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数
3
浏览数
1312
冷心冷血冷感情
人力资源经济师中级报考条件需要具备一定的学历和工作经验,同时需要通过一定的考试和评审。
扩展资料
首先,人力资源经济师中级报考需要具备一定的学历背景。根据规定,报考人员应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且专业应为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相关专业。此外,还需要具备高等职业教育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与劳动关系等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证书。
其次,人力资源经济师中级报考需要具备一定的工作经验。报考人员应具有三年以上与人力资源经济相关的工作经验,且在人力资源管理、经济分析、劳动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等领域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和业绩。此外,还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熟练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经济学、统计学等相关知识和方法。
除了学历和工作经验,人力资源经济师中级报考还需要通过一定的考试和评审。报考人员需要参加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组织的中级人力资源经济师考试,考试内容包括人力资源管理、经济学、统计学、法律法规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通过考试后,还需要进行资格评审,经审核合格后方可获得人力资源经济师中级职称。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人力资源经济师中级报考还需要符合一定的年龄和身体条件。报考人员应年满30周岁,身体健康,能够胜任相关工作。
综上所述,人力资源经济师中级报考条件需要具备一定的学历和工作经验,通过一定的考试和评审,同时还需要符合一定的年龄和身体条件。如果您想要报考人力资源经济师中级职称,需要认真了解和准备相关条件和要求,积极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实践经验。
侧脸很美
考生应当抓紧时间,做好考前的备考复习,为考试的到来做好准备,下面由我为你精心准备了“2020中级经济师人力资源专业备考知识点:绩效评价技术”,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
2020中级经济师人力资源专业备考知识点:绩效评价技术
1.量表法
(1)图尺度评价法(等级评价法)。最简单、最常用的绩效评价方法。列举一些特征要素,并分别为每一个要素列举绩效的取值范围。
优点:适用于不同战略、不同组织;开发成本低。
劣势:与组织战略常常差异较大;只有模糊和抽象的标准,主观性强;无法为员工提供指导性帮助,不利于绩效反馈。
(2)行为锚定法。特定行为用等级表反映,该等级表将每项工作划分为各种行为级别。
优势:计量准确;评价标准明确。
不足:开发成本高,操作流程复杂。
(3)行为观察量表法。通过观察将员工的工作行为同标准进行对照,看该行为出现的概率。
优势:
①内部一致性令人满意;
②有针对性开发,理解和使用比较便利;
③有利于进行清晰的绩效反馈;
④本身可以单独作为职位说明书的补充。
不足:很难包括所有行为指标;单独考核工作量大,不具备操作性。
2.比较法
(1)排序法。将业绩按照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
优势:简单明了,实施成本低廉。
不足:员工容易有心理压力,不容易接受评估的结果。
(2)配对比较法。根据两两比较获胜的次数进行排序。
优势:快速比较。
不足:不适合人数多的情况;只能排名,不能反映差距。
(3)强制分布法:假设被评估者中,优秀、一般和较差的员工同时存在。
优势:避免趋中趋势;有利于管理手段的实施。
不足:主观性强,容易弱化评估分数的差距。
3.描述法
(1)关键事件法。将发生在员工身上的关键事件记录下来,做为绩效评估的事实依据。主要是非同寻常的行为。
优势:可以将工作行为与绩效评估结果联系在一起,更加客观;为绩效面谈奠定基础。
不足:非常费时;不同职位的关键事件不同,无法比较员工之间、部门之间的业绩信息。
(2)不良事故评估法
预先设计不良事故的清单,再对员工进行绩效考核。
不足:不能提供丰富的绩效反馈信息,也不能用来比较员工之间、部门之间的绩效水平。
旖旎人
中级经济师考试马上就要来了,为了做好考前的备考复习,下面由我为你精心准备了“2020中级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常考知识点:绩效计划",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
2020中级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常考知识点:绩效计划
(一)绩效计划的概念
(1)绩效管理的第一个环节,也是绩效管理过程的起点。
(2)绩效计划是一个确定组织对员工的绩效期望并得到员工认可的过程。既包括组织对员工的工作成果的期望,还包括组织希望员工表现的行为和使用的技能。
(3)主管人员与员工在绩效年开始之初围绕绩效目标进行反复沟通的过程。
(4)绩效计划要求组织与员工对,绩效目标清晰、明确,并落实为绩效计划书。
(二)绩效计划制订的参与者
(1)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对绩效管理的监督与协调负主要责任
(2)各级主管人员要参与对绩效计划的制订
(3)员工也要积极参与计划制订的过程。
(三)绩效计划的制订过程
一个自上而下的过程,也是将组织绩效分解成个人绩效目标的过程。
(四)绩效计划目标的种类
(1)绩效目标:来源于组织目标、部门目标和个人目标,主要用于描述员工应执行的职位职责和应完成的量化产出指标。
(2)发展目标:指支持员工实现绩效目标、促进员工自身发展的能力标准,主要强调与组织目标相一致的价值观、能力和核心行为。
(五)绩效计划的内容
(1)员工在该绩效周期内的工作目标以及各工作目标的权重;
(2)完成目标的结果;
(3)结果的衡量方式和判别标准;
(4)员工工作结果信息的获取方式;
(5)员工在完成工作中的权限范围;
(6)员工完成工作需要利用的资源;
(7)员工在达到目标的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障碍,以及管理者能够提供的帮助和支持;
(8)管理者与员工进行沟通的方式。
优质经济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