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陪他笑只陪她闹
第二节 生产过程的空间组织
生产过程的空间组织即指厂房、车间和设备的布局,包括工厂总平面布置和车间布置。
一、厂址选择
厂址选择就是确定工厂坐落的区域和具体位置。厂址选择是个复杂的综合性课题,涉及政治、经济、技术、地理、物流、市场等多方面的问题。
(一)影响厂址选择的主要因素
(1)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国民经济发展的整体需要、布局和规划;各地方的规划、发展及有关法规。
(2)接近客户,交通便利,通讯方便。
(3)资源的充分获取和利用,以获得最佳经济效益。人力、物力资源。
(4)气候、地质、水文等自然条件及环境保护。
(5)长远发展的余地。
(二)厂址选择的主要步骤
1.确定选址目标
2.收集数据、分析因素,拟定初步候选方案
3.评价候选方案
4.选定最终厂址方案
(三)厂址选择的方法
1.因素评分法
因素评分法是对多个候选厂址进行分析评价的一种常用方法,运用这种方法的步骤如下:
(1)首先列出有关的影响因素,并规定对各因素进行评价的尺度,一般情况下用分数作为尺度。同时规定尺度的范围,如 1-10 或 1—100 均可。
(2)对各因素按其重要程度赋予一定权数。
(3)按照规定的尺度列出每一等级的相应分数,为候选厂址的各个因素进行定级评分。
(4)用各个因素的得分与相应的权重相乘,并把所有因素的加权值相加,得到每一个备选地址的最终得分。
(5)选择总分最高的候选厂址为优选方案。
对于一些非定量的因素,因素评分法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但是由于决定因素的权数和评分都有一定主观性,因此在最终确定厂址时,还要和其他方法的分析结果综合起来评定。
2.重心法
如果厂址选择主要是考虑生产中的运输成本,可以采用重心法来选择厂址位置。重心法的基本思想是所选厂址可使主要原材料或货物总运量距离最小。
基本步骤如下:
(1) 首先准备一张标有主要原材料供应基地(或大批货物运达目的地)位置的地图;然后将一个直角坐标系覆盖在该地上,就能得到基地或目的地的坐标(如图4—1所示)。
(2)确定新建工厂与现有各原材料供应基地的运输量。
(3)求出其重心的坐标。即计算新建工厂的位置坐标,使新厂址与各原材料供应基地之间的总运量距离最小。其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 Xi——表示第i材料供应地在X方向的坐标;
Yi——表示第i材料供应地在Y方向的坐标;
X0,Y0——选定的厂址在X方向及Y方向的坐标;
n——表示主要材料供应地的数目;
Qi——表示第i材料的年运输量。
(4)选择使总运量距离最小的坐标点对应的位置为最合适厂址。
重心法只能粗略地估算厂址的位置,在具体确定时,还要根据其他条件和因素的综合分析来确定最佳厂址位置和地点。
二、生产过程空间组织的原则与形式
(一)生产过程空间组织的原则
(1)有利于企业内各项生产活动的正常进行,提高经济效益。
(2)有利于安全生产保证,有利于职工的身心健康,满足“三废”处理要求。
(3)有利于合理利用空间,防止浪费,减少运输空间。
(二)生产过程空间组织的形式
1.工艺专业化布置
按工艺专业化原则设置生产单位的优点是:
(1)对产品品种的变化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2)便于充分利用生产设备与生产面积,提高生产设备和生产面积的负荷系数;
(3)便于进行工艺专业化管理,并有利于工人技术熟练程度的提高。
缺点是:
(1)产品加工路线长,运输工具、运输工人和中间仓库增多,使厂内运输费用增加;
(2)生产周期延长,资金占用增加;
(3)管理工作复杂化。
2.对象专业化布置
对象专业化布置就是以产品(或零件、部件)为对象来设置生产单位。
按对象专业化原则设置生产单位的优点是:
(1)可以缩短产品加工路线,节约运输工具和人力,减少仓库等辅助面积的占用;
(2)减少产品的运输时间和停放时间,缩短生产周期,减少生产中在制品占用量和流动资金占用量;
(3)减少了车间之间的生产联系,从而简化并改进了计划管理与生产核算工作,有利于建立生产责任制,有利于在制品管理、质量管理;
(4)有利于按期、按质、按量、成套地完成生产任务,提高劳动生产率和降低成本;
(5)有利于采用先进的生产组织形式。
缺点是:
(1)不利于充分利用设备和生产面积;
(2)不利于对工艺进行专业化管理;
(3)对产品变化的适应性差。
3.混合式布置
混合式布置就是指综合利用工艺专业化原则和对象专业化原则建立生产单位的原则。
4.固定布置
固定布置是指将加工的对象如产品、零部件的位置固定不变,而人员、设备、工具向其移动,并在该处进行加工制造的一种设施布置方式。
微风轻啸
初级经济师考试一共分为了《经济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实务》两科,规定在两年内通过才可取得证书,那么初级经济师这两科具体考什么内容?初级经济师各科考点详解1、《经济基础知识(初级)》这门科目涉及到的考试内容主要有:经济学基础、财政、货币与金融、统计、会计和法律等相关的原理、方法、技术、规范(规定)等,同时还会涉及到一些在经济专业工作过程中所要求的基础知识和能力。2、《专业知识和实务(初级)》在这门科目中,又可分为工商管理、农业经济、财政税收、金融、保险、运输经济、人力资源管理、旅游经济、建筑与房地产经济、知识产权这10个专业,每个考生都只需选择其中一门报考。每个专业所涉及到的考试内容自然千差万别,但万变不离其宗,主要考察的内容就是考生在这一专业上的基础理论知识与实务知识。简而言之就是不仅要知道、要懂,还得会用。初级经济师考试通关秘诀(1)以平常心对待无论对于学霸还是零基础的考生,在备考过程中最需要做的就是首先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正所谓“骄兵必败”,如果自己太骄傲,以轻视的目光其对待备考,那么你在考试中势必会大失水准。尤其作为零基础的你,除了不能太骄傲,在平时的备考中,也需要保持一颗平常的心,静下心去学习,有足够的耐心坚持下去,那么才能赢得最终的胜利。(2)学会检测当学习到一定阶段或者一个章节内容后,大家不妨可以检测一下自己看看对知识掌握的程度怎么样,检测的时间可以设定为每个月或者每两个月进行一次,主要具体测量一下自己的学习情况,清楚了解到自己所存在的不足,通过以做题练习的形式对知识点进一步掌握。
仙鹤青松风
2018年经济师初级工商管理章节要点:第四章
第四章 生产过程组织
第一节 生产过程组织概述
一、生产组织
(一)生产组织的概念
(二)生产组织的必要性
优化的生产组织能够使产品在生产过程中行程最短、时间最省、耗费最少,并有利于按质、按量、按时完成生产任务。
二、生产过程
(一)生产过程的概念
(二)生产过程的构成
不同企业由于技术设备条件、专业化协作水平以及企业生产的性质和特点不同,生产过 程构成有着一定的差别,而且随着企业自身生产发展也会发生变化。一般企业的生产过程基本上是由生产技术准备过程、基本生产过程、辅助生产过程、生产服务过程等组成。
(1)生产技术准备过程。
(2)基本生产过程。
(3)辅助生产过程。
(4)生产服务过程。
三、生产过程组织的概念与要求
(一)生产过程组织的概念
(二)生产过程组织的合理要求
生产过程的合理组织是企业高质量、高效率和低成本为社会提供产品,实现较好的经济效益的基本任务和必然要求。合理地组织生产过程必须考虑很多客观要求:
(1)连续性原则。
(2)比例性原则。
(3)节奏性原则。
(4)准时性原则。
(5)柔性原则。
四、生产类型
(一)大量生产类型
大量生产类型是指生产的产品产量大而品种少,经常重复生产一种或少数几种类似的产品的一种生产类型。
(二)成批生产类型
成批生产是指产品产量较少,品种较多,专业化程度较低的一种生产类型。
成批生产具有一定的生产稳定性和生产重复性,具有定期重复轮番生产的特点。
成批生产又可分为大批生产、中批生产和小批生产三种类型。其中,中批生产更加明显
(三)单件生产类型
单件生产类型是指生产的产品品种繁多,而每一种产品仅生产一台(件)或少数几台(件)的生产类型。
优质经济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