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经济师购买性支出
备考复习期间一定要做好知识点的积累,为考试的到来做好准备,下面由我为你精心准备了“初级经济师2020经济基础常考知识点:财政支出的分类方法”,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
初级经济师2020经济基础常考知识点:财政支出的分类方法
财政支出的分类方法
1.按适用于编制政府预算的统计分类:
(1)财政支出功能分类:
按照政府提供公共物品与服务的产出性质进行的分类,反映政府的职能活动。即政府的钱到底被拿来做了什么事(用来办教育,还是加强国防)。
(2)财政支出经济分类:
按照政府生产公共物品的成本投入进行分类,反映政府支出的经济性质和具体用途。说明政府的钱是怎样花出去的(办教育的钱是用于发放工资,还是购买设备、修建校舍)。
【注意】支出经济分类是对政府支出活动更为明细的反映,能从微观层面清晰追踪政府财政支出的去向和具体用途。
2.按交易的经济性质分类:
购买性支出(消耗性支出)
转移性支出
现在已经到了九月末,考试快要来了,为了做好备考复习,下面由我为你精心准备了“初级经济师2020财政税收常考知识点:预算支出的拨款方式",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
初级经济师2020财政税收常考知识点:预算支出的拨款方式
预算支出的拨款方式
财政部门在国库或国库指定的代理银行开设统一的账户,各单位在统一账户下设立分类账户,实行集中管理,预算资金不再拨付给各单位分设账户保存,各部门根据执行职能的需要,可以在预算规定的项目内购买商品和劳务,由财政部门直接向商品和劳务的提供方支付货款,不再通过任何中间环节。
1.划分支出类型
财政支出总体上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根据支付管理需要,具体分为四类:工资支出、购买支出、零星支出、转移支出。
2.支付方式类型
财政直接支付:财政部门开具支付令,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直接将财政资金支付到收款人或用款单位账户。包括工资支出、购买支出以及中央对地方的专项转移支付等。
财政授权方式:预算单位根据财政授权,自行开具支付令,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将资金支付到收款人账户。包括未实行财政直接支付的购买支出和零星支出。
(三)按财政支出最终结果分类(掌握) 按财政资金使用的最终结果分类,财政支出分为补偿性支出、积累性支出、消费性支出。 (1)补偿性支出,包括政府用于社会补偿性的支出和物质生产领域的补偿性支出。现在国家用于物质生产领域的补偿性支出只有企业挖潜改造支出一项。 (2)积累性支出,主要是用于直接增加社会物质财富及国家物资储备(包括用于扩大再生产、非生产性基本建设、建立社会后备)等方面的支出。 (3)消费性支出,是指用于社会公共需要方面的支出,包括文教、行政、国防等非生产部门的各项公用经费和人员经费。 「例题1.多选题」(2006年、2007年)按财政资金使用的最终结果分类,财政支出可分为( )。 A.补偿性支出 B.积累性支出 C.引导性支出 D.公平性支出 E.消费性支出 [答案]ABE 「例题2.多选题」(2004年)下列财政支出中,属于积累性支出的是( )。 A.非生产性基本建设支出 B.文教事业费支出 C.行政管理费支出 D.建立社会后备支出 E.工业、交通部门事业费支出 [答案]AD 「例题3.单选题」文教、行政、国防等非生产部门的各项公用经费和人员经费支出属于( )支出 A.积累性 B.消费性 C.补偿 性D.购买性 [答案]B 4.按财政支出在经济上是否直接获得补偿分类(重要) 按财政支出在经济上是否直接获得补偿,或者说财政支出是否与商品和服务发生了交换分类,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购买性支出——等价交换,体现政府的市场性分配活动。转移性支出——价值单方面转移,体现政府的非市场性分配活动。 5.按财政支出发生的时间分类(掌握) 分为经常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 经常性支出是指维持公共部门正常运转或者保障人们基本生活所必需的支出,包括人员经费、公用经费、社会保障支出等。税收应当成为经常性支出的补偿方式。 资本性支出是指用于购买或者生产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的耐用品所需要的支出,包括生产性支出和非生产性支出。资本性支出发生后将形成固定资产。资本性支出一般有两种补偿方式:税收和国债。 「例题1.单选题」将财政支出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这两类,是按( )。 A.按支出经济分类 B.按支出的最终结果分类 C.按支出功能分类 D.按支出在经济上是否直接获得补偿分类 [答案]D 「例题2.单选题」(2008年)将财政支出分为补偿性支出、积累性支出和消费性支出,是按财政支出( )所作的分类。 A.最终结果 B.功能 C.发生时间 D.在经济上是否直接获得补偿 [答案]A 「例题3.多选题」按财政支出发生时间分类,财政支出分为( )。 A.购买性支出 B.转移性支出 C.经常性支出 D.资本性支出 E.消费性支出 [答案]CD 「例题4.多选题」(2008年)财政资本性支出的补偿方式一般包括( )。 A.集资 B.贷款 C.税收 D.行政收费 E.国债 [答案]CE
初级经济师购买性支出
中级经济师购买性支出
第十一章 财政支出概述1、财政支出:是指政府为履行职能、取得所需商品和劳务而进行的财政资金支付,是政府行为的成本。财政支出规模和范围反映着政府介入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的规模和深度。2、在财政支原则:公平原则、效益原则、稳定与发展原则。3、公平分配原则:就是通过财政支出对市场调节所形成的初次分配结果,以实现企业、个人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做到机会均等。通过有效再分配纠正市场机制导致的财富分配不公平状况,实现社会分配公平,缩小贫富差距。4、.效益原则:财政支出效益原则,是以市场机制发挥基础性作用为基点的,遵循市场效率准则来安排财政支出,优化资源配置,以最小的社会成本取得的社会效益。这个原则包括宏观和微观两个含义:从宏观上看,要实现社会均衡,这是指通过财政支出是社会资源在政府和微观经济主体之间的配置达到均衡。达到这一均衡的标准是政府支出给社会带来的利益应大于由政府课税或用其他方式取得收入所付出的代价。从微观上看,要进行成本-效应分析。5、.稳定与发展原则:在社会总供给大于社会总需求时增加财政支出,反之则减少财政支出。6、财政支出分类:根据政府职能对财政支出进行分类,财政支出分为社会管理支出和经济管理支出。在财政支出分类中,按政府职能分类是各国最常用的一种分类方法。7、财政社会管理支出:包括国防支出、社会文教支出、行政支出和其他支出等;财政经济管理支出主要是经济建设支出。8、过去我国财政支出按政府职能分类,主要分为5类:经济建设支出、社会文教支出、国防支出、行政管理支出和其他支出。2006年,国务院制定了新的政府收支分类体系,并从2007年开始按照新的分类体系编制政府预算和部门预算。我国政府支出的功能分类包括:一般公共服务、外交、国防、公共安全、教育、科学技术等17大类。9、按照政府功能对财政支出进行分类具有重要意义:(1)能够清晰地反映政府各项职能活动支出的总量、结构和方面,有利于按照公共财政要求和宏观调控需要,及时有效地进行总量控制和结构调整;(2)为全面地、多角度地政府支出进行分析创造了有利条件;(3)便于进行国际比较。10、按支出使用部门分类:我国按照政府部门即政府组织机构分类,财政支出分为外交部、国防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建设部、文化部、教育部、卫生部等部门的支出。11、.按支出经济分类:就是按照政府支出的经济性质和具体用途进行的一种分类。按照支出的经济性质和具体用途对财政支出进行分类,建立支出经济分类体系,也是我国2006年新的政府收支分类体系改革的重要成果之一。政府支出经济分类包括12个“类”级科目,如工资福利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等。12、财政支出经济分类的意义:(1)可以使政府收支分类体系更加完整,使政府每一项支出的具体用途得到全面、具体、清晰的反映;(2)支出经济分类既是细化部门预算的重要条件,同时也是预算单位执行预算和进行会计核算的基础,有利于进一步规范和强化预算管理。13、按财政支出能否直接得到等价补偿分类:按财政支出在经济上是否直接获得等价补偿,或者说财政支出是否与商品和服务发生了交换分类,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14、购买性支出直接表现为政府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活动。购买性支出包括政府消费性支出和投资性支出。购买性支出遵循等价交换原则,体现了政府的市场性再分配活动,反映了政府在配置资源方面的作用;转移性支出,是指政府付出财政资金却不能得到直接的补偿,不存在等价交换问题,换言之,转移性支出直接表现为资金无偿、单方面的转移,包括政府补助支出、捐赠支出和债务利息支出。这种支出体现了政府的非市场性再分配活动,显示了政府在公平收入分配方面的作用。15、将财政支出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的重要意义:(1)这种分类对于分析政府职能的方向具有重要意义。在财政支出总额中,购买性支出所占比重大,表明财政具有较强的资源配置职能;转移性支出所占比重大,表明财政具有较强的收入分配职能。(2)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的使用效益是有差别的。购买性支出对政府具有较强的效益约束;转移性支出对政府的效益约束较弱。16、衡量财政支出规模的指标:是一个财政年度,政府他哦没看过预算安排的财政支出总额。是衡量一定时期内政府支配资源的多少、满足公共需要能力高低的重要指标,反映做政府对社会经济发展影响力的强弱。衡量财政支出规模大小可采用两大指标,即绝对规模指标和相对规模指标。17、财政支出绝对规模:是政府在预算年度的财政支出总和(通常按当年价格计算;有时也按照不变价格进行计算)。财政支出的相对规模:是指财政支出的规模用和其他经济变量的关系来反映。18、我国常用两种测量方法来反映,(1)当年财政支出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2)当年中央财政支出占全国财政支出的比重。此外,还可用人均财政支出反映人均享受的公共服务水平。19、财政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反映政府干预经济的程度。中央财政支出占全国财政支出的比重反映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控制程度。根据各国财政支出的实践,财政支出从长期看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20、西方关于财政支出规模不断增长的理论观点:瓦格纳的“政府活动扩张法则”;.皮考克和魏斯曼的“梯度渐进增长理论”;.皮考克和魏斯曼的“梯度渐进增长理论”;.鲍莫尔的“非均衡增长理论”。
假期将至,为了做好考前的备考复习,下面由我为你精心准备了“中级经济师2020经济基础常考知识点: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存在的问题",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
中级经济师2020经济基础常考知识点: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存在的问题
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存在的问题如下:
1.财政支出总量快速增长、支出结构有所调整
在财政支出总量持续增长的同时,财政支出结构逐步优化财政支出的重点也逐步由经济建设向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转变。
2.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存在的问题
(1)购买性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长期偏大,转移性支出的比重处于较低的水平。
目前,中国公共财政预算支出总额中的约70%以上为购买性支出,高于发达国家的水平。从动态角度来看,1994年以来至“十一五”时期,中国财政购买性支出占公共财政预算的比重出现了缓慢下降的趋势,转移性支出比重则缓慢上升,这从侧面反映了中国财政支出的再分配功能在不断强化,体现出政府运用财政政策的着力点开始偏离资源配置、而更加关注分配公平的问题。
(2)相对于消费性支出而言,投资性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近年来虽然略有下降趋势,但仍徘徊在较高的水平上。
目前中国政府购买性支出中,投资性支出与消费性支出的比例约为40:60,因而推定政府性投资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比重约为28%,这个比重高于发达国家和中东欧转型经济体。
(3)社会性支出的比重近年来虽有上升,但仍有待进一步增加数量和改善质量。
中国财政用于固定资产投资和城市维护建设的支出,总体上都远高于对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与就业、农业和科技等方面的投入。我国财政支出结构上的偏离,即重视经济服务(特别是经济建设事务)和一般公共服务而忽视社会性支出的现状,是造成中国社会发展严重滞后于经济发展的关键原因之一。
距离2020年中级经济师考试已经很近了,为了做好备考复习,下面由我为你精心准备了“中级经济师2020财政税收考试知识点:购买性支出”,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
中级经济师2020财政税收考试知识点:购买性支出
购买性支出
购买性支出直接表现为政府购买货物或劳务的活动。
特点: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购买性支出包括社会消费性支出和财政投资性支出。就其本质来说,社会消费性支出满足的是纯社会共同需要,构成了财政这一经济现象存在的主要依据。
属于社会消费性支出的有:行政管理费,国防费,文教、科学、卫生事业费,还有工交商农等部门的事业费等。
从世界各国的一般发展趋势来看,社会消费性支出的绝对规模总的来讲呈现一种扩张趋势,相对规模在一定发展阶段也是扩张趋势,达到一定规模则相对停滞。
购买性支出中级经济师
第十一章 财政支出概述1、财政支出:是指政府为履行职能、取得所需商品和劳务而进行的财政资金支付,是政府行为的成本。财政支出规模和范围反映着政府介入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的规模和深度。2、在财政支原则:公平原则、效益原则、稳定与发展原则。3、公平分配原则:就是通过财政支出对市场调节所形成的初次分配结果,以实现企业、个人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做到机会均等。通过有效再分配纠正市场机制导致的财富分配不公平状况,实现社会分配公平,缩小贫富差距。4、.效益原则:财政支出效益原则,是以市场机制发挥基础性作用为基点的,遵循市场效率准则来安排财政支出,优化资源配置,以最小的社会成本取得的社会效益。这个原则包括宏观和微观两个含义:从宏观上看,要实现社会均衡,这是指通过财政支出是社会资源在政府和微观经济主体之间的配置达到均衡。达到这一均衡的标准是政府支出给社会带来的利益应大于由政府课税或用其他方式取得收入所付出的代价。从微观上看,要进行成本-效应分析。5、.稳定与发展原则:在社会总供给大于社会总需求时增加财政支出,反之则减少财政支出。6、财政支出分类:根据政府职能对财政支出进行分类,财政支出分为社会管理支出和经济管理支出。在财政支出分类中,按政府职能分类是各国最常用的一种分类方法。7、财政社会管理支出:包括国防支出、社会文教支出、行政支出和其他支出等;财政经济管理支出主要是经济建设支出。8、过去我国财政支出按政府职能分类,主要分为5类:经济建设支出、社会文教支出、国防支出、行政管理支出和其他支出。2006年,国务院制定了新的政府收支分类体系,并从2007年开始按照新的分类体系编制政府预算和部门预算。我国政府支出的功能分类包括:一般公共服务、外交、国防、公共安全、教育、科学技术等17大类。9、按照政府功能对财政支出进行分类具有重要意义:(1)能够清晰地反映政府各项职能活动支出的总量、结构和方面,有利于按照公共财政要求和宏观调控需要,及时有效地进行总量控制和结构调整;(2)为全面地、多角度地政府支出进行分析创造了有利条件;(3)便于进行国际比较。10、按支出使用部门分类:我国按照政府部门即政府组织机构分类,财政支出分为外交部、国防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建设部、文化部、教育部、卫生部等部门的支出。11、.按支出经济分类:就是按照政府支出的经济性质和具体用途进行的一种分类。按照支出的经济性质和具体用途对财政支出进行分类,建立支出经济分类体系,也是我国2006年新的政府收支分类体系改革的重要成果之一。政府支出经济分类包括12个“类”级科目,如工资福利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等。12、财政支出经济分类的意义:(1)可以使政府收支分类体系更加完整,使政府每一项支出的具体用途得到全面、具体、清晰的反映;(2)支出经济分类既是细化部门预算的重要条件,同时也是预算单位执行预算和进行会计核算的基础,有利于进一步规范和强化预算管理。13、按财政支出能否直接得到等价补偿分类:按财政支出在经济上是否直接获得等价补偿,或者说财政支出是否与商品和服务发生了交换分类,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14、购买性支出直接表现为政府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活动。购买性支出包括政府消费性支出和投资性支出。购买性支出遵循等价交换原则,体现了政府的市场性再分配活动,反映了政府在配置资源方面的作用;转移性支出,是指政府付出财政资金却不能得到直接的补偿,不存在等价交换问题,换言之,转移性支出直接表现为资金无偿、单方面的转移,包括政府补助支出、捐赠支出和债务利息支出。这种支出体现了政府的非市场性再分配活动,显示了政府在公平收入分配方面的作用。15、将财政支出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的重要意义:(1)这种分类对于分析政府职能的方向具有重要意义。在财政支出总额中,购买性支出所占比重大,表明财政具有较强的资源配置职能;转移性支出所占比重大,表明财政具有较强的收入分配职能。(2)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的使用效益是有差别的。购买性支出对政府具有较强的效益约束;转移性支出对政府的效益约束较弱。16、衡量财政支出规模的指标:是一个财政年度,政府他哦没看过预算安排的财政支出总额。是衡量一定时期内政府支配资源的多少、满足公共需要能力高低的重要指标,反映做政府对社会经济发展影响力的强弱。衡量财政支出规模大小可采用两大指标,即绝对规模指标和相对规模指标。17、财政支出绝对规模:是政府在预算年度的财政支出总和(通常按当年价格计算;有时也按照不变价格进行计算)。财政支出的相对规模:是指财政支出的规模用和其他经济变量的关系来反映。18、我国常用两种测量方法来反映,(1)当年财政支出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2)当年中央财政支出占全国财政支出的比重。此外,还可用人均财政支出反映人均享受的公共服务水平。19、财政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反映政府干预经济的程度。中央财政支出占全国财政支出的比重反映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控制程度。根据各国财政支出的实践,财政支出从长期看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20、西方关于财政支出规模不断增长的理论观点:瓦格纳的“政府活动扩张法则”;.皮考克和魏斯曼的“梯度渐进增长理论”;.皮考克和魏斯曼的“梯度渐进增长理论”;.鲍莫尔的“非均衡增长理论”。
假期将至,为了做好考前的备考复习,下面由我为你精心准备了“中级经济师2020经济基础常考知识点: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存在的问题",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
中级经济师2020经济基础常考知识点: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存在的问题
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存在的问题如下:
1.财政支出总量快速增长、支出结构有所调整
在财政支出总量持续增长的同时,财政支出结构逐步优化财政支出的重点也逐步由经济建设向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转变。
2.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存在的问题
(1)购买性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长期偏大,转移性支出的比重处于较低的水平。
目前,中国公共财政预算支出总额中的约70%以上为购买性支出,高于发达国家的水平。从动态角度来看,1994年以来至“十一五”时期,中国财政购买性支出占公共财政预算的比重出现了缓慢下降的趋势,转移性支出比重则缓慢上升,这从侧面反映了中国财政支出的再分配功能在不断强化,体现出政府运用财政政策的着力点开始偏离资源配置、而更加关注分配公平的问题。
(2)相对于消费性支出而言,投资性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近年来虽然略有下降趋势,但仍徘徊在较高的水平上。
目前中国政府购买性支出中,投资性支出与消费性支出的比例约为40:60,因而推定政府性投资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比重约为28%,这个比重高于发达国家和中东欧转型经济体。
(3)社会性支出的比重近年来虽有上升,但仍有待进一步增加数量和改善质量。
中国财政用于固定资产投资和城市维护建设的支出,总体上都远高于对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与就业、农业和科技等方面的投入。我国财政支出结构上的偏离,即重视经济服务(特别是经济建设事务)和一般公共服务而忽视社会性支出的现状,是造成中国社会发展严重滞后于经济发展的关键原因之一。
距离2020年中级经济师考试已经很近了,为了做好备考复习,下面由我为你精心准备了“中级经济师2020财政税收考试知识点:购买性支出”,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
中级经济师2020财政税收考试知识点:购买性支出
购买性支出
购买性支出直接表现为政府购买货物或劳务的活动。
特点: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购买性支出包括社会消费性支出和财政投资性支出。就其本质来说,社会消费性支出满足的是纯社会共同需要,构成了财政这一经济现象存在的主要依据。
属于社会消费性支出的有:行政管理费,国防费,文教、科学、卫生事业费,还有工交商农等部门的事业费等。
从世界各国的一般发展趋势来看,社会消费性支出的绝对规模总的来讲呈现一种扩张趋势,相对规模在一定发展阶段也是扩张趋势,达到一定规模则相对停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