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数
3
浏览数
12645
初晨栀暖
种瓜得瓜,付出什么就能收获什么,下面由我为你精心准备了“中级经济师2020人力资源管理备考知识点:激励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
中级经济师2020人力资源管理备考知识点:激励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
一、目标管理
1、目标管理的含义和目标设定的过程
目标管理的理论基础是激励理论中的目标设置理论。目标管理的基本核心是强调通过群体共同参与制定具体的、可行的而且能够客观衡量的目标。
过程:自上而下-----自下而上
2、目标管理的要素: 目标具体化、参与决策、限期完成、绩效反馈
二、参与管理
1、参与管理。 就是让下属人员实际分享上级的决策权。
2、质量监督小组。 通常由8到10位员工及1名督导员组成,小组成员定期集会讨论质量方面的难题,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然后监督实施。质量监督小组是一种常见的参与管理的模式。
三、绩效薪金制 重点
1、绩效薪金制的概念
将绩效与报酬相结合的激励措施,通常采用的方式有计件工资、工作奖金、利润分成、按利分红等。绩效可以是个人绩效、部门绩效和组织绩效。绩效薪金制的实施必须以公平、量化的绩效评估体系为基础。绩效薪金制优点:在于他可以减少管理者的工作量。
计件工资通过确定每件产品的计件工资率(即每件产品的报酬),将员工的收入和产量直接挂钩。
按利分红是把薪酬和企业效益(利润)联系在一起。
2、斯肯伦计划
它融合了参与管理和绩效薪金制两种概念,被称作是“劳资合作、节约劳动支出、集体奖励”的管理制度。该计划的主张是:(1)组织应结合为一体,不可分崩离析(2)员工是有能力而且愿意贡献出他们的想法和建议的(3)效率提高后所增加的获利,应与员工共同分享。
斯肯伦计划有两项不可缺少的要素:一是设置一个委员会,二是制定一套分享成本降低所带来利益的计算方法。委员会由劳资双方推派代表组成,其职能是审核员工所提出的建议,找出方案予以实施。同时,委员会还负责计算实施建议后节约了多少成本,并按照75%归员工、25%归公司的方式分配节省下来的这部分成本。
斯肯伦计划成功的关键在于劳资双方是否能够彼此相互信赖,以及整个组织中的所有员工是否对这一制度报以强烈认同的态度。
或许我们都错了
时间一天天的过去,为了做好考前的备考工作,下面由我为你精心准备了“2020中级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常考知识点:战略性绩效管理”,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
2020中级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常考知识点:战略性绩效管理
战略性绩效管理
(一)适用于取得竞争优势战略的绩效管理
1、成本领先战略。是指组织在内部加强成本控制,在研发、生产、销售、服务等领域内都力图将成本降到最低,从而成为行业的成本领先者。组织应尽量本着节约人力、物力、财力的原则实施绩效管理。组织应尽量选择以结果为导向、实施成本较低的评价方法。
2、差异化战略。指组织通过提供与众不同的产品和服务满足客户的特殊需求,形成竞争优势,这种战略的核心是独特的产品与服务,而不是标准化。因此,组织在在绩效管理中应当弱化员工工作的直接结果,鼓励员工多进行创新的活动。组织应选择行为导向的评价方法。
(二)适用于不同竞争态势战略的绩效管理
1、防御者战略。防御性组织会选择一个狭窄、稳定地细分市场作为产品和服务的输出地。为了适应外部市场环境,防御者应尽量维持内部的稳定性,将更多的精力致力于组织的长期发展。因此,在绩效考核方法上,组织可选择系统化的评价方法,如平衡计分卡法;在绩效管理的各沟通环节中,侧重于调动员工潜能、发挥员工工作积极性。
2、探索者战略。探索型组织总是不断开发新产品、挖掘新市场,寻找更广阔的市场机会,以期在新市场中迅速立足。因此,在绩效考核中,管理者选择以结果为导向的评价方法,强化员工新产品、新市场的开发成功率;而在绩效管理的各沟通环节中,侧重于将组织目标融入员工的个人发展目标,使组织与员工的利益趋于一致。而绩效考核的结果是更多应用于薪酬分配,刺激员工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
3、跟随者战略。跟随型组织靠模仿生存,通过复制探索者战略取得成功。实行这种战略的核心是学习。因此,在绩效考核方法的选择上,跟随者可以考虑选择标杆超越法,通过树立标杆组织来确定绩效指标和衡量标准;在考核主体的选择上也要尽量多元化;而在绩效管理的各沟通环节中,侧重于采用与标杆组织作对照的方式与员工分析绩效现状,并加以改进。绩效考核的结果可以更多地用于员工绩效的改进和与标杆组织的对比,为下一绩效考核周期新目标的设定奠定基础。
寂寞重影
不知不觉已经到了十月上旬,为了在考试中考到一个好的成绩,下面由我为你精心准备了“中级经济师2020人力资源管理常考知识点:劳动力市场均衡及其变动”,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
中级经济师2020人力资源管理常考知识点:劳动力市场均衡及其变动
一、单一竞争性劳动力市场的均衡
劳动力市场均衡,是指在某一市场工资率下,劳动力需求正好等于劳动力供给这样一种状况。此时的工资率即为均衡工资率或市场出清工资率,在这一工资率下通过市场实现的就业量即为均衡就业量。
在市场开放的情况下,市场劳动力供给曲线就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而市场劳动力需求曲线无论其是长期还是短期都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我们可以断定,在特定的劳动力供给曲线、劳动力需求曲线和竞争性的劳动力市场下,将有且仅有一个单一的工资率,这个工资率就是经济中的均衡工资率。
二、劳动力市场均衡的破坏与重建
1、劳动力需求曲线移动对均衡位置的影响
当劳动力供给曲线不变,而劳动力需求曲线右移时,均衡工资率和就业量均随需求曲线右移而上升;反之,当需求曲线左移时,均衡工资率和就业量同时下降。
2、劳动力供给曲线移动对均衡位置的影响
劳动力需求曲线不变而劳动力供给曲线右移必然导致均衡工资率下降和均衡就业量上升。同样道理,当劳动力需求曲线不变而劳动力供给曲线左移时,则会导致均衡工资率上升和均衡就业量下降。
3、劳动力需求曲线和劳动力供给曲线同时移动对均衡位置的影响
以人口和劳动力增长为例说明:
(1)在消费水平不变的情况下,人口和劳动力增加会引起消费品需求增加,从而导致劳动力需求增加,促使劳动力需求曲线右移;另一方面,人口和劳动力数量的增加必然会使劳动力供给增加,供给曲线右移。
(3)劳动力需求和劳动供给同时扩大,曲线同时右移,导致劳动力市场均衡位置以及均衡工资率的决定不确定。当需求曲线移动幅度更大时,均衡工资率就上升;而当供给曲线移动幅度更大时,均衡工资率就下降。
优质经济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