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数
3
浏览数
18795
爱你已久爱你依旧
【导读】经济师考试中,往往会涉及计算题的考察,计算题中往往会需要使用一些重要公式,所以考生需要记住并学会使用一些考试常考的公式,进行计算题目的作答,当然中级经济师常考公式也是比较多的,第八章货币供求及其均衡就涉及10个常考公式,对于这些公式,我们需要进行全面掌握,今天给大家带来的就是2020年中级经济师常考公式:货币供求及其均衡,下面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一下。
1.交易方程式:MV=PT
货币流通数量×货币流通速度=价格×商品和服务的交易总量
2.基础货币 B=C+R=流通中的现金+准备金(活期存款准备金+定期存款准备金+超额准备金)
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货币层次划分
M0=流通中的现金
M1=M0+可转让本币存款和在国内可直接支付的外币存款
M2=M1+单位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外汇存款+大额可转让定期存款(CDs)
M3=M2+外汇定期存款+商业票据+互助金存款+旅行支票
5.我国的货币层次划分
M0=流通中现金
M1=M0+单位活期存款
M2=M1+储蓄存款+单位定期存款+单位其他存款
M3=M2+金融债券+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等
以上就是2020年中级经济师常考公式:货币供求及其均衡,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当然上班族备考中级经济师和全职备考中级经济师的考生是不一样的,上班族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进行更全面的总结,现阶段大家还是要认真进行考试备考,祝大家考试成功!
呼吸乱了节奏
为了做好考前的备考复习,下面由我为你精心准备了“中级经济师2020经济基础考点知识:货币供给与货币供应量”,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
中级经济师2020经济基础考点知识:货币供给与货币供应量
货币供给与货币供应量
1.依据资产的流动性,即各种货币资产转化为通货或现实购买力的能力划货币层次。
2.我国目前货币层次的划分:
(1)M0=流通中货币,指企事业单位、个人、机关团体、非存款类金融机构所持有的硬币和现钞总和。
(2)M1=M0+单位活期存款,是狭义货币供给量,是中央银行重点调控对象。
(3)M2=M1+单位定期存款+个人存款+其他存款(财政存款除外),属于准货币。
3.社会融资规模是一个全面反映金融与经济关系,以及金融对实体经济资金支持的总量指标。
你说我很教科
寸金难买寸光阴,考生应当珍惜时间,做好考前的备考工作。下面由我为你精心准备了“2020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考试知识点:货币供给”,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
2020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考试知识点:货币供给
知识点:货币供给
1.货币供给
是相对于货币需求而言的,指货币供给主体即一国或者货币区的银行系统向经济主体供给货币以满足其货币需求的过程
2.货币供应量
指流通中的货币数量。根据流动性不同划分货币供给层次
3.货币供给层次的划分(依据资产的流动性)
M0=流通中货币
M1=M0+单位活期存款,即狭义货币供应量
M2=M1+单位定期存款+个人存款+其他存款(财政存款除外)
4.社会融资规模
指一定时期内(每月、每季或每年)实体经济(即非金融企业和住户)从金融体系获得的资金总额。从机构看,包括银行、证券、保险市场以及中间业务市场等
社会融资规模统计指标主要由四个部分构成:
(1)金融机构通过表内业务向实体经济提供的资金支持,包括人民币贷款和外币贷款
(2)金融机构通过表外业务向实体经济提供的资金支持,包括委托贷款、信托贷款和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
(3)实体经济利用规范的金融工具、在正规金融市场所获得的直接融资,主要包括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筹资和企业债券融资
(4)其他方式向实体经济提供的资金支持,主要包括保险公司赔偿、投资性房地产、小额贷款公司和贷款公司贷款
5.货币供给机制
(1)中央银行的信用创造货币机制:
中央银行利用自身掌握的货币发行权和信贷管理权,来创造信贷资金来源。即中央银行依据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或国家经济、金融政策的要求,确定其信贷规模;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政府的债权以及持有的国际储备增加,其负债也就相应增加:首先是商业银行或政府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增长,又因其中有一部分要转化为现金而使其货币发行随后增加
(2)商业银行的扩张信用、创造派生存款机制:
中央银行增加一笔信用,结果都会通过不同渠道向银行体系的信贷资金来源增加,商业银行可以利用这部分新增信贷资金发放新的贷款;而发放新的贷款又派生新增存款,又成为商业银行再发放贷款的资金来源……如此循环往复,中央银行每放出一笔信用,通过银行体系的辗转存贷,就可以派生出大量新增存款
三类因素制约:受到缴存中央银行存款准备金的限制;受到提取现金数量的限制;受到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公众缴付税款的限制
货币供应量M=B·K,其中,B代表基础货币,K代表货币乘数。基础货币包括中央银行发行的货币和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