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经济师货币供给划分

蠢蠢蠢蠢蠢纯洁
  • 回答数

    3

  • 浏览数

    4319

首页> 经济师> 中级经济师货币供给划分

3个回答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耗子

已采纳

距离考试已经没有多久了,为了做好考前的备考复习,下面由我为你精心准备了“中级经济师2020经济基础备考知识点:货币供给机制”,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

中级经济师2020经济基础备考知识点:货币供给机制

货币供给机制

货币供应量包括现金和存款,其中现金是中央银行的负债,存款是商业银行的负债。研究货币供给机制就要分别研究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的货币创造行为和过程。

一、中央银行的信用创造货币机制

中央银行利用自身掌握的货币发行权和信贷管理权,来创造信贷资金来源。

信用创造货币是当代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下货币供给机制的重要内容,并且信用创造货币的功能为中央银行所掌握。

二、商业银行的扩张信用、创造派生存款机制

(1)商业银行具备在央行发行货币的基础上扩张信用、创造派生存款的能力。

(2)商业银行不能无限制地创造派生存款。一般来说,银行体系扩张信用、创造派生存款的能力要受到三类因素的制约:

①受到交存中央银行存款准备金的限制。

②要受到提取现金数量的限制。

③要受到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公众缴付税款等限制。

三、货币供应量的公式

M=B×k

其中:B------“基础货币”,包括现金和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

k------“货币乘数”,基础货币的扩张倍数,取决于商业银行在其所吸收的全部存款中需存入中央银行部分所占比重即存款准备金率,以及需转化为现金及财政存款等所占比重的货币结构比率。

即货币乘数=存款准备金率和货币结构比率合计的倒数

18评论

明眸Sunsh浅笑Sunsh

货币供给层次划分的标准是货币的流动性。根据货币的流动性,可以将货币供给划分为现金货币层次、即期存款层次、定期存款层次、金融工具层次。

1、现金货币层次

现金货币是指纸币和硬币,具有最高的流动性。它们可以直接用于交易,可以在市场上被广泛接受,并能迅速兑换为其他商品和服务。现金货币的特点是可随时使用,无需经过金融机构的介入即可完成交易。

现金货币是法定货币,在大多数情况下都被广泛接受。人们普遍相信和接受纸币和硬币作为交换的媒介,在各类商业场所和个人之间都可以使用。

2、即期存款层次

即期存款是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也具有相对较高的流动性。持有即期存款的人可以随时取出或转账,以满足个人和企业的支付需求。即期存款通常可以通过支票、银行卡等方式进行转账和支付。

即期存款的存放由商业银行负责管理和保管,相对而言更加安全可靠。存款人不必承担现金货币被盗或遗失的风险,同时也能享受商业银行提供的存款保险保护。

3、定期存款层次

定期存款是指存放在商业银行的一种固定期限、固定利率的存款产品。与即期存款相比,定期存款的流动性较差,需要在存款期满或提前支付一定的罚息才能取出。

定期存款一般用于较长期的存储和资金积累需求。与即期存款不同,定期存款的利率是预先约定的固定利率,存款期间内不会受到市场利率波动的影响。

4、金融工具层次

金融工具包括债券、股票等,其流动性相对较低。这些金融工具需要通过市场交易才能转让所有权或债权,交易时间和成本较高。持有这些金融工具的投资者通常更注重投资收益和资本增值。

178评论

你给的誓言变质太快

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划分口径可以把货币供给划分为∶

MO(现钞)∶是指流通于银行体系以外的现钞,即居民手中的现钞和企业单位的备用金,不包括商业银行的库存现金。

M1(狭义货币):M-O加上商业银行活期存款构成。

M2(广义货币)︰由M1加上准货币构成。准货币由银行的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外币存款以及各种短期信用工具如银行承兑汇票、短期国库券等构成。

我国参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划分口径,把货币供给层次划分如下∶

M0 =现金。

M1 =MO+活期存款。

M2 =M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定期存款+其他存款。

M3=M2+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

在1994年12月28日颁布的《中国人民银行货币供应量统计和公布暂行办法》中,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将我国货币供应量划分为M0、M1、M2以及M3等几个层次,M3=M2+其他货币性短期流动资产(国库券金融债券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等)。

74评论

相关问答

    向你推荐

      热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