利息收入+买卖价差)买入价

持有期年均收益率=持有期收益率持有年限(按360天年)

32、超过一年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到期额或卖出价买入价)(开持有期次方)

33、超过一年每年末付息=持有期年利息的年金现值+面值的复利现值

与债券估价公式一样,这里求的是i,用内插法

34、固定资产原值=固定资产投资+资本化利息

35、建设投资=固定资产投资+无形资产投资+其他

36、原始投资=建设投资+流动资产投资

37、项目总投资=原始投资+资本化利息

项目总投资=固定资产投资+无形资产投资+其他+流动资产投资+资本化利息

38、本年流动资金需用数=该年流动资产需用数-该年流动负债需用数

39、流动资金投资额=本年流动资金需用数-截至上年的流动资金投资额=本年流动资金需用数-上年流动

资金需用数

40、经营成本=外购原材料+工资福利+修理费+其他费用=不包括财务费用的总成本费用-折旧-无形和开办摊销

单纯固定资产投资计算:

41、运营期税前净现金流量=新增的息税前利润+新增的折旧+回收残值

58、基金单位净值=基金净资产价值总额基金单位总份数

59、基金认购价(卖出价)=基金单位净值+首次认购费

60、基金赎回价(买入价)=基金单位净值+基金赎回费

61、基金收益率=(年末持有份数×年末净值-年初持有分数×年初净值)(年初持有分数×年初净值)――(年末-年初)年初

62、认股权证价值=(股票市价-认购价格)×每份认股权证可认购股数

63、附权认股权价值=(附权股票市价-新股认购价)(1+每份认股权证可认购股数)

64、除权认股权价值=(除权股票市价-新股认购价)每份认股权证可认购股数

65、转换比率=债券面值转换价格=股票数可转换债券数

66、转换价格=债券面值转换比率

现金管理:

67、机会成本=现金持有量×有价证券利率(或报酬率)

68、最佳现金持有量Q=√2×需要量×固定转换成本利率(开平方)

69、最低现金管理相关成本TC=√2×需要量×固定转换成本×利率(开平方),持有利率在下,相关利率在上

70、转换成本=需要量Q×每次转换成本

71、持有机会成本=Q2×利率

72、有价证券交易次数=需要量Q

73、有价证券交易间隔期=360次数

74、分散收帐收益净额=(分散前应收投资-分散后应收投资)×综合资金成本率-增加费用――小于0不宜采用

应收账款管理:

75、应收账款平均余额=年赊销额360×平均收帐天数

76、维持赊销所需资金=应收平均余额×变动成本销售收入

77、应收机会成本=维持赊销所需资金×资金成本率

存货管理:

78、经济进货批量Q=√2×年度进货量×进货费用单位储存成本(开平方)

79、经济进货相关总成本T=√2×年度进货量×进货费用×单位储存成本(开平方)

80、平均占用资金W=进货单价×Q2

81、最佳进货批次N=进货量Q

82、存货相关总成本=进货费用+储存成本

83、试行数量折扣时,存货相关总成本=进货成本+进货费用+储存成本

84、允许缺货的经济进货批量

=√2×(存货需要量×进货费用储存成本)×〔(储存+缺货)缺货成本〕(开平方)

85、平均缺货量=允许缺货进货批量×〔(储存(储存+缺货)

允许缺货:经济量Q×缺货在下;平均量储存在上

86、再订货点=每天消耗原始材料数量(原始材料使用率)×在途时间

87、订货提前期=预期交货期内原材料使用量原材料使用率)

88、保险储备量=12×(最大耗用×最长提前期-正常量×正常提前期)

89、保险储备下的再订货点=再订货点+保险储备量

90、对外筹资需要量=〔(随收入变动的资产-随收入变动的负债)本期收入〕×收入增加值-自留资金

91、资金习性函数y=a+bx

92、高低点法:

b=(最高收入对应资金占用-最低收入对应资金占用)(最高收入-最低收入) 93、回归直线法:结合P179页例题中的表格和数字来记忆

a=(∑x2∑y-∑x∑xy)[n∑x2-(∑x)2]

b=(n∑xy-∑x2∑y)[n∑x2-(∑x)2]――注意,a、b的分子一样

=(∑y-na)∑x

普通股筹资:

94、规定股利筹资成本=每年股利筹资金额(1-筹资费率)

95、固定增长率筹资成本=〔第一年股利筹资金额(1-筹资费率)〕+增长率

96、资本资产定价模型K=无风险收益率+β(组合收益率+无风险收益率)

97、无风险+风险溢价法K=无风险收益率+风险溢价

留存收益筹资:无筹资费率

98、股利固定筹资成本=每年股利筹资金额

99、固定增长率筹资成本=(第一年股利筹资金额)+增长率

负债筹资:有低税效应

100、长期借款筹资成本=年利息(1-所得税率)筹资总额(1-筹资费率)

101、融资租赁:后付租金用年资本回收额公式,先付租金用即付年金现值公式

116、成本的弹性预算=固定成本预算+Σ(单位变动成本预算×预计业务量)

日常业务预算之一销售预算的编制公式:

117、预计销售收入=预计单价×预计销售量

118、预计销项税额=预计销售总额×增值税税率

119、含税销售收入=117预计销售收入+118预计销项税额

120、第一期经营现金收入=该期含税销售收入×比率+该期回收以前的应收账款

121、某期经营现金收入=该期含税销售收入×收现率+前期剩余应收

121、预算期末应收账款余额=期初应收余额+含税销售收入合计-经营期现金收入合计

日常业务预算之二生产预算的编制公式:

122、预计生产量=预计销售量+预计期末存货-预计期初存货

日常业务预算之三直接材料预算的编制公式:

123、某产品耗用某直接材料需用量=某产品耗用该材料的消耗定额(已知)×预计产量

124、某材料直接采购量=123预计需用量+期末库存-期初库存

125、某材料采购成本=该材料单价×124预计采购量

126、预计采购金额=125采购成本+进项税额

127、采购现金支出=某期预计采购金额×付现率+前期剩余应付

128、预算期末应付账款余额=期初应付余额+预计采购金额合计-预计采购支出合计

日常业务预算之四应交税金及附加预算的编制公式:

129、应交税金及附加=130营业税金及附加+增值税

130、营业税金及附加=营业税+消费税+资源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

注:城建税+教育费附加=(营业税+消费税+增值税)×税率

日常业务预算之五直接人工预算的编制公式:

131、某产品直接人工工时=单位产品工时定额(已知)×产量

132、某产品耗用直接工资=单位工时工资率(已知)×131该产品直接人工工时总数

133、某产品其他直接费用=132某产品耗用直接工资×计提标准(已知)

134、某产品直接人工成本=132某产品耗用直接工资+133某产品其他直接费用

135、直接人工成本现金支出=直接工资总额+其他直接费用总额

日常业务预算之六制造费用预算的编制公式:

136、变动性制造费用预算分配率=制造费用预算总额(已知) Σ直接人工工时总数

137、变动性制造费用现金支出=变动性制造费用预算分配率×131直接人工工时

138、固定性制造费用现金支出=固定性制造费用-年折旧费

139、制造费用现金支出=137变动性制造费用+138固定性制造费用

日常业务预算之七产品成本预算的编制公式:

140、单位生产成本=141单位直接材料成本+142单位直接人工成本+143单位变动性制造费用

141、单位耗用直接材料成本=平均采购单价×平均单位耗用材料数量

142、单位产品直接人工成本=平均单位工时直接人工成本×平均产品工时定额

143、单位变动性制造费用制造费用=136变动性制造费用预算分配率×平均产品工时定额

144、直接材料成本=全部直接材料成本+耗用直接人工成本+耗用变动性制造费用

145、耗用某直接材料成本=141单位耗用直接材料成本×产量

146、产品生产成本=本期发生生产成本+在产品期初余额-在产品期末余额

147、产品销售成本=146产品生产成本+产成品期初余额-产成品期末余额

日常业务预算之九销售费用预算的编制公式:

148、变动性销售费用现金支出=单位变动性销售费用分配额×预计销售量

日常业务预算之十管理费用预算的编制公式:

149、管理费用现金支出=管理费用-年折旧-年摊销

现金预算公式:

150、可运用现金=期初现金余额+121经营现金收入

151、经营现金支出=144直接材料+135直接人工+139制造费用+148销售费用+149管理费用+129税金及附加+预交所得税+预分股利

152、现金支出合计=151经营现金支出+资本性现金支出

26评论

昨夜梦难留今夜难有梦

第九章 长期负债  第一节 长期负债概述   长期负债是指偿还期限在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上的债务。企业生产经营所需的能够长期占用的资金,主要有两项来源:一是投资者投入的资本;二是举借长期债务。对于一个股份公司来讲,举借长期债务与增发股票筹资相比,有以下优点:   (1)举债不会影响公司的股权结构,可以避免股权分散;   (2)举债的成本通常较低,而且债务利息还可以在税前列支,能起到“税收挡板”的作用;   (3)如果公司经营业绩较好,举债还可以使公司的股东获得财务杠杆收益。   但是举债也有一些缺点:   (1)长期债务的利息支出是企业的一项固定支出,这会加大公司的负担,尤其在公司经营业绩不佳时,显得更为突出;   (2)长期债务合同中一般都会有许多限制企业的保护性条款,如重大经营决策及财务事项的变更须经债权人允许等,这些保护性条款会影响企业财务运作的灵活性。   第二节 应付公司债券的核算   债券是公司依照法定程序对外发行,约定在一定期间内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它是公司筹集长期使用资金而发行一种书面凭证,其实质是一种长期应付票据。   一、 债券的发行价格   债券的发行价格是债券发行时使用的价格,亦即投资者购买债券时所支付的价格。公司债券发行的价格通常有三种:平价、溢价、折价。当票面利率高于市场利率时,以溢价发行债券;当票面利率低于市场利率时,以折价发行债券;当票面利率于市场利率一致时,则以平价发行债券。   债券发行价格=票面金额÷(1 市场利率)n           Σ[(票面金额×票面利率)÷(1 市场利率)t]   式中:n--债券期限;   t--付息期数。   例如,某公司拟发行10年期债券,债券面值为1000元,票面利率为为10%,每年付息一次,假如目前市场利率为8%,其发行价格应当是多少?   由于债券的票面利率高于市场利率,可以判断,其发行价格应当高于债券面值。其发行价格的计算如下:   债券发行价格=100×(PA,8%,10) 1000×(PS,8%,10)         =100× 1000×         =元   二、 应付债券核算使用的主要科目   企业发行的长期债券,应设置“应付债券”科目,本科目核算公司为筹集长期资金而实际发行的债券及应付的利息。该科目贷方登记应付债券的本金及利息,借方登记归还债券的本息,期末贷方余额表示尚未归还的债券本息。该科目设置“债券面值”、“债券溢价”、“债券折价”、“应计利息”四个明细科目,在此基础上按债券种类进行明细分类核算。另外 ,企业还须设置备查簿,登记债券的票面金额、票面利率、发行总额、发行日期、还款期限与方式、编号等项目。  三、 应付债券核算的主要账务处理   公司发行债券时,按实际收到的款项,借记“银行存款”、“现金”等科目,按债券票面价值,贷记“应付债券--债券面值”科目;溢价或折价发行的债券,还应按发行价格与票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贷记或借记“应付债券--债券溢价”或“应付债券--债券折价”科目。支付的债券代理发行手续费及印刷费等发行费用,借记“在建工程”、“财务费用”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公司债券应按期计提利息。溢价或折价发行债券,其实际收到的金额与债券票面金额的差额,应在债券存续期间分期摊销。摊销方法可以采用实际利率法,也可以采用直线法。  分期计提利息及摊销溢价、折价时,应区别情况处理:①面值发行债券应计提的利息,借记“在建工程”、“财务费用”科目,贷记“应付债券--应计利息”科目。②溢价发行债券,按应摊销的溢价金额,借记“应付债券--债券溢价”科目,按应计利息与溢价摊销的差额,借记“在建工程”、“财务费用”等科目,按应计利息,贷记“应付债券--应计利息”科目。③折价发行债券,按应摊销的折价金额和应计利息之和,借记“在建工程”、“财务费用”等科目,按应摊销的折价金额,贷记“应付债券--债券折价”科目,按应计利息,贷记“应付债券--应计利息”科目。   债券到期,支付债券本息时,借记“应付债券--债券面值”和“应付债券--应计利息”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例1]某企业1991年1月1日溢价发行5年期债券一批(到期一次还本付息),面值为500万元,票面利率为年率10%。企业按510万元的价格出售(不考虑债务发行费用)。根据上述经济业务,企业应作如下会计分录:   溢价发行,收到价款时,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银行存款         5100000     贷:应付债券--债券面值     5000000     应付债券--债券溢价         100000   每年计提债券利息并摊销溢价时,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每年应计债券利息=500万元×10%=50万元   每年应摊销溢价金额=10万元÷5=2万元   每年的利息费用为50万元-2万元=48万元   借:财务费用          480000     应付债券--债券溢价       20000     贷:应付债券--应计利息        500000   偿还本息时,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应付债券--债券面值        5000000     应付债券--应计利息        2500000(500000×5)     贷:银行存款          7500000   从这道例题中,可以看到,该企业虽然票面利率为10%,其应计利息未50万元,但是实际上,企业的实际利息费用并不是250万元,而是240万元(48×5),企业溢价发行所得的10万元,实际上是企业以后多付利息而事先行到的补偿。同样道理,债券折价则是企业以后少付利息而预先给投资者的补偿。 第三节 其它长期负债的核算   一、 长期借款的核算   长期借款是指企业为了生产经营的需要,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借入的期限在一年或一个营业周期以上的各种借款。企业的长期借款主要是用来进行固定资产购建、技术改造等大额长期投资。   1、长期借款核算使用的主要科目   为了总括地反映和监督长期借款的借入、应计利息和归还本息的情况,企业应设置“长期借款”科目。该科目的贷方登记借款本息的增加额,借方登记借款本息的减少额,贷方余额表示尚未偿还的长期借款本息。该科目应按贷款单位设置明细账,并按贷款种类进行明细分类核算。   长期借款的本金、利息以及外币折算差额,均应通过“长期借款”科目核算。这与“短期借款”科目只核算本金,不核算利息有所不同。   2、长期借款核算的主要账务处理   借入长期借款时,借记“银行存款”、“在建工程”、“固定资产”等科目,贷记“长期借款”科目;归还时,借记“长期借款”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长期借款发生的利息支出、汇兑损失等借款费用,属于筹建期间的,计入开办费,借记“递延资产--开办费”或“开办费”科目,贷记“长期借款”科目;属于生产经营期间的,计入财务费用,借记“财务费用”科目,贷记“长期借款”科目;属于与购建固定资产有关的,在固定资产尚未交付使用之前发生的,计入有关固定资产的购建成本,借记“在建工程”科目,贷记“长期借款”科目。如发生汇兑收益,作相反会计分录。   [例3] 1997年3月某企业为修建厂房向银行借款300万元,期限3年,利率10%,该项工程建设时间2年。借款到期时,企业以银行存款一次还本付息。账务处理如下:   1997年3月取得借款时,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银行存款 3000000      贷:长期借款 3000000   1997年末,计算应付利息,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在建工程 250000      贷:长期借款 250000   (利息=3000000×10%×1012=250000)   1998年末,计算应付利息,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在建工程 300000      贷:长期借款 300000   (利息=3000000×10%×=300000)1999年,计算应付利息,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在建工程 50000      财务费用 250000      贷:长期借款 300000   2000年3月1日,偿还长期借款本息时,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长期借款 3850000      财务费用 50000      贷:银行存款 3900000   二、 长期应付款核算   企业发生的除了长期借款和应付债券以外的长期负债,应通过长期应付款核算。长期应付款核算的内容包括补偿贸易方式引进国外设备价款、应付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租赁费等。   1、 长期应付款核算使用的主要科目   为了总括地反映和监督长期应付款的发生和归还情况,企业应设置“长期应付款”科目。该科目的贷方登记发生的长期应付款,借方登记归还的长期应付款,贷方余额表示企业尚未支付的各种长期应付款。该科目按长期应付款的种类设置“补偿贸易引进设备应付款”、“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应付款”等明细科目,进行明细分类核算。  2、 长期应付款核算的主要账务处理   公司按照补偿贸易方式引进设备时,按设备、工具、零配件等价款的外币金额和规定折算率折算为人民币记账,借记“在建工程”、“原材料”等科目,贷记“长期应付款--补偿贸易引进设备应付款”科目。引进设备时,企业支付的国外运费和保险费,按规定的折算率折算为人民币,借记“在建工程”、“原材料”等科目,贷记“长期应付款--补偿贸易引进设备应付款”等科目。企业用人民币借款或存款支付的进口关税、国内运杂费和安装费,也是设备价款的一部分, 借记“在建工程”、“原材料”等科目,贷记“长期借款”、“银行存款”等科目。引进的设备经过安装、验收,投入生产时,应按其全部价值(包括设备价款、国外运保费、进口关税、国内运杂费和安装费等项目),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在建工程”科目。归还引进设备款时,借记“长期应付款--补偿贸易引进设备应付款”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应收账款”等科目。   融资租入固定资产,按应支付的融资租赁费,借记“在建工程”科目,贷记“长期应付款--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应付款”科目;发生的安装调试等费用,借记“在建工程”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工程完工交付使用时,按其实际发生的支出,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在建工程”科目;支付融资租赁费时,借记“长期应付款--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应付款”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引进的设备,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不需要安装即可交付使用的,可不通过“在建工程”科目核算,发生的费用作为固定资产原价,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长期应付款--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应付款”科目和其他有关科目。   长期应付款的利息支出、汇兑损失等费用,属于筹建期间,计入开办费,借记“开办费”科目,贷记“长期应付款--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应付款”科目;属于生产经营期间的,计入当期损益,借记“财务费用”科目,贷记“长期应付款--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应付款”科目;属于与购建固定资产有关的,在固定资产尚未交付使用之前发生的,计入有关固定资产的购建成本,借记“在建工程”科目,贷记“长期应付款--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应付款”科目。如发生汇兑收益,做相反会计分录。   [例1] 某企业从国外引进设备的价款折算人民币500万元。企业用该设备生产的产品归还设备价款,第一批产品售价为40万元,销售成本为30万元。账务处理如下:   引进设备时,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固定资产 5000000      贷:长期应付款--补偿贸易引进设备应付款 5000000   产品销售及结转成本(不考虑交流转税),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应收账款 400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400000    借:产品销售成本 300000      贷:产成品 300000   第一批产品的价款用来偿还设备价款时,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长期应付款--补偿贸易引进设备应付款 400000      贷:应收账款 400000  第四节 债务重组   一、债务重组的概念   债务重组,指在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的情况下,债权人按照其与债务人达成的协议或法院的裁定作出让步的事项。债务重组涉及债权人与债务人,于债权人而言,即为“债权重组”, 但为便于表述,一般将“债权重组”和“债务重组”统称为“债务重组”。在理解债务重组概念时,需要注意以下两点:   1、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是指债务人出现资金周转困难或经营陷入困境,没有能力按原定条件偿还债务。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是债务重组的前提条件。  2、让步是指债权人同意发生财务困难的债务人现在或将来以低于重组债务账面价值的金额偿还债务。债权人作出让步原因主要在于:第一,限度地回收债权;第二,为缓解债务人暂时的财务困难,避免由于采取立即求偿的措施,致使债权上的损失更大。这种让步是根据双方自愿达成的协议或法院裁定作出的。让步的结果是:债权人发生债务重组损失,债务人获得债务重组收益。让步是债务重组的重要特征。  二、债务重组的方式   债务重组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以资产清偿债务,即债务人转让其资产给债权人以清偿债务。(2)债务转为资本。债务转为资本是站在债务人的角度看的,如从债权人的角度看,则为债权转为股权。应当注意的是:债务人根据转换协议将应付可转换公司债券转为资本,属于正常情况下的转换,不能作为债务重组处理。(3)修改其他债务条件,即修改不包括上述(1)和(2)两种方式在内的债务条件,如减少债务本金、减少债务利息等。(4)以上三种方式的组合。例如,以转让资产、债务转为资本等方式的组合清偿某项债务。  三、债务重组的账务处理   债务重组是企业的偶发经济业务,债务人因此而产生的收益属于与其日常活动无直接关系的收益,应在“营业外收入”科目下单独设置“债务重组收益”明细科目进行核算;债权人因此而发生的损失属于与其日常活动无直接关系的损失,应在“营业外支出”科目下单独设置“债务重组损失”明细科目进行核算。   债务重组的账务处理,债务人和债权人不同,而且不同的重组方式也有不同的账务处理。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对债务人而言,重组债务的账面余额与其账面余额一般是相等的,而对债权人来说,由于计提准备的影响,重组债权的账面余额与账面价值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不相等的。   不同的债务重组方式下,债务人和债权人的账务处理不同。   [例5]1995年12月31日,甲公司持有乙公司于1994年12月31日开出的一张带息票据,票据面值100万元,年利率10%,期限为一年。由于乙公司连年亏损,资金周转困难,无法支付该票据。经双方协商,于1995年12月31日进行债务重组,甲公司同意将债务本金降至80万元,利率由10%将为5%,债务到期日延长至1997年12月31日,并免除积欠利息10万元。同时规定,如果乙公司债务重组后第一年盈利,则利率回复至10%,若无盈利,仍维持5%。   乙公司的会计处理如下:   1.计算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将来应付金额的差额:   应付票据的账面价值 1100000元    其中:面值 1000000元       应计利息(1000000×10%) 100000元      减:将来应付金额 960000元          其中:面值 800000元               应计利息(800000×5%×2) 80000元           或有支出〔800000×(10%-5%)×2〕 80000元   差额140000元   差额140000元作为债务重组收益,债务重组后的账面价值为960000元。由于债务重组后的账面价值含将来应付面值800000元、将来正常应付利息80000元和80000元的或有支出,因此,以后各期发生的正常利息支出和或有支出应作为冲减重组后债务的账面价值处理。  2.会计分录为:   (1)1995年12月31日进行债务重组时    借:应付票据 1100000      贷:应付账款--甲公司(债务重组) 960000        营业外收入--债务重组收益 140000  (2)假设乙公司自债务重组后的第一年起盈利,则该公司应按10%的利率支付利息,每年需要支付800000×10%=80000元的利息,其中含或有支出40000元。1995年12月31日--1997年12月31日支付利息时   借:应付账款--甲公司(债务重组) 80000     贷: 银行存款 80000   由于乙公司自债务重组后的第一年起盈利,这样,以后的二年里,   1997年12月31日支付本息时   借: 应付账款--甲公司(债务重组) 880000     贷: 银行存款 880000    其中,880000元包括本金800000元和利息80000元。   (3)假设乙公司自债务重组后的第一年起仍没有盈利,1995年12月31日--1997年12月31日支付利息时借:应付账款--甲公司(债务重组)40000     贷:银行存款 40000   1997年12月31日支付本息时   借:应付账款--甲公司(债务重组) 920000     贷:银行存款   840000       营业外收入--债务重组收益 80000   (其中,840000=800000+800000×5%;80000=800000×(10%-5%)×2)   由于乙公司没有发生或有支出,因此,包含在重组后债务的账面价值内的80000元或有支出应作为债务重组收益。在这种情况下,乙公司的债务重组收益为22万元。  甲公司的会计处理如下:   1.计算重组债权的账面余额与不含或有收益的将来应收金额的差额,计算如下:   应收票据的账面余额 1100000元   其中:面值 1000000元       应计利息(1000000×10%) 100000元      减:将来应收金额 880000元        其中:面值 800000元           利息(800000×5%×2) 80000元   差额 220000元   由于甲公司没有对该项债权计提准备,差额220000元作为债务重组损失。  2.会计分录为:   (1)1995年12月31日    借:应收账款--乙公司(债务重组) 880000      营业外支出--债务重组损失 220000      贷:应收票据 1100000   (2)假设甲公司自债务重组后第一年起有盈利,则应按10%的利率计收利息。这样,以后的两年里,甲公司每年计收800000×10%=80000元的利息,其中含或有收益800000×(10%-5%)=40000元、正常利息收入800000×5%=40000元。1995年12月31日至1997年12月31日收取利息时   借:银行存款 80000     贷:应收账款--乙公司(债务重组) 40000       财务费用 40000   1997年12月31日收取本息时:   借:银行存款 880000     贷:应收账款--乙公司(债务重组)840000       财务费用 40000  (3)假设甲公司自债务重组后第一年起没有盈利,则应按5%的利率计收利息1995年12月31日至1997年12月31日收取利息时:   借:银行存款 40000     贷:应收账款--乙公司(债务重组) 40000   1997年12月31日收取本息时   借:银行存款 840000     贷:应收账款--乙公司(债务重组) 840000    从这道例题中可以看到,债权人的债务重组损失与债务人的债务重组收益并不一定相等。当乙公司1996年亏损时,乙公司的债务重组收益与甲公司的债务重组损失相等,均为22万元。但当乙公司1996年盈利时,乙公司的债务重组收益为14万元,而甲公司的债务重组损失为22万元。此外,当债权人对重组债权计提准备时,债权人的债务重组损失与债务人的债务重组收益也会不等。

175评论

相关问答

    向你推荐

      热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