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7527

首页> 经济师> 中级经济师外债

3个回答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逃脱幸运

已采纳

距离考试越来越近,不知道小伙伴们是否做好备考,下面由我为你精心准备了“2020中级经济师金融常用公式:国际金融及其管理”,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

2020中级经济师金融常用公式:国际金融及其管理

1.测度国际储备总量是否适度的经验指标:

①国际储备额与国民生产总值之比,一般为10%;

②国际储备额与外债总额之比,一般在30%到50%;

③国际储备额与进口额之比,一般为25%;如果以月来计量,国际储备额应能满足3个月的进口需求。

2.目前,世界各国用来监测外债总量是否适度的指标主要有:

①负债率=当年未清偿外债余额当年国民生产总值×100%≤20%;

②债务率=当年未清偿外债余额当年货物服务出口总额×100≤100%%;

③偿债率=当年外债还本付息总额当年货物服务出口总额×100%≤25%;

④短期债务率=短期外债余额当年未清偿外债余额≤25%。

88评论

不须伤心

九月已经过了大半了,剩下可以备考复习的时间不多了。为了做好考前的备考复习,下面由我为你精心准备了“中级经济师2020经济基础备考知识点:金融危机”,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

中级经济师2020经济基础备考知识点:金融危机

(一)金融危机的含义

1.金融危机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出现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

2.金融危机的发生具有频繁性、广泛性、传染性和严重性的特点。

3.几乎所有的国家都曾经遭受过金融危机的侵袭,金融危机会使一国实体经济受到影响,经济增长放缓甚至衰退,严重时还会令金融市场完全崩溃,甚至导致国家破产。

(二)金融危机的类型

1.债务危机(支付能力危机):一国的债务不合理、无法按期偿还债务而引发的危机。

发生债务危机的国家具有以下特点:①出口不断萎缩,外汇主要来源于举借外债。②国际债务条件对债务国不利。③大多数债务国缺乏外债管理经验,外债投资效益不高,创汇能力低。

2.货币危机

国际债务危机,欧洲货币危机和亚洲金融危机的共同特点是危机国家实行盯住汇率制度。

3.流动性危机:由流动性不足引起的。

(1)国内流动性危机:如果金融机构资产负债不匹配,即“借短放长”,则会导致流动性不足以偿还短期债务。

(2)国际流动性危机:如果一国金融体系中潜在的短期外汇履约义务超过短期内可能得到的外汇资产规模,国际流动性就不足。

(3)综合性金融危机

综合性金融危机分为外部综合性金融危机和内部综合性金融危机。发生内部综合性危机的国家的共同特点是金融体系脆弱,危机由银行传导至整个经济体系。综合金融危机一定程度上暴露了危机国家所存在的深层次结构问题。

(三)次贷危机

1.次贷危机是一场发生在美国,因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引起的金融风暴。

2.次贷危机分为三个阶段:债务危机→流动性危机→信用危机。

94评论

置若罔闻

【 #经济师考试#导语】2018年经济师考试备考中,经济师考试频道!  (2)部分可兑换。  指一国或某一货币区的居民可以在部分国际交易项目下自由地将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相兑换。常见的部分可兑换有经常项目可兑换和资本项目可兑换。现实中的部分可兑换通常是指经常项目可兑换。  (二)经常项目可兑换的标准与内容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成员国如接受第八条款规定的义务,则该国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第八条款成员国,其货币将被视为可兑换货币。第八条主要内容包括:  (1)不得对经常性国际交易的付款和资金转移施加限制。  (2)不得实施歧视性货币措施和复汇率政策。  (3)成员国对其他国家所持有的本国货币,如对方提出申请并说明这部分货币结存系经常性交易中获得的,则应予以购回。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货币可兑换主要是指经常项目可兑换,而不是完全可兑换。  (三)资本项目可兑换  资本项目可兑换就是实现货币在资本与金融账户下各交易项目的可兑换。  资本项目完全可兑换的条件:(1)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2)稳健的金融体系;(3)弹性的汇率制度。  (四)我国的外汇管理体制的改革  1996年12月我国实现了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对资本项目外汇进行严格管理。  【例13·单选题】根据IMF协定第八条款规定,货币可兑换概念主要是指()。  A.经常项目可兑换  B.资本项目可兑换  C.金融项目可兑换  D.完全可兑换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货币可兑换的相关内容。  外债管理  (一)外债与外债管理的概念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定义,外债是指在任何特定时间内,一国居民对非居民承担的具有契约性偿还责任的债务,包括本金的偿还和利息的支付。  外债管理是指一国政府对外债及其运行加以控制和监督。  (二)外债总量管理与结构管理  1.外债总量管理  外债总量管理的核心,是使外债总量适度,不超过债务国的吸收能力。外债的吸收能力取决于债务国的负债能力和偿债能力两个方面。前者决定债务国能否将借入的外债消化得了,使用得起;后者决定债务国对外债能否偿还得起。  目前,世界各国用来监测外债总量是否适度的指标(债务国控制外债总量的警戒线)主要有:  负债率≤20%  债务率≤100%  偿债率≤25%  短期债务率≤25%  2.外债结构管理  外债结构管理的核心,是优化外债结构。外债结构是指外债的各构成部分在外债总体中的排列组合与相互地位。  外债结构的优化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外债种类结构的优化;  ②外债期限结构的优化;  ③外债利率结构的优化;  ④外债币种结构的优化;  ⑤外债国别结构的优化;  ⑥外债投向结构的优化。  【例14·多选题】根据国际上通行的标准,债务国控制外债总量的警戒线有()。  的负债率  的债务率  的债务率  的偿债率  的偿债率  【答案】ABE  【解析】本题考查国际上债务国控制外债总量的警戒线。

126评论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