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数
4
浏览数
14255
怅然如风再无踪迹
十月马上就要过去了,为了做好考前的备考工作,下面由我为你精心准备了“2020中级经济师金融专业考试知识点:负债经营”,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
2020中级经济师金融专业考试知识点:负债经营
负债经营
负债是商业银行形成资金来源的业务,主要包括存款和借款,最主要的是存款。
(一)存款经营的基本内容
1.存款经营就是在一定的金融法规监管条件下,充分组织银行的人力、物力来创造吸引存款的金融产品并将其销售出去的过程。
2.存款经营的最重要方面就是必须不断创新金融产品,开拓客户服务领域。
(二)存款经营的影响因素
1.支付机制的创新:如信用卡、各类储蓄卡发行量的巨大增长;网上银行、电子银行的兴起等。
2.存款创造的调控:
①商业银行通过贷款而进行存款的创造,即以倍数扩张的方式来创造活期存款,对其存款经营具有重要意义。
②中央银行用来调节商业银行创造派生存款的主要政策工具对于商业银行获得存款资金的影响很大。
3.政府的监管措施:主要包括央行对利率的规定、电子资金转账和信用卡业务所产生的法制责任规定等。
(三)存款经营的衍生服务——现金管理
森槿
外债是向其股东、外资金融机构或其他国外的个人或公司所借的外币贷款总金额。外债总额不能超过其外商投资企业总投资额和注册资本的差额,并向国家外汇管理局备案。
内容拓展:
一、近代中国外债历史
1、鸦片战争
在鸦片战争以前,政府从来不举借外债,并且禁止该国商民赊欠外商款项,违者按"交结外国诓财物例"治罪,发遣伊犁边境当差。鸦片战争以后,随着中国从封建社会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转变,清政府举借的外债逐年增加。
2、开始借外债
清政府开始举借外债是在1853年(咸丰三年)上海小刀会起义时,苏松太道吴健彰(原广州同顺行商)向上海洋商贷借款项,雇募外国船炮,进行镇压。1855~1856年两次在上海关洋税中扣还的银数,即达十二万余两。1858年10月,两广总督黄宗汉以粤海关印票作抵,向美商旗昌洋行借银三十二万两,月息六厘,充镇压广东人民继续抗战的费用。这项外债据传还是英法侵略军进城时英军掠夺广东藩库存银的转手贷放。
3、《北京条约》签订
19世纪60年代初,丧权辱国的《北京条约》签订以后,江苏、福建、台湾、广东等省地方官僚,为了共同勾结扑灭太平天国起义,先后向外国洋商举借了十二次外债,总数达两百余万两,1866~1881年(同治五年至光绪七年),陕甘总督左宗棠向上海洋商六次举借"西征借款"银一千五百九十五万余两以镇压陕甘回民起义和新疆各族人民起义。
日本侵入台湾后,1874年 8月海防大臣沈葆桢向汇丰银行首次订借福建海防借款两百万两,充购买铁舰、快船、洋枪、炮药及台湾防务经费。中法战争时期,海防费用,特别是购买外洋船炮的费用,主要依靠外债支付。从1883年9月到1885年2月,以广东海防、福建海防、援台规越、滇桂借款等名义向汇丰、渣打等银行举借的外债共计七次,总数达库平银一千二百六十二万余两。
4、掠夺中国的工矿
从80年代中叶起,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利用借款掠夺中国的工矿、铁路等项权益,相互之间展开了竞争。1885年 3月怡和洋行为了同汇丰银行争夺各项借款特权,以兴修京西铁路、煤矿的名义向醇亲王奕?的神机营贷款五百万两,实际上这笔贷款除付船炮价款外,大部被挪用于修建颐和园工程。1886年奕命令李鸿章、周馥等向英、法、德诸国在津银行进行借款时,汇丰银行就通过粤海关监督增润向清政府贷放银一百万两,充奉宸苑修缮南海工程费用。而德国华泰银行的代理商礼和洋行则于1887年提供了五百万马克的借款,作修缮三海费用。这些借款实际上等于向封建统治者变相行贿,而谋求染指当时铁路、航运、矿产等权益。1886~1888年,汇丰银行的轮船招商局借款,两次防堵黄河郑工决口及购买浚泥船机借款,和津通铁路借款等,共达三百三十二万余两,逐步实现它垄断对华借款的野心。到1889年张之洞的武昌织布局购机借款,汇丰银行的资本更渗入当时政府兴办的新式工业了。
同时,德国财团对中国的资本输出也逐步巩固了它的阵地。1887年德国华泰银行和英国怡和洋行共同对开平矿务局修建津沽铁路投入借款,数额达一百零七万余两。1889年德国财政垄断集团决议设立德华银行后,它不仅资助德国驻华军火商泰来洋行同山东巡抚张曜出借嵩武军借款二十万两,并在1890~1891年,贷放了山东河工和福建借款共约五十六万两。
千世轮回
外债是向其股东、外资金融机构或其他国外的个人或公司所借的外币贷款总金额。外债总额不能超过其外商投资企业总投资额和注册资本的差额,并向国家外汇管理局备案。外债概述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定义,外债是任何特定的时间内,一国居民对非居民承担的具有契约性偿还责任的负债,不包括直接投资和企业资本。根据我国国家外汇管理局的定义,外债是中国境内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金融机构或者其他机构对中国境外的国际金融组织、外国政府、金融机构、企业或者其他机构用外国货币承担的具有契约性偿还义务的全部债务。 外债与外资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作为外资的一部分,与直接投资又有本质的区别。直接投资是以利润分配形式偿还,并在合同有效期间双方共担经营风险,外债则由举债国使用并按规定的期限归还本金和支付利息。外债的作用 一国对外举债通常有两种目的:①筹措资金,用于投资,以促进本国的经济增长,或用于弥补财政赤字。在经济开放条件下,一国的总投资应等于国内积累与利用国外资金,当国内积累不能满足其投资需要时,就有必要借用国外资金。因而,外债是由国内积累、国内储蓄与投资的差额引起的。②弥补暂时的外汇短缺。当一国出现国际收支不平衡,如出现经常项目逆差时,在不动用其储备的情况下,就可以利用外资来弥补,使其国际收支重新达到平衡。一般说来,适度的外债规模可以加速一国的经济增长,而超出国力承受极限的外债则可能对一国的经济产生很大的压力,这不仅表现在外债的还本付息可能会减少一国今后所能动用的资源,从而影响到经济的增长;而且外债增长过快也将影响到一国的进出口及国际收支的平衡。外债的适度标准 衡量外债是否适度的指标主要有: ①偿债率,即年还本付息额与年商品及劳务出口所创外汇收入总额的百分比; ②债务率,指一国外债余额占年出口外汇收入的百分比例; ③负债率,指一国外债余额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 ④偿息率,指年利息支付总额与出口所创外汇收入的百分比。外债的计量 世界债务报告系统有两种: ①债务人报告系统,即根据债务人提供的数据而形成的世界债务表,如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都采用这一报告系统; ②债权人报告系统,即根据债权人提供的数据而形成的世界债务表,如国际清算银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都采用这一报告系统。 由于考察的角度不同,因而数据就可能有些差距,前者通常有比较精确的关于各国政府的或由政府担保的长期债务数字,但对那些私人部分的债务和短期债务往往无法进行有效的监测;而对于私人部分的债务和短期债务,以债权人为基础的数据就能弥补以债务人为基础的数据。中国的外债统计是以债务人为基础的。就广义而言,外债一般是指中国境内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金融机构或者其他机构对中国境外的国际金融组织、外国政府及金融机构、企业或者其他机构,用外国货币承担的具有契约性偿还义务的全部债务。从狭义的角度讲,外债是指国家对外国举借的债,其中包括国家在国外发行或推销的公债、向其他国家政府、国际金融组织及商业银行的借款,因此,在这一定义内,政府直接向国外借款是外债的主要形式。外债的主要对象包括: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外国政府贷款、外国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贷款、买方信贷、发行外币债券、国际金融租赁、补偿贸易中需直接用现汇偿还的债务、延期付款及其他债务。外债的分类 按债务人,可分为国家债务与非国家债务,也称为主权债务与非主权债务; 按时间,可分为长期债务与短期债务; 按贷款者,可分为政府贷款(又称双边贷款)、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又称多边贷款)、外国商业银行贷款,以及外国证券投资者; 按利率,可分为固定利率贷款与浮动利率贷款。此外,还可按借款者利益、币种等分类。我国外债情况 中国政府对外举债源于50年代初期苏联的实物援助。但较大规模的对外举债是在1979年以后。中国的外债主要分为:统借统还外债、统借自还外债及自借自还外债。中国政府借款主要通过以下几个部门进行: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负责政府贷款,财政部负责世界银行贷款及以中国政府的名义在国际资本市场上发行公债,中国人民银行负责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贷款及亚洲开发银行贷款,农业部负责国际农发基金组织贷款。这些部门的外债称为国家统借外债1989年底,中国外债余额413亿美元,其中政府贷款约70亿美元。中国坚持在自力更生为主和平等互利的原则下利用外资,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筹借资金,坚持到期偿还或提前偿还,在国际上享有良好的债信。外债规模的监测指标 外债规模的监测指标主要分为三类: (一)外债的总量指标 它是对外债承受能力的估计,反映外债余额与国民经济实力的关系。主要有:(1)负债率,指外债余额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一般不得高于10%;(2)借债率,亦称债务率,指外债余额占当年出口商品、劳务的外汇收入额的比率,一般不得超过100%。 (二)外债负担的指标 它是对外偿债能力的估计,反映当年还本付息额与经济实力的关系。主要有:(1)偿债率,指一年内外债还本付息额与出口商品、劳务的外汇收入额的比率,一般参照系数是20%;(2)当年外债还本付息额与当年财政支出的比率,一般不得高于10%。 (三)外债结构指标 它是在既定的外债规模条件下,衡量外债本身内部品质的指标。主要通过债务内部各种对比关系反映举债成本。并预示偿还时间和偿还能力,旨在降低借款成本,调整债务结构,分散债务风险。主要指标有种类结构、利率结构、期限结构和币种结构等。 利用上述指标对一国外债负担进行分析,可看出其是否具备还本付息的能力。如果超过上述警戒线或安全线,就表明该国发生了债务危机。
看不开
【 #经济师考试#导语】2018年经济师考试备考中,经济师考试频道! (2)部分可兑换。 指一国或某一货币区的居民可以在部分国际交易项目下自由地将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相兑换。常见的部分可兑换有经常项目可兑换和资本项目可兑换。现实中的部分可兑换通常是指经常项目可兑换。 (二)经常项目可兑换的标准与内容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成员国如接受第八条款规定的义务,则该国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第八条款成员国,其货币将被视为可兑换货币。第八条主要内容包括: (1)不得对经常性国际交易的付款和资金转移施加限制。 (2)不得实施歧视性货币措施和复汇率政策。 (3)成员国对其他国家所持有的本国货币,如对方提出申请并说明这部分货币结存系经常性交易中获得的,则应予以购回。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货币可兑换主要是指经常项目可兑换,而不是完全可兑换。 (三)资本项目可兑换 资本项目可兑换就是实现货币在资本与金融账户下各交易项目的可兑换。 资本项目完全可兑换的条件:(1)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2)稳健的金融体系;(3)弹性的汇率制度。 (四)我国的外汇管理体制的改革 1996年12月我国实现了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对资本项目外汇进行严格管理。 【例13·单选题】根据IMF协定第八条款规定,货币可兑换概念主要是指()。 A.经常项目可兑换 B.资本项目可兑换 C.金融项目可兑换 D.完全可兑换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货币可兑换的相关内容。 外债管理 (一)外债与外债管理的概念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定义,外债是指在任何特定时间内,一国居民对非居民承担的具有契约性偿还责任的债务,包括本金的偿还和利息的支付。 外债管理是指一国政府对外债及其运行加以控制和监督。 (二)外债总量管理与结构管理 1.外债总量管理 外债总量管理的核心,是使外债总量适度,不超过债务国的吸收能力。外债的吸收能力取决于债务国的负债能力和偿债能力两个方面。前者决定债务国能否将借入的外债消化得了,使用得起;后者决定债务国对外债能否偿还得起。 目前,世界各国用来监测外债总量是否适度的指标(债务国控制外债总量的警戒线)主要有: 负债率≤20% 债务率≤100% 偿债率≤25% 短期债务率≤25% 2.外债结构管理 外债结构管理的核心,是优化外债结构。外债结构是指外债的各构成部分在外债总体中的排列组合与相互地位。 外债结构的优化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外债种类结构的优化; ②外债期限结构的优化; ③外债利率结构的优化; ④外债币种结构的优化; ⑤外债国别结构的优化; ⑥外债投向结构的优化。 【例14·多选题】根据国际上通行的标准,债务国控制外债总量的警戒线有()。 的负债率 的债务率 的债务率 的偿债率 的偿债率 【答案】ABE 【解析】本题考查国际上债务国控制外债总量的警戒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