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经济师增长率怎么算

经济师考试(经济师)2025-05-22 22:01:38点击:2942

2019年经济师考试计算题速解七技巧总结: 一、关于边际产量边际产量=总产量1—总产量2.例题:当企业投入劳动的数量为3个单位时,其总产量和平均产量分别为3500、1167;当投入劳动数量为4个单位时,其总产量和平均产量分别为3800、950.则该企业的边际产量为——3800减去3500,等于300.二、关于平均产量平均产量=总产量÷单位个数例如:当企业投入劳动的数量为2个单位时,其总产量和平均产量分别为3000、1000;当投入劳动数量为3个单位时,其总产量和平均产量分别为3500、500.则该企业的投入劳动数量为3个单位时的平均产量是——3500÷5等于1167.三、关于边际成本边际成本=总成本1—总成本2.例题:当某企业的产量为2个单位时,其总成本、总固定成本、总可变成本、平均成本分别为2000、1200、800、1000元。当产量为3个单位时,其总成本、总固定成本、总可变成本、平均成本分别为2100、1300、900、700元。则该企业的边际成本为——2100减去2000等于100.四、关于全要素生产率全要素生产率=经济增长率—(劳动份额 乘以 劳动增加率)—(资本份额 乘以 资本增长率)例题:如果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经济增长率为7%,劳动增长率为2%,资本增长率为3%.劳动产出弹性和资本产出弹性分别为和.根据索洛余值法,在7%的经济增长率中,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的贡献约为——百分之7减去 (乘以2%)减去(乘以3%)=约等于.五、关于货币量记住两个例题。第一个例题:已知全社会现有货币供应量为24亿元。中央银行又重新放出基础货币2亿元。当时的货币乘数为,则全社会将形成的最高货币供应量为——24+2乘以亿元。第二个例题:当存款准备金率为6%,货币供给比例为14%时,中央银行放出1000万元信用,最终形成的货币供应量为——1000乘以(6%加上14%之和的倒数)=5000万元。六、关于众数、中位数弄清楚概念。众数就是一组数据组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中位数就是位置在中间的那个。当一组数据为奇数个数时,中位数好分辨。当一组数据为偶数时,则把最中间的两个数字相加后除以2即可。(均需要先从小到大排序)例题:某中学高一年级8个班学生人数从小到大排列后为:40人、42人、42人、42人、44人、44人、45人、36人。则众数为42人,中位数为42加上44后除以2,等于43人。七、关于关于离散系数离散系数=(标准差÷算数平均数)×100%.例题:某学校学生平均年龄为20岁,标准差为3岁,该学校老师平均年龄为38岁,标准差为3岁。比较该学校学生年龄和教师年龄离散程度是——学生年龄离散程度计算=(3÷20)×100%,教师的=(3÷38)×100%,比较一下结果,学生的大于老师的。

中级经济师速记750口诀如下:

1、我想我能。这一口诀总结自第一章的“需求和供给的组成因素”:即需求=购买欲望+支付能力;供给=我想供给+我能供给(取决于市场)。

2、多传完备。这一口诀总结自第二章的“消费者偏好的基本假定”:即完备性、可传递性、偏好于多而不是少。

3、很多同质了解自由。这一口诀总结自第四章的“完全竞争市场的特征”:即市场上有很多生产者和消费者、企业生产的产品是同质的、企业自由进入或退出市场、对市场信息都有充分的了解。

4、完全完全完全不存在。这一口诀总结自第六章的“帕累托最优状态的条件”:即经济主体是完全理性的、信息是完全的、市场是完全竞争的、经济主体行为不存在外部影响。

5、外公不聋。这一口诀总结自第六章的“导致市场失灵的主要原因”:即垄断、外部性、公共物品、信息不对称。

6、两个劳资。这一口诀总结自第八章的“经济增长率公式”:即经济增长率=技术进步率+(劳动份额×劳动增长率)+(资本份额×资本增长率)

7、及时的清晰的谨慎的反映实情那可是相当的重要。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及时性、清晰性、谨慎性、实质属于形式、可比性、可靠性、相关性、重要性

8、猛药。传统货币政策工具中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作用力度强,不将其作为适时调整的经常性工具使用。

9、一路发。168,即当数据服从对称的钟形分布时,可以运用经验法则来判断约有68%的数据与平均数的距离在1个标准差之内,标准分数在[-1,1]范围内,延伸记忆295,399

10、84分。1988年巴塞尔报告,总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8%,核心资本充足率不低于4%

第三节 时间序列的速度分析 一、发展速度与增长速度(一)发展速度1、发展速度:是以相对数形式表示的两个不同时期发展水平的比值,表明报告期水平已发展到基期水平的几分之几或若干倍。由于基期选择的不同,发展速度有定基与环比之分。(1)定基发展速度:报告期水平与某一固定时期水平(通常是最初水平)的比值,用 表示,则有(2)环比发展速度是报告期水平与其前一期水平的比值,用 表示(3)定基发展速度与环比发展速度之间的关系第一,定基发展速度等于相应时期内各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推导:定基发展速度 =各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第二,两个相邻时期定基发展速度的比率等于相应时期的环比发展速度推导:相邻时期定基发展速度的比率= =相应时期的环比发展速度【例题11】环比发展速度等于( )。A.逐期增长量与其前一期水平之比B.累计增长量与最初水平之比C.报告期水平与最初水平之比D.报告期水平与其前一期水平之比答案:D【例题12】以2000年为基期,我国2002、2003年广义货币供应量的定基发展速度分别是和,则2003年与2002年相比的环比发展速度是( )。答案:D解析:2003年与2002年环比发展速度=2003年定基发展速度÷2002年定基发展速度=÷【例题13】已知某地区以1990年为基期,1991-1996年财政收入的环比发展速度为、、、、、,以1990年为基期的1996年财政收入的定基发展速度为( ) 答案:B解析:以1990年为基期的1996年财政收入的定基发展速度等于同期环比发展速度的乘积=×××××=(二)、增长速度1、增长速度含义:增长速度是报告期增长量与基期水平的比值,表明报告期比基期增长了百分之几或若干倍。2、定基增长速度:增长量是累计增长量3、环比增长速度:增长量是逐期增长量定基增长速度与环比增长速度之间的推算,必须通过定基发展速度与环比发展速度才能进行。【例题14】已知某地区2002-2006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环比增长速度分别为4%、6%、9%、10%,则这一时期该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定基增长速度为( )。×6%×9%×l0%B.(4%×6%×9%×l0%)+1C.(104%×106%×109%×l10%)-1×l06%× 109%×l10%[答案]C.[解析]定基增长速度=定基发展速度-1=环比发展速度连乘积-1又因为:环比增长速度=环比发展速度-1,即环比发展速度=1+环比增长速度所以定基增长速度=定基发展速度-1=环比发展速度连乘积-1=(1+环比增长速度)连乘积-1=(104%×106%×109%×l10%)-1二、平均发展速度与平均增长速度1、平均发展速度:反映现象在一定时期内逐期发展变化的一般程度。是一定时期内各期环比发展速度的序时平均数。目前计算平均发展速度通常采用几何平均法。几何平均法也称水平法,其计算原理是:一定时期内现象发展的总速度等于各期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根据平均数的计算原理,就应当按连乘法,即几何平均数公式计算指标值的平均数。平均发展速度 或者:n表示环比发展速度的时期数。2、平均增长速度:反映现象在一定时期内逐期增长(降低)变化的一般程度。3、平均发展速度与平均增长速度的关系:平均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1【例题15】我国1990年出口商品总额为亿美元,1996年出口商品总额为亿美元,1990~1996年出口商品总额的平均发展速度为( )。答案:A【例题16】某市财政收入2003年比l998年增长了,则该市1998年至2003年财政收入的平均增长速度为( )。A.B.C.D.答案:D【例题17】平均增长速度与平均发展速度的数量关系是( )。A.平均增长速度=1平均发展速度B.平均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1C.平均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1D.平均增长速度=1-平均发展速度答案:B三、速度的分析与应用1、在应用速度分析实际问题时,须防止误用乃至滥用的现象,应注意:(1)当时间序列中的指标值出现0或负数时,不宜计算速度。(2)速度指标的数值与基数的大小有密切关系。2、在环比增长速度时间序列中,各期的基数不同,因此,运用这一指标反映现象增长的快慢时,往往要结合水平指标的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结论。“增长1%的绝对值”是进行这一分析的指标。它反映同样的增长速度,在不同时间条件下所包含的绝对水平。【例题18】在环比增长速度时间序列中,由于各期的基数不同,运用速度指标反映现象增长的快慢时往往需要结合( )这一指标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结论。A.报告期水平B.增长1%的绝对值C.累计增长量D.平均增长量答案:B【例题19】“增长1%的绝对值”反映的是同样的增长速度在不同( )条件下所包含的绝对水平。A.计量单位B.数据类型C.时间D.调查方法答案:C

中级经济师增长率

备考的时间不多了,为了做好考前的备考复习,下面由我为你精心准备了“中级经济师2020经济基础备考知识点:发展速度与增长速度”,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

中级经济师2020经济基础备考知识点:发展速度与增长速度

1.发展速度=报告期水平基期水平

2.增长速度=发展速度-1

3.定基发展速度与环比发展速度

(1)定基发展速度=报告期水平固定水平

(2)环比发展速度=报告期水平前一期水平

(3)定基发展速度等于相应时期内各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

(4)两个相邻时期定基发展速度的比率等于相应时期的环比发展速度

第三节 时间序列的速度分析 一、发展速度与增长速度(一)发展速度1、发展速度:是以相对数形式表示的两个不同时期发展水平的比值,表明报告期水平已发展到基期水平的几分之几或若干倍。由于基期选择的不同,发展速度有定基与环比之分。(1)定基发展速度:报告期水平与某一固定时期水平(通常是最初水平)的比值,用 表示,则有(2)环比发展速度是报告期水平与其前一期水平的比值,用 表示(3)定基发展速度与环比发展速度之间的关系第一,定基发展速度等于相应时期内各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推导:定基发展速度 =各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第二,两个相邻时期定基发展速度的比率等于相应时期的环比发展速度推导:相邻时期定基发展速度的比率= =相应时期的环比发展速度【例题11】环比发展速度等于( )。A.逐期增长量与其前一期水平之比B.累计增长量与最初水平之比C.报告期水平与最初水平之比D.报告期水平与其前一期水平之比答案:D【例题12】以2000年为基期,我国2002、2003年广义货币供应量的定基发展速度分别是和,则2003年与2002年相比的环比发展速度是( )。答案:D解析:2003年与2002年环比发展速度=2003年定基发展速度÷2002年定基发展速度=÷【例题13】已知某地区以1990年为基期,1991-1996年财政收入的环比发展速度为、、、、、,以1990年为基期的1996年财政收入的定基发展速度为( ) 答案:B解析:以1990年为基期的1996年财政收入的定基发展速度等于同期环比发展速度的乘积=×××××=(二)、增长速度1、增长速度含义:增长速度是报告期增长量与基期水平的比值,表明报告期比基期增长了百分之几或若干倍。2、定基增长速度:增长量是累计增长量3、环比增长速度:增长量是逐期增长量定基增长速度与环比增长速度之间的推算,必须通过定基发展速度与环比发展速度才能进行。【例题14】已知某地区2002-2006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环比增长速度分别为4%、6%、9%、10%,则这一时期该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定基增长速度为( )。×6%×9%×l0%B.(4%×6%×9%×l0%)+1C.(104%×106%×109%×l10%)-1×l06%× 109%×l10%[答案]C.[解析]定基增长速度=定基发展速度-1=环比发展速度连乘积-1又因为:环比增长速度=环比发展速度-1,即环比发展速度=1+环比增长速度所以定基增长速度=定基发展速度-1=环比发展速度连乘积-1=(1+环比增长速度)连乘积-1=(104%×106%×109%×l10%)-1二、平均发展速度与平均增长速度1、平均发展速度:反映现象在一定时期内逐期发展变化的一般程度。是一定时期内各期环比发展速度的序时平均数。目前计算平均发展速度通常采用几何平均法。几何平均法也称水平法,其计算原理是:一定时期内现象发展的总速度等于各期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根据平均数的计算原理,就应当按连乘法,即几何平均数公式计算指标值的平均数。平均发展速度 或者:n表示环比发展速度的时期数。2、平均增长速度:反映现象在一定时期内逐期增长(降低)变化的一般程度。3、平均发展速度与平均增长速度的关系:平均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1【例题15】我国1990年出口商品总额为亿美元,1996年出口商品总额为亿美元,1990~1996年出口商品总额的平均发展速度为( )。答案:A【例题16】某市财政收入2003年比l998年增长了,则该市1998年至2003年财政收入的平均增长速度为( )。A.B.C.D.答案:D【例题17】平均增长速度与平均发展速度的数量关系是( )。A.平均增长速度=1平均发展速度B.平均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1C.平均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1D.平均增长速度=1-平均发展速度答案:B三、速度的分析与应用1、在应用速度分析实际问题时,须防止误用乃至滥用的现象,应注意:(1)当时间序列中的指标值出现0或负数时,不宜计算速度。(2)速度指标的数值与基数的大小有密切关系。2、在环比增长速度时间序列中,各期的基数不同,因此,运用这一指标反映现象增长的快慢时,往往要结合水平指标的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结论。“增长1%的绝对值”是进行这一分析的指标。它反映同样的增长速度,在不同时间条件下所包含的绝对水平。【例题18】在环比增长速度时间序列中,由于各期的基数不同,运用速度指标反映现象增长的快慢时往往需要结合( )这一指标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结论。A.报告期水平B.增长1%的绝对值C.累计增长量D.平均增长量答案:B【例题19】“增长1%的绝对值”反映的是同样的增长速度在不同( )条件下所包含的绝对水平。A.计量单位B.数据类型C.时间D.调查方法答案:C

中级经济师速记750口诀如下:

1、我想我能。这一口诀总结自第一章的“需求和供给的组成因素”:即需求=购买欲望+支付能力;供给=我想供给+我能供给(取决于市场)。

2、多传完备。这一口诀总结自第二章的“消费者偏好的基本假定”:即完备性、可传递性、偏好于多而不是少。

3、很多同质了解自由。这一口诀总结自第四章的“完全竞争市场的特征”:即市场上有很多生产者和消费者、企业生产的产品是同质的、企业自由进入或退出市场、对市场信息都有充分的了解。

4、完全完全完全不存在。这一口诀总结自第六章的“帕累托最优状态的条件”:即经济主体是完全理性的、信息是完全的、市场是完全竞争的、经济主体行为不存在外部影响。

5、外公不聋。这一口诀总结自第六章的“导致市场失灵的主要原因”:即垄断、外部性、公共物品、信息不对称。

6、两个劳资。这一口诀总结自第八章的“经济增长率公式”:即经济增长率=技术进步率+(劳动份额×劳动增长率)+(资本份额×资本增长率)

7、及时的清晰的谨慎的反映实情那可是相当的重要。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及时性、清晰性、谨慎性、实质属于形式、可比性、可靠性、相关性、重要性

8、猛药。传统货币政策工具中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作用力度强,不将其作为适时调整的经常性工具使用。

9、一路发。168,即当数据服从对称的钟形分布时,可以运用经验法则来判断约有68%的数据与平均数的距离在1个标准差之内,标准分数在[-1,1]范围内,延伸记忆295,399

10、84分。1988年巴塞尔报告,总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8%,核心资本充足率不低于4%

中级经济师怎么算

1、全日制学历的工作年限计算方法

①工作年限截止到报考当年年底(即12月31日止)

②未毕业期间经历(如实习期)不计入工作年限

③工作年限只能从毕业后或工作后开始计算

举个例子,如果你是2018年6月全日制本科毕业(即拿到毕业证书),在这之前,你还在单位实习了半年,那么你的工作年限需从2018年6月毕业时间开始算起,计算截止到2021年12月31日。你的工作年限为3年半。因为毕业前的实习期是不算在内的,所以你满足不了“本科学历要求的4年工作年限”的条件,因此不能报考2021年中级经济师考试,你需要等到2022年才能报考中级经济师!

2、非日制学历的工作年限计算方法

根据经济师报名条件可知,取得非全日制学历(如自考、成考、函授等)前后的工作年限可以累积计算,工作年限可从开始上岗工作时算起。

同样举个例子,如果你在2015年6月全日制大专毕业后,就在单位工作,并于2019年取得自考本科学历,那么你的工作年限是从取得非全日制学历(自考本科)之前开始算起,也就是从2015年大专毕业时间算起,截止到报考当年12月31日(即2021年12月31日止),加起来有6年半的工作年限。

也就是说你的最高学历为本科,即符合“本科学历要求的4年工作年限”的条件。因此,你可以报考2021年中级经济师考试。

中级经济师的工作年限计算是以取得学历的前后参与本专业工作时间的累计时间,截止日期到报考年度的12月31日。未毕业期间经历不计入相关相专业工作年限。大多数地区参加中级经济师考试工作年限为取得规定学历前后从事会计工作时间的总和。

工作年限的计算方法:

首先,中级经济师相关工作年限的计算截止日期为报考当年的12月31日。其次,针对不同类型的学历,对工作年限的具体计算方法也是不同的,主要分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种情况:

(1)全日制学历

未毕业期间经历(如实习期)不计入工作年限,工作年限只能从毕业后或工作后开始计算。

(2)非全日制学历

取得非全日制学历(如自考、成考、函授等)前后的工作年限可以累积计算,工作年限可从开始上岗工作时算起。

工作年限还不够怎么办:

1、继续踏实工作,等到工作年限到要求了才报名。

2、进一步提升学历,这样所需的相应工作年限就会减少了。

中级经济师的报名条件( 满足以下6条其中一条就可以报考):

1、中等专业学校毕业后从事专业工作满十年,取得初级经济师证书。

2、大学专科毕业,从事专业工作满六年。

3、大学本科毕业,从事专业工作满四年。

4、获第二学士学位或研究生班毕业,从事专业工作满二年。

5、获硕士学位,从事专业工作满一年。

6、获博士学位。

中级经济师考试成绩为140分,国家资格标准为试卷满分的60%,即84分。考生只要达到及格分数线,就视为考试合格。

更多经济师考试相关问题请访问来源页面:

中级经济师根据题型不同,评分标准也有所差别,中级经济师的考试题型有: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案例分析题。

1、单选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适合题意,每题1分。

2、多选题,每道题的备选项中,有两项或两项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一项错误。错,此题不得分;少,每个选项分,每题2分。

3、案例分析题,由单项选择和多项选择组成。错,此题不得分;少选,每选一项得分。其本质是不定选择题,每题2分。

更多关于经济师考试的问题,可以进入高顿教育网咨询

中级经济师增长率计算

中级经济师速记750口诀如下:

1、我想我能。这一口诀总结自第一章的“需求和供给的组成因素”:即需求=购买欲望+支付能力;供给=我想供给+我能供给(取决于市场)。

2、多传完备。这一口诀总结自第二章的“消费者偏好的基本假定”:即完备性、可传递性、偏好于多而不是少。

3、很多同质了解自由。这一口诀总结自第四章的“完全竞争市场的特征”:即市场上有很多生产者和消费者、企业生产的产品是同质的、企业自由进入或退出市场、对市场信息都有充分的了解。

4、完全完全完全不存在。这一口诀总结自第六章的“帕累托最优状态的条件”:即经济主体是完全理性的、信息是完全的、市场是完全竞争的、经济主体行为不存在外部影响。

5、外公不聋。这一口诀总结自第六章的“导致市场失灵的主要原因”:即垄断、外部性、公共物品、信息不对称。

6、两个劳资。这一口诀总结自第八章的“经济增长率公式”:即经济增长率=技术进步率+(劳动份额×劳动增长率)+(资本份额×资本增长率)

7、及时的清晰的谨慎的反映实情那可是相当的重要。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及时性、清晰性、谨慎性、实质属于形式、可比性、可靠性、相关性、重要性

8、猛药。传统货币政策工具中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作用力度强,不将其作为适时调整的经常性工具使用。

9、一路发。168,即当数据服从对称的钟形分布时,可以运用经验法则来判断约有68%的数据与平均数的距离在1个标准差之内,标准分数在[-1,1]范围内,延伸记忆295,399

10、84分。1988年巴塞尔报告,总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8%,核心资本充足率不低于4%

一、关于边际产量。  边际产量=总产量1—总产量2。  例题:当企业投入劳动的数量为3个单位时,其总产量和平均产量分别为3500、1167;当投入劳动数量为4个单位时,其总产量和平均产量分别为3800、950。则该企业的边际产量为——3800减去3500,等于300。  二、关于平均产量。  平均产量=总产量&pide;单位个数  例如:当企业投入劳动的数量为2个单位时,其总产量和平均产量分别为3000、1000;当投入劳动数量为3个单位时,其总产量和平均产量分别为3500、500。则该企业的投入劳动数量为3个单位时的平均产量是——3500&pide;5等于1167。  三、关于边际成本。  边际成本=总成本1—总成本2。  例题:当某企业的产量为2个单位时,其总成本、总固定成本、总可变成本、平均成本分别为2000、1200、800、1000元。当产量为3个单位时,其总成本、总固定成本、总可变成本、平均成本分别为2100、1300、900、700元。则该企业的边际成本为——2100减去2000等于100。  关于全要素生产率。  全要素生产率=经济增长率—(劳动份额 乘以 劳动增加率)—(资本份额 乘以 资本增长率)  例题:如果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经济增长率为7%,劳动增长率为2%,资本增长率为3%。劳动产出弹性和资本产出弹性分别为和。根据索洛余值法,在7%的经济增长率中,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的贡献约为——百分之7减去 (乘以2%)减去(乘以3%)=约等于。  四、关于货币量。  记住两个例题。  *9个例题:已知全社会现有货币供应量为24亿元。中央银行又重新放出基础货币2亿元。当时的货币乘数为,则全社会将形成的*6货币供应量为——24+2乘以亿元。  第二个例题:当存款准备金率为6%,货币供给比例为14%时,中央银行放出1000万元信用,最终形成的货币供应量为——1000乘以(6%加上14%之和的倒数)=5000万元。

第三节 时间序列的速度分析 一、发展速度与增长速度(一)发展速度1、发展速度:是以相对数形式表示的两个不同时期发展水平的比值,表明报告期水平已发展到基期水平的几分之几或若干倍。由于基期选择的不同,发展速度有定基与环比之分。(1)定基发展速度:报告期水平与某一固定时期水平(通常是最初水平)的比值,用 表示,则有(2)环比发展速度是报告期水平与其前一期水平的比值,用 表示(3)定基发展速度与环比发展速度之间的关系第一,定基发展速度等于相应时期内各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推导:定基发展速度 =各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第二,两个相邻时期定基发展速度的比率等于相应时期的环比发展速度推导:相邻时期定基发展速度的比率= =相应时期的环比发展速度【例题11】环比发展速度等于( )。A.逐期增长量与其前一期水平之比B.累计增长量与最初水平之比C.报告期水平与最初水平之比D.报告期水平与其前一期水平之比答案:D【例题12】以2000年为基期,我国2002、2003年广义货币供应量的定基发展速度分别是和,则2003年与2002年相比的环比发展速度是( )。答案:D解析:2003年与2002年环比发展速度=2003年定基发展速度÷2002年定基发展速度=÷【例题13】已知某地区以1990年为基期,1991-1996年财政收入的环比发展速度为、、、、、,以1990年为基期的1996年财政收入的定基发展速度为( ) 答案:B解析:以1990年为基期的1996年财政收入的定基发展速度等于同期环比发展速度的乘积=×××××=(二)、增长速度1、增长速度含义:增长速度是报告期增长量与基期水平的比值,表明报告期比基期增长了百分之几或若干倍。2、定基增长速度:增长量是累计增长量3、环比增长速度:增长量是逐期增长量定基增长速度与环比增长速度之间的推算,必须通过定基发展速度与环比发展速度才能进行。【例题14】已知某地区2002-2006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环比增长速度分别为4%、6%、9%、10%,则这一时期该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定基增长速度为( )。×6%×9%×l0%B.(4%×6%×9%×l0%)+1C.(104%×106%×109%×l10%)-1×l06%× 109%×l10%[答案]C.[解析]定基增长速度=定基发展速度-1=环比发展速度连乘积-1又因为:环比增长速度=环比发展速度-1,即环比发展速度=1+环比增长速度所以定基增长速度=定基发展速度-1=环比发展速度连乘积-1=(1+环比增长速度)连乘积-1=(104%×106%×109%×l10%)-1二、平均发展速度与平均增长速度1、平均发展速度:反映现象在一定时期内逐期发展变化的一般程度。是一定时期内各期环比发展速度的序时平均数。目前计算平均发展速度通常采用几何平均法。几何平均法也称水平法,其计算原理是:一定时期内现象发展的总速度等于各期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根据平均数的计算原理,就应当按连乘法,即几何平均数公式计算指标值的平均数。平均发展速度 或者:n表示环比发展速度的时期数。2、平均增长速度:反映现象在一定时期内逐期增长(降低)变化的一般程度。3、平均发展速度与平均增长速度的关系:平均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1【例题15】我国1990年出口商品总额为亿美元,1996年出口商品总额为亿美元,1990~1996年出口商品总额的平均发展速度为( )。答案:A【例题16】某市财政收入2003年比l998年增长了,则该市1998年至2003年财政收入的平均增长速度为( )。A.B.C.D.答案:D【例题17】平均增长速度与平均发展速度的数量关系是( )。A.平均增长速度=1平均发展速度B.平均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1C.平均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1D.平均增长速度=1-平均发展速度答案:B三、速度的分析与应用1、在应用速度分析实际问题时,须防止误用乃至滥用的现象,应注意:(1)当时间序列中的指标值出现0或负数时,不宜计算速度。(2)速度指标的数值与基数的大小有密切关系。2、在环比增长速度时间序列中,各期的基数不同,因此,运用这一指标反映现象增长的快慢时,往往要结合水平指标的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结论。“增长1%的绝对值”是进行这一分析的指标。它反映同样的增长速度,在不同时间条件下所包含的绝对水平。【例题18】在环比增长速度时间序列中,由于各期的基数不同,运用速度指标反映现象增长的快慢时往往需要结合( )这一指标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结论。A.报告期水平B.增长1%的绝对值C.累计增长量D.平均增长量答案:B【例题19】“增长1%的绝对值”反映的是同样的增长速度在不同( )条件下所包含的绝对水平。A.计量单位B.数据类型C.时间D.调查方法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