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经济师题目单选多选

你该知晓
  •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868

首页> 经济师> 中级经济师题目单选多选

3个回答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笑容女王

已采纳

中级经济师考试题型:

《经济基础知识》题型为单选题和多选题,《专业知识与实务》为单选题、多选题、案例分析题三者均有。

单选题:一个题目有四个选项,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1分,分值不高但是题量大。

多选题:一个题目有五个选项,有2个或者2个以上选项符合题意,至少有1个错误选项。选错不得分,少选、漏选的每个选项分。每题2分,考察的知识点比较分散,做题时要学会取舍,不确定的选项可以不选。

案例分析题:包括单选和多选。得分规则和上文一样,错选不得分,少选每个选项分。

中级经济师考试分数组成:

《经济基础知识》科目中,单项选择题有70道,每道题1分,一共70分;多项选择题一共35道,每道题2分,一共70分。满分是140分,合格分数线为84分。

《专业知识与实务》科目中,单项选择题60道,每道题1分,一共60分;多项选择题有20道,每道题2分,一共40分;案例分析题有20道,每道题2分,一共40分。

其中,两门科目的考试时长均为小时。正式考试时间为2021年10月30日、31日,早上08:30分开考。

免费领取中级经济师学习资料、知识地图:

165评论

我睡在你眼睛的沙漠里

中级经济师考试题型有单选题、多选题、案例分析题,《经济基础知识》题型只有单选题和多选题,《专业知识与实务》的题型三者都有。中级经济师题目评分标准1、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每题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2、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每题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的答案,备选中至少会有1个错项;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所选的每个选项得分。3、案例分析题每题2分,由单选题和多选题组成,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所选的每个选项得分。中级经济师合格标准中级经济师合格标准是试卷满分的60%,中级经济师各科试卷满分为140分,即中级经济师考试合格标准为84分。考取中级经济师的好处1、加薪升职许多取得中级经济师职称证书的人员工资都会上涨500-2000元甚至更多,部分企事业单位还会通过评定职称来决定职员的薪资级别或决定是否存在晋升机会。在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领域,中级经济师的证书是聘用的重要参考指标。2、获得技能补贴考过中级经济师有机会享受地方技能补贴政策,各省市的标准不同,比如海南可以获得1300元补贴,河南可以获得1500元补贴,山东可以申领1500元补贴。3、个税扣除年以后取得中经济师证书后可以用于抵扣个税,中级经济师在个税专项扣除的继续教育、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继续教育里,可以按3600元年(年度汇算清缴)进行申报扣税。4、积分落户考过中级经济师可以解决外来务工考生的落户问题,例如上海、南京、广州、天津、杭州等地都曾发布关于积分落户的公告。2022年中级经济师考试即将开考,想要快速提高分数?还身处迷茫中的你,可直接点击下方图片参加“2022年中级经济师考前30天核心考点冲刺营”,助你成功上岸!

153评论

你干嘛和狗计较啊

目前很多同学都应经开始了2021年中级经济师备考工作了,要想备考变得更高效,前提我们必须要对中级经济师考试基本情况了解清楚,今天深空网就跟大家着重介绍中级经济师考试题型、题量,以及相关学习建议,希望有所帮助。中级经济师考试题型、题量介绍中级经济师考试科目分别为《经济基础》和《专业知识与实务》,主要题型为单选、多选和案例题,全部都是选择题。其中《中级经济基础》单选70道,多选35道,合计105道题(共计140分),《中级专业实务》单选60道,多选20道,案例20道,合计100道题(共计140分)。两门科目的合格标准都为试卷满分的60%,也就是84分。多选题所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每题2分,每一个题目有五个备选项,根据历年出题规律,每个备选项中,有2个或者2个以上是符合题意的,至少有1个错误选项,错选不得分,少选,漏选的每个选项分。备考方法1、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记忆教材上的东西有很多都是要求理解的,我们要学会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善于从理解的角度上掌握问题。当然,有些概念是不要求理解的,只需要记住例如法律,法规等知识点。所以对于精讲课的内容,小伙伴们一定要多看,有的知识点不要求一字不落的背过,但是你最起码理解后能把选项给选对吧!2、保持安静的学习环境对于备考经济师的小伙伴们来说,无论是周边人的干扰还是自己内心的干扰,都会影响学习效率。那应该如何办?第一是外界的干扰,首先要寻找安静的学习环境,如果在公园里看书,效果肯定差强人意。第二是排除内心干扰,在学习的时候,心中不要想其它的事情,不要担心能不能考过,不会用计算机怎么办,你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专心学习,认真备考。3、注意劳逸结合学习到精疲力竭并不是好的方法,要懂得劳逸结合才会更有效率。不要盲目的学习,而且不能把学习当作是一种负担,而要当作是一种乐趣,从学习中找到快乐,往往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47评论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