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经济师考试平行顺序

经济师考试(经济师)2025-05-19 15:10:23点击:4861

经济师考试有四个批次,分别是:

第一批次:11月12日上午8:30—10:00;上午10:40—12:10;

第二批次:11月12日下午14:00—15:30;11月12日下午16:10—17:40;

第三批次:11月13日上午8:30—10:00;上午10:40—12:10;

第四批次:11月13日下午14:00—15:30;下午16:10—17:40。

中级经济师考试为什么分四个批次?

中级经济师考试科目分为基础科目《经济基础知识》和专业科目《专业知识和实务》,专科科目分为十个专业供考生选择,也就是说专业科目会有十套不同的命题卷,因此考生的选择不同考试试卷的搭配也不相同,为了保证考试正常公平的展开因此选择了分为四个批次考试。

更多中级经济师考试相关问题请访问来源页面:

中级经济师不需要先考初级。

经济师考试各级别报考条件:

经济师考试是全国统一组织的经济专业职业考试,各个等级之间没有规定必须先从初级考试考。

初级经济师:只需要高中毕业之后,就可以报名初级经济师考试,考过既可以获得证书。

中级经济师:高中及以上学历,如果只有高中学历的需要先考初级,并且满10年的相关专业工作经验;如果是大专毕业,则只需要满6年的相关专业工作经验;本科大学毕业则是需要4年的相关专业工作的经验。

中级经济师考试报名和学历以及相关专业工作年限有关,学历越高,对相关工作年限要求越低,博士是不需要相关专业工作经验的。

高级经济师:对学历的要求则是高等院校毕业的学历才可以,如果只有高中毕业,是不可以报考高级经济师的。

经济师的简介和考试内容:

1、简介

经济师,是我国职称之一。要取得“经济师”职称,需要参加“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经济专业技术资格实行全国统一组织、统一大纲、统一命题的考试制度。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负责经济专业技术资格的政策制定、实施与监管。

初级、中级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合格者,颁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统一印制的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在全国范围内有效。高级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达到全国统一合格标准者,颁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统一印制的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成绩合格证明。

2、考试内容

初级和中级均2个科目,具体是:《经济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与实务》。两个考试科目实行合并组织、分科目连续作答的方式,每个科目考试时长(最长作答时间)为小时,两科目总计考试时长为3小时。

T平顺=∑ti+(n-1)(∑t较大+∑t较小)这个公式没见过应该是这样的吧T平顺=∑ti+(n-1)(∑t较大-∑t较小)这种方法要画峰谷图)∑t较大 峰求和∑t较小谷求和峰谷图横坐标是工序号,纵坐标是作业时间。然后描点,连线。比周围的两点都高的为峰,比周围两点都低的是谷

中级经济师平行顺序公式

为了做好考前的备考工作,考生应当专心备考,下面由我为你精心准备了“2020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备考知识点:时间序列的水平分析”,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

2020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备考知识点:时间序列的水平分析

知识点:时间序列的水平分析

(一)发展水平

1.发展水平:时间序列中对应于具体时间的指标数值。

2.序列中第一项的指标值称为最初水平,最末项的指标值称为最末水平,处于二者之间的各期指标值则称为中间水平。

3.根据各期指标值在计算报考分析指标时的作用来划分:

(1)基期水平:作为对比的基础时期的水平;

(2)报告期水平:则是所要反映与研究的那一时期的水平。

(二)平均发展水平

1.绝对数时间序列序时平均数的计算

(1)由时期序列计算序时平均数:简单算术平均数。

(2)由时点序列计算序时平均数。

第一种情况:由连续时点计算。分为两种情形:

一种是资料逐日排列且每天登记,采用简单算术平均数的方法计算:

另一种:资料登记的时间单位仍然是1天,但实际上只在指标值发生变动时才记录一次。此时需采用加权算术平均数的方法计算序时平均数,权数是每一指标值的持续天数。

2.相对数或平均数时间序列序时平均数的计算

相对数或平均数时间序列是派生数列,相对数或平均数通常是由两个绝对数对比形成的。

(三)增长量与平均增长量

1.增长量

增长量:报告期发展水平与基期发展水平之差,反映报告期比基期增加(减少)的绝对数量,用公式表示为:

增长量=报告期水平-基期水平

根据基期的不同:逐期增长量和累计增长量

逐期增长:△i=yi-yi-1

累计增长:△i=yi-y0

两者关系:△i=yi-y0=Σ(yi-yi-1)

2.平均增长量

平均增长量:时间序列中逐期增长量的序时平均数,它表明现象在一定时段内平均每期增加(减少)的数量。

公式:平均增长量=逐期增长量的合计逐期增长量的个数=累计增长量时间序列项数-1

【导读】经济师考试中,往往会涉及计算题的考察,计算题中往往会需要使用一些重要公式,所以考生需要记住并学会使用一些考试常考的公式,进行计算题目的作答,当然中级经济师常考公式也是比较多的,第九章中央银行与金融监管就涉及22个常考公式,对于这些公式,我们需要进行全面掌握,今天给大家带来的就是2020年中级经济师常考公式:中央银行与金融监管,下面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一下。

1. 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要求:

①最低资本要求: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不低于 5%;一级资本充足率不低于 6%;资本充足率不低于 8%。

②储备资本要求:为风险加权资产的 ,由核心一级资本来满足。

③逆周期资本要求:为风险加权资产的 0~,由核心一级资本来满足。

④系统重要性银行附加资本要求:为风险加权资产的 1%,由核心一级资本来满足。

商业银行杠杆率要求:

商业银行并表和未并表的杠杆率均不得低于 4%。

2.资产安全性

(1)贷款五级分类,即正常贷款、关注贷款、次级贷款、可疑贷款、损失贷款

不良贷款=次级贷款+可疑贷款+损失贷款

(2)正常贷款迁徙率=正常贷款中变为不良贷款的金额正常贷款

正常类贷款迁徙率=正常贷款中变为后四类贷款的金额正常类贷款

关注类贷款迁徙率=关注类贷款中变为不良贷款的金额关注类贷款

次级类贷款迁徙率=次级类贷款中变为可疑类贷款和损失类贷款的金额次级类贷款

可疑类贷款迁徙率=可疑类贷款中变为损失类贷款的金额可疑类贷款

(3)根据《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我国衡量资产安全性的指标

不良资产率=不良信用资产信用资产总额,不得高于 4%。

不良贷款率=不良贷款贷款总额,不得高于 5%。

单一集团客户授信集中度=对最大一家集团客户授信总额资本净额,不得高于 15%。

单一客户贷款集中度=最大一家客户贷款总额资本净额,不得高于 10%。

全部关联度=全部关联授信资本净额,不应高于 50%。

(4)根据《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管理办法》规定

贷款拨备率=贷款损失准备各项贷款余额,基本指标为 。

拨备覆盖率=贷款损失准备不良贷款余额,基本指标为 150%。

该两项标准中的较高者为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的监管标准。

3.流动适度性

(1)根据《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试行)》,流动性风险指标包括:

流动性覆盖率应不低于 100%

流动性比例应不低于 25%

(2)根据《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我国衡量银行机构流动性的指标主要有:

流动性比例=流动性资产流动性负债,不应低于 25%。

核心负债比例,也叫核心负债依存度=核心负债总负债,不应低于 60%。

流动性缺口率=流动性缺口90 天内到期表内外流动性资产,不应低于-10%。

4.收益合理性

成本收入比=营业费用加折旧营业收入,不应高于 45%

资产利润率=净利润资产平均余额,不应低于 。

资本利润率=净利润所有者权益平均余额,不应低于 11%。

以上就是2020年中级经济师常考公式:中央银行与金融监管,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当然上班族备考中级经济师和全职备考中级经济师的考生是不一样的,上班族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进行更全面的总结,现阶段大家还是要认真进行考试备考,祝大家考试成功!

中级经济师日常有规划的复习只是基本任务,考生对于知识点框架的梳理,必背公式掌握牢固性,也是极为重要的,接下来是我整理的中级经济师计算题的常用公式,供大家来进行参考。

经营状况和成果指标

1.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l00%;

流动资产是指可以在一年内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者耗用的资产,包括现金及信用社在中央银行和专业银行的各种存款、短期贷款、短期投资、应收及预付款项等。

流动负债是指将在一年内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的债务,包括短期借款、活期存款、活期储蓄存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应付工资、应交税金、应付利润、其他应付款、预提费用等。

2、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100%;

速动资产是指现金、短期投资和应收款项等项目的合计数,它们具有直接快速变现的能力,因此称为速动资产。

3、资本风险比率=不良贷款÷资本金×100%;

4、固定资产比率=(固定资产净值+在建工程)÷所有者权益(不含未分配利润)×100%;

5、利润率=利润总额÷营业收入×100%;

6、资本金利润率=利润总额÷资本金×100%;

7、成本率=总成本÷营业收入×100%;

8、综合费用率=营业费用÷(营业收入+投资收益)×100%.

会计分析和会计折旧

1、负债比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2、权益比率(产权比率)=所有者权益总额÷资产总额×100%;

3、负债对所有者权益比率=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100%;

4、流动资产比率=流动资产÷资产总额×100%;

5、贷款收息率=贷款利息收入÷贷款年平均余额×100%;

6、应收利息比率=应收未收利息÷利息收入总额×100%;

7、存款平均付息率=存款利息支出总额÷各项存款年均余额×100%;

8、拆入资金平均利率=拆入资金利息支出额÷拆入资金年平均余额×100%;

9、利润完成率=当年实现利润总额÷本年计划利润×100%;

10、利润增减率=(本年实际利润-本年计划利润)÷本年计划利润总额×100%;

11、资产利润率=净利润÷资产平均余额×100%;

12、资本(权益)收益率=净利润÷资本总额×100%.

13、平均年限法

年折旧率=(1-预计净残值率)÷折旧年限×100%;

季折旧额=原值×年折旧率÷4;

月折旧额=原值×年折旧率÷12;

14、工作量法

①单位里程折旧额=原值×(1-预计净残值率)÷规定的总行驶里程;

②每工作小时折旧额=原值×(1-预计净残值率)÷规定的工作小时。

15、双倍余额递减法

年折旧率=2÷折旧年限×100%;

季折旧额=净值×年折旧率÷4;

月折旧额=净值×年折旧率÷12;

实行双倍余额递减法提取折旧的固定资产,应在其折旧年限到期前2年内,将其净值平均摊销。

16、年度总和法

年折旧率=2×(折旧年限-已使用年数)÷折旧年限×(折旧年限+1)×100%;

季折旧额=原值×(1-预计净残值率)×年折旧率÷4;

月折旧额=原值×(1-预计净残值率)×年折旧率÷12.

其他公式

1、资产收益率=净利润÷总资产×100%;

2、资本收益率=净利润÷资本总×100%;

3、利差率=(利息收入-利息支出)÷盈利资产×100%;

4、现金资产比率=现金资产额÷资产总额×100%;

5、负债(资金)自给率=(自有资金+各项存款)÷负债总额×100%;

6、不良非信贷资产比例=不良非信贷资产÷非信贷资产×100% ;

非信贷资产包括:短期投资、长期国债投资、上市长期企业债券投资、其他长期债券投资、其他长期投资、拆放全国性银行、拆放其他银行业、拆放金融性公司、调出调剂资金、其他应收款、不良非信贷资产。

不良非信贷资产包括:不良其他长期投资(到期没有兑现的其他长期债券投资和当年没有收益的其他长期投资,下同)、逾期拆放全国性银行、逾期拆放其他银行业、逾期拆放金融性公司、逾期调出调剂资金、待处理抵债资产、应收利息、应收再贴现款项、应收转贴现款项、长期其他应收款(挂账一年以上未收回的其他应收款)。

1、一定要集中注意力。在做题的时候联合所学的知识,这样不仅可以加大做题的准确率,还会加强记忆效率。

2、理解记忆。只有理解的东西才能记得牢记得久。仅靠死记硬背,则不容易记得住。对于重要的学习内容,如能做到理解和背诵相结合,记忆效果会更好。

3、勤能补拙。在对自己不是很掌握的知识点,要多记几遍,达到熟记、牢记的程度。

4、学会整理知识。每次学习之后,在教材合上或者做完习题,可以回想自己掌握了哪些知识点,哪些是自己没掌握的。每个人都有个遗忘曲线,及时的整理知识,就不会把以前的知识忘却,考试复习起来也就得心应手了。

5、灵活运用多种学习方法。灵活运用分类记忆、图表记忆、缩短记忆及编提纲、作笔记、卡片等记忆方法,这些均能增强记忆力。

6、做到视听结合。可以同时利用语言功能和视、听觉器官的功能,来强化记忆,提高记忆效率,例如你可以一边背一边将重要的知识点写在草稿纸上,这样可以加强你的记忆。

中级经济师平行顺序怎么用

1、采用顺序移动方式的优点是:组织与计划工作简单;零件集中加工,集中运输,减少了设备调整时间和运输工作量;设备连续加工不停顿,提高了工效。

顺序移动法的缺点是:大多数产品有等待加工和等待运输的现象,生产周期长;资金周转慢,经济效益较差。

在运用顺序移动法时应该满足的条件是:批量不大,单件加工时间较短、生产单位按工艺专业化组成,距离较远的情况下。

2、平行移动法优点:加工周期短,在制品占用量少。

缺点:运输次数多,当前后工序时间不相等时,存在设备中断和制品等待的情况。

适用范围:一批零件中的每个零件在前一道工序完工后,立即传送到下一道工序继续加工的情况下。

3、平行顺序移动法优点:劳动过程中中断时间比顺序移动方式的少,零件生产周期较短;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工人与设备的空间时间,使工人和设备的空间时间集中起来,便于用来做其他工作。

缺点:组织管理比较复杂。

运用:当前道工序的单间作业时间小于或等于后道工序的单间作业时间时,则前道工序上完工的每一个零件应立即转移到后道工序去加工,即按平行移动方式单件运输。

扩展资料

平行顺序移动法当前道工序的单间作业时间大于后道工序的单间作业时间时,则前道工序上完工的零件,并不立即转移到后道工序去加工,而是等待到足以保证后道工序能连续加工的那一刻,才将完工的零件全部转移到后道工序去,这样可以避免后道工序出现间断性的设备停歇时间,并把分散的停歇时间集中起来加以利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顺序移动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平行移动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平行顺序移动法

这个发现很重要问题很突出,我们很重视,已经上报到上级部门了,你不要着急,我们肯定会给你解决的。你先回去,有消息我们会及时通知你。

T平顺=∑ti+(n-1)(∑t较大+∑t较小)这个公式没见过应该是这样的吧T平顺=∑ti+(n-1)(∑t较大-∑t较小)这种方法要画峰谷图)∑t较大 峰求和∑t较小谷求和峰谷图横坐标是工序号,纵坐标是作业时间。然后描点,连线。比周围的两点都高的为峰,比周围两点都低的是谷

这有什么难的。5道工序最长的为20分钟。所以总时间就是3件的20分钟时间加上1件的全部工序时间。3*20 + (20+10+20+20+15) = 145

第一公式:T平顺=∑ti+(n-1)(∑t较大 +∑t较小)注意是+!你用-当然错。

5道工序最长的为20分钟,T平顺=3x20 + (20+10+20+20+15) = 145T平顺=4x(20+10+20+20+15)-3x(20+20+15+10)=145

中级经济师考试平行公式

1.负债比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2.负债对所有者权益比率=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100%

3.权益比率(产权比率)=所有者权益总额÷资产总额×100%

4.流动资产比率=流动资产÷资产总额×100%

5.贷款收息率=贷款利息收入÷贷款年平均余额×100%6.

6.应收利息比率=应收未收利息÷利息收入总额×100%

7.存款平均付息率=存款利息支出总额÷各项存款年均余额×100%

8.拆入资金平均利率=拆入资金利息支出额÷拆入资金年平均余额×100%

9.利润完成率=当年实现利润总额÷本年计划利润×100%

10.利润增减率=(本年实际利润-本年计划利润)÷本年计划利润总额×100%

11.资产利润率=净利润÷资产平均余额×100%

12.资本(权益)收益率=净利润÷资本总额×100%

【导读】经济师考试中,往往会涉及计算题的考察,计算题中往往会需要使用一些重要公式,所以考生需要记住并学会使用一些考试常考的公式,进行计算题目的作答,当然中级经济师常考公式也是比较多的,第九章中央银行与金融监管就涉及22个常考公式,对于这些公式,我们需要进行全面掌握,今天给大家带来的就是2020年中级经济师常考公式:中央银行与金融监管,下面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一下。

1. 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要求:

①最低资本要求: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不低于 5%;一级资本充足率不低于 6%;资本充足率不低于 8%。

②储备资本要求:为风险加权资产的 ,由核心一级资本来满足。

③逆周期资本要求:为风险加权资产的 0~,由核心一级资本来满足。

④系统重要性银行附加资本要求:为风险加权资产的 1%,由核心一级资本来满足。

商业银行杠杆率要求:

商业银行并表和未并表的杠杆率均不得低于 4%。

2.资产安全性

(1)贷款五级分类,即正常贷款、关注贷款、次级贷款、可疑贷款、损失贷款

不良贷款=次级贷款+可疑贷款+损失贷款

(2)正常贷款迁徙率=正常贷款中变为不良贷款的金额正常贷款

正常类贷款迁徙率=正常贷款中变为后四类贷款的金额正常类贷款

关注类贷款迁徙率=关注类贷款中变为不良贷款的金额关注类贷款

次级类贷款迁徙率=次级类贷款中变为可疑类贷款和损失类贷款的金额次级类贷款

可疑类贷款迁徙率=可疑类贷款中变为损失类贷款的金额可疑类贷款

(3)根据《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我国衡量资产安全性的指标

不良资产率=不良信用资产信用资产总额,不得高于 4%。

不良贷款率=不良贷款贷款总额,不得高于 5%。

单一集团客户授信集中度=对最大一家集团客户授信总额资本净额,不得高于 15%。

单一客户贷款集中度=最大一家客户贷款总额资本净额,不得高于 10%。

全部关联度=全部关联授信资本净额,不应高于 50%。

(4)根据《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管理办法》规定

贷款拨备率=贷款损失准备各项贷款余额,基本指标为 。

拨备覆盖率=贷款损失准备不良贷款余额,基本指标为 150%。

该两项标准中的较高者为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的监管标准。

3.流动适度性

(1)根据《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试行)》,流动性风险指标包括:

流动性覆盖率应不低于 100%

流动性比例应不低于 25%

(2)根据《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我国衡量银行机构流动性的指标主要有:

流动性比例=流动性资产流动性负债,不应低于 25%。

核心负债比例,也叫核心负债依存度=核心负债总负债,不应低于 60%。

流动性缺口率=流动性缺口90 天内到期表内外流动性资产,不应低于-10%。

4.收益合理性

成本收入比=营业费用加折旧营业收入,不应高于 45%

资产利润率=净利润资产平均余额,不应低于 。

资本利润率=净利润所有者权益平均余额,不应低于 11%。

以上就是2020年中级经济师常考公式:中央银行与金融监管,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当然上班族备考中级经济师和全职备考中级经济师的考生是不一样的,上班族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进行更全面的总结,现阶段大家还是要认真进行考试备考,祝大家考试成功!

中级经济师日常有规划的复习只是基本任务,考生对于知识点框架的梳理,必背公式掌握牢固性,也是极为重要的,接下来是我整理的中级经济师计算题的常用公式,供大家来进行参考。

经营状况和成果指标

1.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l00%;

流动资产是指可以在一年内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者耗用的资产,包括现金及信用社在中央银行和专业银行的各种存款、短期贷款、短期投资、应收及预付款项等。

流动负债是指将在一年内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的债务,包括短期借款、活期存款、活期储蓄存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应付工资、应交税金、应付利润、其他应付款、预提费用等。

2、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100%;

速动资产是指现金、短期投资和应收款项等项目的合计数,它们具有直接快速变现的能力,因此称为速动资产。

3、资本风险比率=不良贷款÷资本金×100%;

4、固定资产比率=(固定资产净值+在建工程)÷所有者权益(不含未分配利润)×100%;

5、利润率=利润总额÷营业收入×100%;

6、资本金利润率=利润总额÷资本金×100%;

7、成本率=总成本÷营业收入×100%;

8、综合费用率=营业费用÷(营业收入+投资收益)×100%.

会计分析和会计折旧

1、负债比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2、权益比率(产权比率)=所有者权益总额÷资产总额×100%;

3、负债对所有者权益比率=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100%;

4、流动资产比率=流动资产÷资产总额×100%;

5、贷款收息率=贷款利息收入÷贷款年平均余额×100%;

6、应收利息比率=应收未收利息÷利息收入总额×100%;

7、存款平均付息率=存款利息支出总额÷各项存款年均余额×100%;

8、拆入资金平均利率=拆入资金利息支出额÷拆入资金年平均余额×100%;

9、利润完成率=当年实现利润总额÷本年计划利润×100%;

10、利润增减率=(本年实际利润-本年计划利润)÷本年计划利润总额×100%;

11、资产利润率=净利润÷资产平均余额×100%;

12、资本(权益)收益率=净利润÷资本总额×100%.

13、平均年限法

年折旧率=(1-预计净残值率)÷折旧年限×100%;

季折旧额=原值×年折旧率÷4;

月折旧额=原值×年折旧率÷12;

14、工作量法

①单位里程折旧额=原值×(1-预计净残值率)÷规定的总行驶里程;

②每工作小时折旧额=原值×(1-预计净残值率)÷规定的工作小时。

15、双倍余额递减法

年折旧率=2÷折旧年限×100%;

季折旧额=净值×年折旧率÷4;

月折旧额=净值×年折旧率÷12;

实行双倍余额递减法提取折旧的固定资产,应在其折旧年限到期前2年内,将其净值平均摊销。

16、年度总和法

年折旧率=2×(折旧年限-已使用年数)÷折旧年限×(折旧年限+1)×100%;

季折旧额=原值×(1-预计净残值率)×年折旧率÷4;

月折旧额=原值×(1-预计净残值率)×年折旧率÷12.

其他公式

1、资产收益率=净利润÷总资产×100%;

2、资本收益率=净利润÷资本总×100%;

3、利差率=(利息收入-利息支出)÷盈利资产×100%;

4、现金资产比率=现金资产额÷资产总额×100%;

5、负债(资金)自给率=(自有资金+各项存款)÷负债总额×100%;

6、不良非信贷资产比例=不良非信贷资产÷非信贷资产×100% ;

非信贷资产包括:短期投资、长期国债投资、上市长期企业债券投资、其他长期债券投资、其他长期投资、拆放全国性银行、拆放其他银行业、拆放金融性公司、调出调剂资金、其他应收款、不良非信贷资产。

不良非信贷资产包括:不良其他长期投资(到期没有兑现的其他长期债券投资和当年没有收益的其他长期投资,下同)、逾期拆放全国性银行、逾期拆放其他银行业、逾期拆放金融性公司、逾期调出调剂资金、待处理抵债资产、应收利息、应收再贴现款项、应收转贴现款项、长期其他应收款(挂账一年以上未收回的其他应收款)。

1、一定要集中注意力。在做题的时候联合所学的知识,这样不仅可以加大做题的准确率,还会加强记忆效率。

2、理解记忆。只有理解的东西才能记得牢记得久。仅靠死记硬背,则不容易记得住。对于重要的学习内容,如能做到理解和背诵相结合,记忆效果会更好。

3、勤能补拙。在对自己不是很掌握的知识点,要多记几遍,达到熟记、牢记的程度。

4、学会整理知识。每次学习之后,在教材合上或者做完习题,可以回想自己掌握了哪些知识点,哪些是自己没掌握的。每个人都有个遗忘曲线,及时的整理知识,就不会把以前的知识忘却,考试复习起来也就得心应手了。

5、灵活运用多种学习方法。灵活运用分类记忆、图表记忆、缩短记忆及编提纲、作笔记、卡片等记忆方法,这些均能增强记忆力。

6、做到视听结合。可以同时利用语言功能和视、听觉器官的功能,来强化记忆,提高记忆效率,例如你可以一边背一边将重要的知识点写在草稿纸上,这样可以加强你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