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师备考资料

你没有我的暗恋好
  •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5544

首页> 经济师> 世界经济师备考资料

3个回答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悍爷

已采纳

时间过得太快了,一晃眼就到了九月中旬,下面由我为你精心准备了“2020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备考知识点: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分配”,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

2020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备考知识点: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分配

(一)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

1.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

世界各国包括我国在内,实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

国民生产总值(GNP):又称为国民总收入,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驻单位在一定时期内(一般为一年)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含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国内生产总值(GDP):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驻单位在一定时期内(一般为一年)在本国或地区范围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含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区别与联系:国民生产总值以人口为统计标准;国内生产总值以地域为统计标准。

GNP=GDP+本国居民来自国外的财产和劳务收入-支付给外国居民的财产和劳务收入=GDP+国外净要素收入

GDP=GNP-国外净要素收入

2.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

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是在与物质生产有直接联系的成员中进行的。

(1)全民所有制企业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

分为三部分:税金或利润(上交国家)、企业基金(企业自留)、工资(企业职工)

(2)集体所有制企业国民收入初次分配

分为四部分:税金(上交国家)、合作事业基金(上缴集资单位或主管部门)、企业基金(企业自留)、工资(企业职工)

(3)农村集体所有制经济国民收入初次分配

分为三部分:税金(上交国家),公积金、公益金(集体提留),个人收入(农民)

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经过初次分配,形成国家集中的纯收入、企业收入和生产劳动者的个人收入三部分,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三种基本的原始收入。

3.国民收入的再分配

通过再分配形成的收入,称为派生收入。国民收入的再分配,是继初次分配之后,国民收入在整个社会范围内的分配。

(1)进行再分配的原因:

①满足非物质生产部门发展的需要和支付这些部门的劳动者劳动报酬的需要。

②加强重点建设,保证国家经济按比例地协调发展。

③设立社会保障基金。

④建立社会后备基金,应付各种突发事故和自然灾害。

(2)社会主义国民收入再分配的途径

①国家财政收支。

②银行信贷,信贷作为社会主义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的手段,有两个方面:一是存贷款活动本身,二是差别利率。

③劳务费用的支付

④价格体系。

(二)社会主义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

考试内容:熟悉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的涵义及构成,掌握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关系的基本原则。

1.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的构成

积累基金是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者所创造的国民收入中主要用作追加的生产资金部分。消费基金是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者所创造的国民收入中用来满足劳动者个人消费及社会消费的那部分资金

(1)积累基金

积累基金由扩大生产基金、非生产性基本建设基金和社会后备基金三部分构成。在积累基金中,扩大生产基金是最主要的部分。

(2)消费基金

分为社会消费基金(国家管理基金、文教卫生基金、社会保障基金)和个人消费基金(物质生产部门和非物质生产部门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基金)

2.社会主义积累和消费的关系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积累基金代表着劳动人民的整体利益和长期利益,消费基金代表着劳动人民的个人利益和当前利益。两者在根本上是相统一的。但两者也有矛盾的一面。它是在劳动者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可以通过正确的处理得到解决。

3.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积累和消费关系的原则

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的关系,总的说来必须坚持“统筹兼顾,全面安排”的方针,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必须在生产发展和国民收入增长的基础上,兼顾积累和消费,使积累基金要保证进行扩大再生产的需要,消费基金要能保证劳动者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

(2)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的比例,必须同国民收入中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的比例相适应

(3)正确安排积累基金内部的生产性积累和非生产性积累的关系。

(4)正确安排消费基金中社会消费基金和个人消费基金的比例。

(三)社会保障制度的健全与完善

1.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容

社会保障制度,是指社会为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和福利而提供物质帮助的各项措施的统称。社会保障制度主要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等制度。是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形成的一种分配关系。

2.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和完善

改革目标:完善社会保障服务网络,逐步建立起适应我国国情,资金来源多渠道,待遇结构多层次,保障方式多形式,管理体制法制化、社会化和规范化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体系。

改革和完善的具体内容:

(1)完善和扩大社会保障项目,开展多种类的社会保险;

(2)多渠道筹集社会保障基金和扩大社会保障对象;

(3)加强社会保障立法,使社会保障法制化;

(4)实行社会化的社会保障管理;

(5)建立多层次保障制度。

3.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作用和意义

(1)有利于保证人民基本生活和社会安定

(2)有利于企业转换经营机制

(3)有利于政府精简机构和减轻负担

(4)有利于引导合理消费和促进经济建设的发展。政府、企业、个人共同负担和筹集社会保险费用。

178评论

谁能给我一份专属的温柔

备考时间一天天的过去,让人心里紧张,为了做好备考复习,下面由我为你精心准备了“初级经济师2020经济基础备考知识点:垄断资本主义”,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

初级经济师2020经济基础备考知识点:垄断资本主义

垄断资本主义

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分为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两个阶段,这两个时期的区别在于国家是否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全面的干预和调节。

(一)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

1.垄断组织的产生;

2.银行资本和工业资本已经融合起来,形成了金融寡头;

3.资本输出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4.瓜分世界的资本家国际垄断同盟已经形成;

5.最大资本主义大国已把世界上的领土瓜分完毕。

(二)垄断资本

垄断资本是通过垄断组织来实现的。垄断组织拥有的资本就叫垄断资本。垄断组织的形式主要有四种:卡特尔、辛迪加、托拉斯、康采恩等。

垄断组织的建立,实质是为了获取垄断利润。垄断利润是指垄断组织凭借其垄断地位获得的大大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它主要是通过垄断价格实现的,包括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两种形式。

垄断利润的来源主要有:一是垄断组织内部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二是存在于垄断组织外部但通过价格等机制转移到垄断组织中的价值和剩余价值。

(三)金融寡头

银行业的集中是以工业生产集中为基础的。

工业垄断资本和银行垄断资本的融合,形成金融资本。在金融资本形成的同时,也就形成了金融寡头。金融寡头是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的实际统治者。

金融寡头在经济上的统治,主要通过“参与制”来实现。“参与制”是指金融寡头通过掌握股票控制额的办法来层层控制企业的制度。

(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指垄断资本和国家政权融合在一起的资本主义。其基本特征是国家对社会经济活动进行全面干预和调节。

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国家政权和私人垄断资本结合在一起就产生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

第一,国有企业,即国家直接掌握的国有垄断资本。

第二,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在企业内部的结合,即国家与私人共有的垄断资本。

第三,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在企业外部的结合,即国家对社会经济活动进行的各种干预和调节措施。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无论采用何种方式干预和调节经济,其实质都是垄断资本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缓和社会经济矛盾和阶级矛盾,维护垄断资本的利益和资本主义经济秩序,从而维护其垄断统治并保证获得稳定的高额利润。

106评论

我把内内穿外面

2022年的初级经济师考试目前距离正式考试已经是越来越近了,考生们目前的心理压力想必也越来越大,在考试之前,我在本文中为各位考生们带来了一份2022年初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考点内容解析,供大家参考学习,欢迎大家前来阅读!

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点:价值规律及其作用

(1)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2)价值规律的作用:

①调节资源配置和经济活动;

②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③促使商品生产者在市场竞争中实现优胜劣汰。价值规律对生产和交换活动的支配作用是通过商品价格运动表现出来的。

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点: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

1、价值形式

从商品交换的发展历史来看,价值形式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

(1)简单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2)扩大的价值形式;

(3)一般价值形式;

(4)货币价值形式

2、货币本质: 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3、货币职能: 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世界货币、支付手段

4、货币流通规律: 是指一定时期内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规律。商品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取决于三个因素:①待流通的商品数量②商品的价格水平③商品流通速度

(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基本职能。)

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点:经济全球化与我国的开放型经济

(一)区别

1.外向型经济:以出口导向为主,政策性开放。

2.开放型经济:以降低关税壁垒和提高资本自由流动程度为主,制度性开放。

(二)开放型经济的意义

1.保持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内在要求;

2.是建立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

3.通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特别是加入WT0后对外承诺的国际义务也是一致的。

初级经济师考试内容

《经济基础知识》  :共30章,内容分为六个模块,分别是:经济学基础、财政、货币与金融、统计、会计、法律。涉及的知识广泛,考核全面。

《工商管理专业知识与实务》  : 共9章,分别为:企业及其管理概述、工商企业组织结构、市场营销管理、生产过程组织、质量管理、技术改造与新产品开发、员工招聘与员工培训、财务管理、管理信息系统。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知识与实务》  : 共14章,分别为:个体心理与行为、团体心理与行为、工作态度与行为、人力资源管理概述、工作分析、招募与甄选、绩效管理、薪酬福利管理、培训与开发、员工关系管理、劳动法律关系、就业与职业培训、招用人员、劳动标准与劳动保护

《金融专业知识与实务》  : 共9章,分别为:货币与货币流通、信用与利息、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商业银行的资本与负债、商业银行的资产与中间业务、商业银行会计、金融风险与金融监管、国际金融基础

《财政税收专业知识与实务》  : 共10章,分别为:财政的概念与职能、财政支出理论与内容、财政收入概述、税收基础知识、货物和劳务税制度、所得税制度、其他税收制度、政府非税收入、公债、政府预算管理

《建筑与房地产经济专业知识与实务》  : 共10章,分别为:建筑业与建筑市场、房地产业与房地产市场、工程建设管理基本制度、建设工程投资决策分析与审批、建设工程实施组织模式、建设工程质量管理、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建设工程进度管理、建设工程安全生产与环境管理、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

初级经济师考试题型及评分标准

1.经济师题型题量及分值

经济师题型全部为客观题 ;初、中级经济师均实行电子化考试,考生全部在计算机上进行作答。两个考试科目实行合并组织、分科目连续作答的方式,每个科目考试时长(最长作答时间)为小时,两科目总计考试时长为3小时。在考试运行过程中,迟到5分钟以上的应考人员不得入场考试,每个科目可以提前15分钟交卷,两科目均在系统中正常交卷后方可离场。

2.经济师各题型评分标准

105评论

相关问答